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边李苦”的故事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个叫王戎的人,在他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忽然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还有很多李子果,沉甸甸的李子果都快把树枝给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高兴极了,马上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这时,一个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就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  相似文献   

2.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梨,挑了个又大又甜的给了小康。小康想,孔融小时候把大梨子让给别人吃,我比孔融年纪还小,能把大梨让给奶奶吃,不是比孔融还好吗?想着想着,他拔腿就向奶奶房间奔去,把梨给了奶奶。奶奶接过梨,乐得哈哈直笑。过了几天,小康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看  相似文献   

3.
反证法抽象程度高,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前可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路边苦李”。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王戎,七岁那年的某一天,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树上李子很多,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何不去搞?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贤臣被一奸臣所害,被判了死罪。皇帝念其有功,采用了用命运来最后判决的办法:用两张小纸片,一张写了“死”字…  相似文献   

4.
以乐引趣,就是巧妙地运用学生熟悉有趣的故事引出数学概念和引入数学课题,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新课。 如:讲反证法时,我先讲“路边苦李”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七岁的小孩王戎,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是苦的,不然,李子早就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不能吃。教师讲完故事,再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用“反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出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道理,理出个“因为”、“所以”之后,然后点题“反证法”。  相似文献   

5.
尝与不尝     
第一年有一群小朋友在郊外玩耍,忽然看见路边有棵李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站着不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实而没有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同伴们听了,放到嘴里一尝,果然是苦的。故事很快传开。甚至,当地的教育部门还把这个故事写进了教科书,希望通过学习《路边的苦李》一文,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常识性的道理:李生大路无人摘,必苦也。  相似文献   

6.
记不清是哪本古书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孩子在玩耍,忽然发现大路旁边的一株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子,众小儿争相跑去摘,唯有一个小孩站立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他说,树在路边,人来人往而果子仍在,一定是果子苦涩不好吃.众小儿摘下果子一尝,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7.
山道边长着一棵李子树,它弯弯的树干儿,像一个拾火柴的老头。收获的季节临近了,而它那可怜的枝头上,只挂着几颗瘦小的果子。一次,那位母亲带着儿子从那棵李子树旁边经过,儿子就会驻足,并仰起小脸蛋,天真地问:“妈妈,你看树上长着好多的果子呢?”说完之后,他欲爬上树去采摘。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拽着他的胳膊说:“小傻瓜,那些李子一定又酸又涩。”儿子惊讶地问:“为什么呢?”母亲解释说:“因为每天都有好多人从它的身边经过,那些熟透的果子早已被别人摘去了。”儿子点了点头,嘴里冒出一股酸溜溜的水味儿。之后,再路过那棵李子树时,儿子对它一眼…  相似文献   

8.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遗君明珠 《高中生》2009,(21):46-46
第一年。有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站着不动。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路边的李子树结满李子而无人摘,说明李子是苦的。"同伴们一尝,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0.
记不清是哪本古书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孩子在玩耍,忽然发现大路旁边的一株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子,众小儿争相跑去摘,惟有一个小孩站立不动。别人问他,他说,树在路边,人来人往而果子仍在,一定是果子苦涩不好吃。众小儿摘下果子一尝,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1.
记不清是哪本古书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孩子在玩耍,忽然发现大路旁边的一株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子,众小儿争相跑去摘,惟有一个小孩站立不动。别人问他,他说,树在路边,人来人往而果子仍在,一定是果子苦涩不好吃。众小儿摘下果子一尝,果然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期问题解答:如果真的用火柴棍摆一下,你就会发现:规定一边必须是一根,无论用多少根火柴,也不能摆出不等边三角形,而只能摆出等腰(包括等边)的三角形。可是,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却不那么容易了。先让我们来听一个“路边李苦”的故事:古代有个学者叫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一天,小王戎与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玩,看见路边一棵李树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小朋友们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跑过去,爬上树就去摘李子吃。惟有王戎不为所动,还叫小朋友不要去,说李子是苦的。小朋友谁也不信,等把李子吃到嘴里,才发现李子真的是苦的。大家都很奇怪,王戎连吃都没…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的一天,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边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路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学生读物中的推理故事《路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中王戎推理论证的思想方法就是反证法.这里,王戎从假设“李子是甜的能吃”出发,由“树在道边”推出“李子早就被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朝有本故事书叫《世说新语》,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7岁时,有一天与许多小朋友在路边玩,他们看到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断了。小朋友都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路边这么多的李子没人摘,一定是味苦而不能吃。小朋友尝了一口,果  相似文献   

16.
始祖犯戒     
蛇比上帝造的其他任何生物都狡猾。他对那女人说:“上帝真的允许你们吃园子里任何一棵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回答说:“我们可以随意吃园中树上的果子,但是绝不能吃园中央那棵树的。上帝不允许我们吃,也不准我们触摸它的果子。如果违反禁令,我们就会死去。”蛇说:“你们不一定会死。上帝知道你们如果吃了那树的果子,就会眼睛明亮视野开阔,同神一样能明辨善恶了。”女人明白那棵树的果子原来可以吃,看上去果子又极光艳诱人,便摘了几个吃了。她又给丈夫一些,他也吃了。吃完果子,他们两人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这才发现他们自己是一丝不挂的,于是…  相似文献   

17.
路边苦李     
《小学生》2005,(6)
讲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有一次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果实,沉甸甸地把树枝都压弯了。别的小孩都争抢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棵  相似文献   

18.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19.
于雁 《中华家教》2015,(3):54-55
中国有一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孩子总是在身边守着父母是很难长大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舍得把孩子放出家门,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出门就意味着要让他经历一些事情。其实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亲身体验过了,记忆才会更深刻。所以从果子小时候我就经常创造机会让他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上学仅需一天适应期还记得果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到了学校门口,他有点茫然地说:"爸爸妈妈我进去了。"那一整天,我们都在担心他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老屋     
<正>老屋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那是我们全家人的念想。老枣树长得挺拔而匀称,像一把绿油油的大伞。春天,我们在下面玩耍;夏天,我们在那里乘凉;秋天,我们在那里数果子;冬天,我们在那里盼春天。听妈妈说,那树是我外婆小时候种下的,村里的人都知道这树不仅果子又多又甜,而且它还有个忠实伴侣——狗,我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