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见证     
山脚下只有一户人家,房子是黄泥小屋,栅栏用石头垒就,显得孤独而又宁静. 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旋而来,落在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我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这家人的房顶上有鹰!"但他们因为没有看到刚才的一幕,都不相信鹰会落在房顶上,在他们观念中,鹰因为高傲,所以是不会接近人的.但我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确实看到一只鹰落到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了.在这之前,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相信鹰会接近人,但今天无意间的一次目睹,却修正了我的看法.然而我又能如何让自己的这次目睹得到认可呢?大家的观点是从高原存在了多少年的事实中得来的,我说服不了他们.我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2.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让我想到爸爸常对我说的三个字:自制力。在你爸爸妈妈将要出门时,你会怎么想?在他们走出门外时,你会怎么做?我会不顾一切地抓起手机就玩,直到觉得写作业的时间不够了才松手。正因为如此,我有好几次都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对我说过许多次,要有自制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碰那些电子  相似文献   

3.
"老师,他拿走了我的图书,那是我正在看的."孩子委屈地向我哭诉.我本想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但这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儿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理往往是充满不满和敌对的情绪的,但这些情绪又是"不允许"表达出来,还必须做出谦让的样子,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是教育我们说:"好孩子要谦让."现在,作为大人的我,面对似曾相识的场景,是否要重复自己儿时的经历呢?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试着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这是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个本该在竞选中注定会被淘汰的学生,怎么就凭借自己生动的演讲和悲惨的经历而虏获了他人的心,并为自己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呢?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名学生被迫离职之后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否有其他的诉求?大家将选票投给了他,是同情理解,还是过于盲目草率?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职"的地方?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我自己班上也曾发生过,但最终的结果却并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有许多名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言.看到这些千古传诵的名言,大家是否会想到名言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依据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用概率的知识解释一下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占的科学道理吧. 孔子是一位大学者,伟大的教育家.虽然他的学问很高,但仍然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加上自己共三人)同行(简称"三人行"),则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简称"必有我师"),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引出微博话题 师(出示围脖图片):这是什么? 生:围巾. 生:我想到现在网上对于发微博的另外一种称呼,叫做"织围脖". 师:是吗?你会织吗? 生:我有微博,但从来没有织过. 师:哦,是不是因为学习忙没有时间?但偶尔你可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有微博吗?(基本上孩子们都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 ,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七年级刚开学不久的一次小测验后 ,当我拿着批过的卷子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涌过来开口的第一句话是 :“老师 ,我多少分 ?”我反问他们 :“你们自己觉得能得多少分 ?”他们大都摇头说 :“没想过 ,反正您会给我们评分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学生们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 ,可能也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反思和评价 .对于自己是否理解了知识、是否掌握了技能和方法 ,自己没有必要去思考 ,反正会有人告诉自己考试的结果 .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伴随我们好久好久了。大家一直以为:学生感恩于自己的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这个话题也已经被议论了千百年。可是,我们的老师应不应该感恩于自己的学生呢?我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应该!感恩于生,相互感恩,方能共创和谐。或许您会说:学生既没给我钱,也没给我物,在生活上也没有给我们帮助,他何恩之有呢?是的,这些都是事实,不可否认。但是,您是否可从反面想一想,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常常想让自己成为不落俗套的人,但事实证明我并不是一个脱俗的人。当我穿上一件新衣服,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会怎样评价它,它会让同学觉得太土吗?它会让阿姨们觉得太新潮不适合学生穿着吗?而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应有审美观。当我冬天上街准备戴口罩时,又常常会想街上戴口罩的人多吗?别人会笑话我吗?而常常忽略了口罩只是用来防寒挡灰的,而不是什么会让人笑掉牙的老古董。  相似文献   

10.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A.觉得不称心B.觉得很好C.觉得可以2.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A.经常想到B.从来没想过C.偶尔想到3.你是否被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A.这是常有的事B.从来没有C.偶尔有过4.你上床以后,是否经常再起来一次,看看门窗是否关好?  相似文献   

11.
晚上去听高华老师的讲座,听众之多是我预料中的事,但没有想到人会那么多。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已座无虚席,连走道、门口都挤满了人。这固然说明了高老师的魅力之大,但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听众潜意识里有"追星心理",或说"崇拜情结"呢?  相似文献   

12.
惩罚,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来自外人的。当你意识到这是错误时,即使错误没有被人发觉,你也会因为良心的不安而感到痛苦,这便是来自内心的、自我的惩罚。它也是人们实现自律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头发的生命     
谁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小女孩竟然会为自己的一头长发而烦恼。因为我的头发长长的,有点黄,同学们就说我的头发“死”了,我听了好害怕!一个信任你的女孩首先要告诉你的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女孩子特意把自己的黑头发染成黄色。你的头发不仅没死,还活得挺时髦的呢。我猜,你最大的不安来自“和别人不一样”所带来的压力,但是“,与众不同”并不是一个让人害怕的东西。知道“超级女声”李宇春吗?这个被认为另类的女孩,正因为独特才得到了最多的喝彩。所以,一个人“特别”得有价值了,便成了值得骄傲的东西。如果下次还有人关注你的头发,你大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正岁末年终,在与毕业了的学生的邮件往来中,我问其中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哪些东西让你受益了,值得继续发扬?哪些是徒劳无益的,需要努力改进?"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谈及我觉得实用并拼命塞给他们的解题技巧之类的东西,而是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引领我们发现那些我们自己难以发现但又意义深远的东西。"学生的这句话,让我立刻想到他们高二时,我教他们Trapped by the Flood一课(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6 Unit 5)的情形。我之所以  相似文献   

15.
何不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份更有生命力的个性地图?即使没有出过国,或者没有到过国内其他省市,也一样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小区做出大文章.因为,地理这门社会科学,不在于你曾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心理上能走多远. 孩子永远有着好奇心.出外旅行,自然会问东问西,这正是教给孩子一些地理知识的机会. 说到地理,于做父母的我们而言,可能首先会想到小时候的地理课.我到现在都能默画出全国铁路线图.可我的同学和老朋友当中,没几个喜欢地理的——因为学校里的地理课几乎全是死记硬背的,难学、易忘、超级枯燥.  相似文献   

16.
解密"family"     
小朋友们,你一定熟悉"family"这个单词吧,它的意思是"家,家庭".提起它,你是否会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呢?为什么?因为"family"这个单词本身就包含了爸爸和妈妈,而且还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下面就听我细细地为你解读吧!  相似文献   

17.
正衰老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痛苦,然而彻底老去的抽屉,反而会在某个地方获得真正的安宁。抽屉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卡住,当你拉不开一个抽屉时,你就应该知道它不希望自己被拉开。要知道抽屉和人一样也会老去,硬要拉开它,它会像阴雨天的风湿病患者一样发出连绵的呻吟,足以让每一个良心未泯的人感到愧疚。  相似文献   

18.
<正> 问:谈生意时,我接二连三地输给了几个同行,他们的业务不比我好,但是他们比我有名。我如何才能让潜在客户意识到我和他们一样有价值,而收费甚至更低呢?——罗纳德答:我认为你问的问题不对。你应该问,你如何才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名声在外,这样人们就能不只想到他们也能想到你了。因为一旦你建立的"自我品牌"能够让人们提起你的时候就像提起你们领域里的那些佼佼者,那么你就不用靠要价低来拉客户了。实际上,你可以要价更高,因为即使那样你仍会被看作你们领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20.
王若竹 《大学生》2014,(20):40-41
正近期太多的有关于女生出行失联乃至遭遇不幸的新闻,让听者胆颤见者伤心,也让我想到自己一个人走南闯北的种种经历。关于单身旅行这件事,有人羡艳地说:"我也想这样试试,该怎么准备?"有人质疑说:"你有没有考虑过潜在危险,这并不合适。"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不会试图让那些充满抵触的人接受我的观点,但我希望能鼓励那些心存念想的同类人看到不一样的另一片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