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视孩子     
“顽皮”“无知”“贪玩”“不听话”……不知有多少词汇在描述着人之初的孩子。成人总觉得孩子需要无微不致的关心、教诲,去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成人是理智的,有经验的,而孩子永远是教会的,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认真地理解孩子,透视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八年前从职业中学调回县城教幼儿园,别人也曾告诉我,孩子懂什么,还不好教。我也自以为大材小用,可一次在课堂上孩子们促使我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像什么?成人能有几个答案?可孩子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像小草;象大山;像唐僧的帽子…  相似文献   

2.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3.
不少年轻父母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太任性、太固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若是说轻了,孩子当“耳旁风”,根本没反应;说重了,孩子不理解,觉得你在难为他,又哭又闹,弄得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可总不能任着孩子去吧,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老马 《家长》2003,(Z1)
我在作心理咨询的时候,一位家长朋友向我诉苦道:“我那上初二的儿子这阵子可让人头疼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不,暑假里你越说该起床了,他越赖在床上不动;你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住电视不动弹;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您说,多气人!孩子小时候可不是这样,挺听话的。现在,他怎么这样了?我该怎么办?”在我的家教心理咨询中,常常有家长朋友向我倾诉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对策之一:理解先行从心理学角度看,少年期孩子“不听话”是心理断乳的表现。孩子少年期…  相似文献   

5.
关于该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就我们家而言,我料想父母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我爸爸,是开放式的,提倡个性,鼓励创新,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锻炼,甚至于必要的“受苦受难”,他不会给我画什么条条框框;但我妈妈就不一样,她对我就像培育一朵温室的花一样,精心呵护得没话说。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愿意设计未来,但孩子不一定愿意接受啊,要是他只是表面接受、暂时接受或者根本不肯接受,家长白费心机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有百分百的把握,而且又能够让孩子接受,设计设计还说得过去,可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城里孩子最聪明,小小年龄就知道1+1=2。妈妈经常教导孩子说:“不要害怕别人,别人打你你就不敢打他?他打你一下,你应该打他两下;他骂你一句,你应该骂他两句;他吃一个苹果,你应该吃一个拿一个,总之要比别人多一个才对,这就是2。”俺农村孩子比较笨,爷奶父母教导也似乎无方。邻居家老根的小孙子今年四岁,到村上学校教室窗户外听老师给学生上课,回到家里问老根:“爷爷,老师说1+1=2,你们小时候1+1等于几啊?”老根很认真地告诉孙子:“我们小时候1+1就等于2。做人也要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谁打你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孩子七岁多了,是个男孩,平时我们比较注意培养他的勇敢精神和独立性。如让他自己出去玩,什么事自己去尝试等,胆子也不算小。但就是害怕自己在房间独处。晚上,上床后,必须父母陪着睡,否则就会感到害怕。白天也是这样,放学后,若让他一个人在家,他绝对不干,只有跟我到单位去。后来因我们单位搞一项特殊工作,不让把孩子带进办公室,我和爱人协商后,决定有意识培养他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我们也曾经问过孩子,你到底怕什么。他也说不清楚,有时说:“怕怪物进来”,有时说:“怕坏蛋进来”。我们曾想,以后不让孩子再接  相似文献   

8.
<正>胡适曾经对他的孩子说过:“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呢?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尊重、相信并引导孩子,要学会适时适度放手。我们和子女分属不同的个体和灵魂,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更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和孩子应该平等相处,  相似文献   

9.
女儿新进了一家重点中学,家长会上,我第一次听得津津有味。校长几乎没说什么套话,就用幻灯片绘声绘色讲起他的教学理念。只见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一排蛋,他指了指上面的鸡蛋和鹅蛋说:多数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能成才,但要掌握火候。学得快的孩子,好比“鸡蛋”,煮熟花的时间比鹅蛋少,他有余力,我们要让他学更多的东西;学得稍慢的孩子好比“鹅蛋”,煮熟的时间长些,我们要多花点儿时间耐心教他,直到他弄懂为止。至于“木蛋”,也就是弱智儿童,那是少之又少的,但我们也要给他画上花纹,让他到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校长说到这…  相似文献   

10.
孩子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力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请来解围呢?”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你要什么就填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或者花的;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仔细去欣赏,是美、是丑、是新、是旧,只怕我们的欣赏水平不够。我要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用心去解读。多年的幼教生涯告诉我,尽管孩子这本书不易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还是可以读懂的。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园园(系化名,下同)迈着不太稳定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用勉强让人听得懂的话对我说:“阿姨,给我一个好东西。”我两手伸进衣袋里,摸来摸去实在拿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2.
陈美妮 《山东教育》2005,(30):60-60
首先,要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只要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努力地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还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欣欣小朋友跑过来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我刚才在听蚂蚁唱歌呢!”我当时哑然失笑,刚想反驳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呢?”还没说出口,已经被欣欣拉到了草丛边,望着他那充满兴奋的小脸蛋,一副渴望被认同的表情,我想起了《纲要》中曾经说过的“: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把握时机”。于是,我蹲了下来,用充满好奇的口气说“:是嘛,让我也听听看,好像真的在唱歌呢!”欣欣很高兴,许多小朋友都聚集了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心良苦,孩子却不快乐。因为在这背后,我们总是有一种期望:做我要你做的事情,让我以你为荣。去年夏天,去游泳班学习的孩子特别多。去游泳班的家长比孩子还多,更比孩子急。下课后,家长又开始训练孩子。一个胖胖的妈妈将厚厚的手掌拍在小男孩子的屁股上:你怎么那么笨,就你不好好学。妈妈的钱算是白交了。一个胆小的女孩不敢下水。妈妈将她推向池边。无奈,小女孩用手死死抠住游泳池的边缘。妈妈掰开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哇哇哭着,坚持着。妈妈急了,脱下高跟凉鞋,拍向小女孩的手。女孩抽抽搭搭地下水了。一个男孩的妈妈每次都带着大包的香肠…  相似文献   

14.
姚芸 《教育导刊》2006,(3):44-45
哲人启发我们:“如果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要想闻到夜来香的芬芳,夜晚得走到有花的庭院中……”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读懂孩子呢?别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人们常把孩子比喻成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成人不了解、不在意的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孩子内心深处的各种美丽色彩。若你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只会看到天真幼稚;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缺点,恐怕很难理解童心的纯真。一块奇特的石头,一张用过的糖纸,一根废弃的小木棍都能让孩子们浮想联翩。看着这些“宝贝”,孩子们往往…  相似文献   

15.
姚志水 《家庭教育》2009,(12):10-11
绍兴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坐不住板凳。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还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下课的时候和同学推来搡去,惹得老师经常告他的状。有人说我的孩子是多动症,我不相信。那我该怎样教育他,才能纠正他的好动甚至多动的毛病呢?”  相似文献   

16.
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从小培养对自然万物的感情。一个和自然没有心灵联系的人是孤立的人,不完整的人。他把自己从有生命的世界驱逐到无生命的荒原中去,最后不是发狂便是枯竭。我便想,我该怎样培养我的孩子。我可以尽早地让他接触周围的一切,引导他去观察、体验。我设想着自己领着他在薄暮的风中散步,指给他看: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脑袋,树开了眼(我们这里的人把树木在春天里的苏醒称之为“开眼”,十分生动和有人情味);桃花红了,李花白了;那是蜜蜂,那是小蝌蚪。孩子要去捉小蝌蚪的时候,我制止了他,我说:“那也是生命,不要随便…  相似文献   

17.
与孩子为友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面对的是许多的孩子。有的孩子生性乖巧,讨人喜欢;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伶牙利齿;有的孩子天生内敛,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也有的孩子只顾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去放弃个性,也没有理由以貌取人,更没有理由忽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孩子更像是来自不同土壤的花朵,绽放着各自的美丽,散发着不同清香。而教师则是护花使者,用爱与信任灌溉、呵护每朵小花,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8.
孩子自有他们多姿多彩的世界。你可以有所 “期待”,但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可以有所“扶正”,但不必用成人的思维去“匡正”他们。因为孩子自有聪明,我们不要自作聪明,要能够蹲下来看孩子,要成为孩子的“共同遭遇者”。 请品读《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摘自《成才导报》):  相似文献   

19.
高均 《家庭教育》2009,(3):20-20
一个孩子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父母或老师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他,在他的身上有没有惊喜地“发现”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草地上,孩子摔倒了,母亲教孩子骂“草地坏坏”;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数学题,让老师批评了,妈妈怨爸爸光顾了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孩子学校春,妈妈一个晚上醒三次,怕误了唤孩子早起。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