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汇报3月6日的《瞭望角》专栏,摘登中国日报的报道: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蔡振华,将成为第一个在外国邮票上留下自己形象的中国运动员。人民日报3月16日四版刊登的新华社消息也说:中国乒乓球名将蔡振华成为第一个在外国邮票画面上出现的中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9月25日一版刊登的亚运会消息,副题是:《我乒乓球男队在团体赛中失利》;同日三版体育专栏的头条新闻的标题是《亚运会爆出大冷门中国乒乓男队丢失团体金牌》,标题字号之大超过其他得金牌的报道。这篇报道第一段说:“今晚,南朝鲜乒乓球男队,在汉城大学体育馆数千名观众狂热的喊叫声中,以五比四把世界冠军中国队拉下马,为夺取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铺平道路”。最后又写了失利原因:“对困难估计不够”、“未能打出水平”、运动员“过于紧张”。文中还赞扬南朝鲜运动员“发挥了较高水平,发球和发球抢攻尤其出色”。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在体育报道中,绝  相似文献   

3.
1971年3月28日,中国乒乓球队在阔别世界乒坛六年之后,首次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锦标赛中,中国乒乓球队一举夺得4项冠军,震动了世界乒坛.在比赛期间,与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蝉联三届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庄则栋等著名球员,与美国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友好接触……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22日,对中国乒乓球队来说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乒乓球队在中国第一届电视体育奖评选中获得“年度最佳团队奖”,蔡振华获得“年度最佳教练奖”,王楠获得“年度最佳运动员奖”与“年度最受欢迎女运动员奖”。在十项大奖中一举夺得四项殊荣,乒乓球队再次得到了国人的爱戴和推崇,原因就在于他们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中国乒乓球队能获得今天这个荣誉,是几代乒乓人不懈追求、奋发进取的结果。我是作为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来领这个奖的。”当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走上领奖台说这番话时,人们既不会忘记曾为振兴国球顽强拼搏的先辈们,也不会忘记他这位近年来带领乒乓健儿连续夺得世锦赛、奥运会全线胜利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5.
腿勤与嘴勤     
腿勤,说的就是要勤快,要多往赛场跑,这样你总能遇到自己想要的新闻. 在整个全运会期间,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9月下旬乒乓球比赛时,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赛前说,有一些运动员违规打磨球拍,以增加海绵厚度,提升球的旋转,对此,组委会将会进行严格检查,对违规情况一定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6.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文章《植树节:全人类共同的节日》说:“我国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放:2004年8月,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为租国夺得32块金牌。随着喜讯一起传播的还有中国奥委会和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共同开发制作的《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运动员个性化邮票纪念》邮折。该邮折伴随着中国的每一枚奥运金牌的诞生而发行。该套运动员个性化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祝福系列第6枚《花开富贵》,同时为了加强奥运冠军个性化邮票的现场感,借助先进的数码印刷机和通讯设备,采用了奥运冠军头戴橄榄枝的奥运会现场头像为个性化邮票附图,受到了集邮者的喜爱。在奥运冠军们的家乡和大城市,掀起了收集奥运冠军个性化邮票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国一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说过,在历次国际大赛上,他都要奋力拼搏,一分、一分地争抢。他说,这一分决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祖国,“祖国需要我这一分!”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我非常赞赏这种为祖国忘我奋斗的精神。身处国外,尤其是参加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面对数百乃至数千外国记者,尤其是美联、路透、法新、合众国际四大世界性通讯社记者,我想到的是拼搏,是竞争。先从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谈起: 3月30日晚,埃及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埃及总统高级政治顾问巴兹举行记者招待会。当时,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即将付诸表决,  相似文献   

9.
从1959年容国团获得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在近50年中为整个国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荣誉,被誉为“国球”;而一代代乒乓球运动员也用胜利的方式坚持捍卫着自己的霸主地位。1988年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后,16枚金牌中的13枚悉数落人中国队囊中——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世界仰望着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图法》第四版"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复分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蔡振华等同志提出的:《中图法》第四版“中国时代表”类目扩充加细后,对“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上位类目再复分时无须加“0”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为新中国赢得世界冠军称号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短暂的30年青春年华中,为中国乒乓球运动进入世界顶尖行列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月25日,《衢州报》第四版登了一封读者来信,批评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两次配药出差错。信上说:“医生对病人治病靠对症下药,还要靠药房同志正确配药。陈某某工作此如马虎而又不愿承担责任,职业道德哪里去了?”这篇批评稿引起很大反响。3月30日,市人民医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要求各科室认真对照,虚心接受群众批  相似文献   

13.
在宣传报道中,涉及台湾、香港、澳门的用语正确使用问题几年来虽多次强调,但至今仍不时出现不确切用法,值得再次提示。 8月21日劳动午报第9版《韦唯将赴莫斯科为华人放歌》消息中说:“韦唯这次参加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得到中国两岸四地……的支持。”8月26日某报第21版《华语榜今年冷热不均》报道中说:“第三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颁奖典礼……无疑又将是两岸三地大牌歌星云集的华语歌坛盛会。”这些报道中“两岸四地”、“两岸三地”用语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5.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  相似文献   

16.
六届全运会开始后,人民日报特地把每天的体育消息栏目从第三版移至第四版,并占了约2/3的版面。在1987年11月23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上,刊载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女游泳运动员在激起的浪花中,正抬头换气,奋力划水,照片拍的动感很强,不失为传神之作。但再定睛看去,她的游泳帽上赫然写着“JAPAN”(日本)。照片旁的文字说明是“黄晓敏在比赛中奋力冲击世界纪录”,署名是“本报记者吴骅”。对照图文,不能不使人困惑,是日本游泳选手来中国参加全运会,还是黄晓敏加入了日本国籍?  相似文献   

17.
一家报社来信称:“你来信讲本报一稿将邵阳县误为‘韶阳县’,经查是作者之误,我们已让他写了检查。”又读报载一文(《陕西邮电报》2月28日第四版《奇中奇邮票》),内称:1653年,山东一  相似文献   

18.
记者安珂勇斗歹徒殉难,全国许多报刊都有报道,但安珂究竟是退伍、复员还是转业,各报说法不一,略举几例: 新华社广州3月26日电讯稿(见3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说法是:安珂“1981年复员到省电台工作”;解放军报在同日转载这则电讯时改为“1981年退伍到省电台工作”。中国青年报3月29日第一版,在《青年记者安珂勇斗歹徒殉难,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的报道中说:“1981年12月,他退伍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去工  相似文献   

19.
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游泳世界冠军张琳成为记者们竞相追逐的对象.11月14日晚他与韩国游泳运动员朴泰桓的200米大战上意外只获得第四名,面对如此反常情况,张琳在混合区的聊聊数语让许多苦苦等候的记者"难以解渴".  相似文献   

20.
看了3月20日人民日报,我想挑点“小刺儿”。这天报纸可能是“更正”的集大成者。二、三、四版,都有“认错”的启示。我认为这三条“更正”,说明有些编辑同志工作是粗心的,对党的政策和历史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二版的更正是属对农村政策不够了解。如说:“本报3月17日一版读者来信《乐清县非法买卖土地毁田造屋后果严重》的编者按语中,“农村生产队的土地包括自留地、自留山等,所有权属于国家”,应为“属于农村社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编者按语,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对于责任故可略谈。但是国家与集体,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是不同的概念。第三版上的“更正”“本报3月16日第三版《医治旧伤,不创新伤》第三段倒数第九行‘比上年增长54.48%’应为‘比上年增长5.4%’。”看起来这是“一点之差”,属粗心所致。四版上的更正,说起来就有些不好意思了,主要是把“戊戌变法”错成“戊戌政变”。说句挖苦话,这个常识性的问题,恐怕连粗知历史的人也能知道。总之,还是希望让办报人员多费点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