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2.
儿子放学一进家门,就气冲冲地说:"老师偏心!我就是不服!"我忙问怎么回事. 儿子说:"我和李捷数学成绩不相上下.这两次考试,李捷的成绩都比我低两分,老师却让他去参加数学竞赛.这明明是老师偏心,他妈妈在学校当老师!老师照顾他!"  相似文献   

3.
一同学被班主任要求去医院测智商:"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前不久,一位家长向本报芳芳校园热线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海峡都市报》)报道说,该家长告诉记者,班主任林老师说,孩子成绩不太好,让他交100元,下周带去医院测一下智商。老师还说,班上共有10名学生要去测  相似文献   

4.
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站在黑板前,面向全体同学,被他座位所在一行的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刮一下鼻子…….这是老师安排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课后,这个被"臊"者,逐一追辅课上刮他鼻子的同学,伸手也刮一下鼻子,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还我……".其中有告到老师那儿去的,他在老师面前也没有让步:"老师,还我……"这是一件真事.学生向老师讨帐了.当听到"老师,还我"的呼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他要求还他什么呢?仅仅是举手之劳刮一  相似文献   

5.
我班学生李刚一直是一位遵守纪律、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有一天下午他却突然对我说要退学。我感到十分惊讶,追问原因时,他一直沉默着。我看他不想说出原因,便对他说:"你先别急着退学,老师给你两天时间,你再考虑考虑好不好?"是什么让这位成绩优异的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7.
不知为什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但我语文却考得不错。我喜学老师,却总是把数学考砸了。怎么会这样?一个烦恼的女孩恭喜恭喜,语文成绩好是好事啊……难道因为语文老师不讨欢,要把语文考到惨不忍睹才“解气”吗?呵呵。我知道你是因欢数学老师,所以才特别想力争优秀的成绩,来让数学老师睐你,对不对?你要相信:你的数学老师能够感觉到你对他的,而且,他会希望你把敬佩啊欣赏啊全部化作学习数学的动老师不会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想要看到的的踏实努力和全面发展。我猜你的数学老师最关心的是:语数学什么时候能从“跷跷板”变成“比翼双…  相似文献   

8.
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够兴致勃勃,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写".否则,他只会敷衍了事,勉强应付,或视为一种负担、煎熬.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兴趣"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到"乐学"的境界,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培养其创作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9.
男生A成绩很差,老师为保护他的自尊心,判卷时"宽大无边",有的老师甚至根本不看卷,打上个60分就算完事,而A拿到试卷后只,瞥一眼就随手扔到别处.新调来的B老师认真阅卷,结果A却只得了十几分.B老师把试卷递给A,并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试卷是我的职责.你仅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相似文献   

10.
小辅开心     
重演历史父亲问老师:"我儿子历史课的成绩怎样?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我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有时还不及格……"老师回答说:"你儿子么……历史正在重演。"补课老师:"这作业是你完成的嘛?"学生:"是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告诉你爸爸,明天我去家访,给他补习一下功课。"  相似文献   

11.
我要介绍的是一位"尽责"的老师.不过,这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讲起.他从来都是个听话的学生,听了先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诲后,他真的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12.
最美的奖励     
赵玉娥 《湖北教育》2009,(11):57-57
教了十几年的书,我还是第一次当班主任,原想好好地做出点成绩来,没想到开学的第一天就碰到一个学生明目张胆地跟我说:“老师,说实话,我今天是喝了好多酒后,睡了一觉才来学校报名的!”看他那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非常震惊,但转念一想,这样的孩子,批评对他来说肯定是不起作用的。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学生守则》规定中学生是不可以酗酒的。你能非常坦诚地告诉老师你喝酒了,这说明你很诚实,老师要表扬你。”  相似文献   

13.
倪磊.现在已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了,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向他询问学习秘诀时,他回答说:"我的数学成绩好,还得归功于我小学时辅导我们数学兴趣小组的张老师呢,是他使我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学好、会学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学习的智慧     
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曾经,有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学生问:"老师,请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16.
外公的故事     
许多人都说外公是一位好老师,一些上了年纪比外公小不了几岁的老人见了外公也要恭敬地称他一声老师。对于这一切我一直感到奇怪和不可理解,因为在我眼里,外公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体弱多病,为人和善,但这些并不足以成为一位老师的特征。 这已是后来我才知道的事了。当年的外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二中,因此倍受人们尊崇。18岁那年他从二中毕业后,被县里的一中直接调入初中部教初中,18岁的外公教那些16岁的初中生,一时之间成为美谈。外公却谦虚得很,告诉学生们一出校门就不要再称他为老师。 由于外公的教学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初一(2)班班主任罗老师调走了,学校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罗老师临走前把班上的情况对我说了一下,印象深刻的是班上的小刘同学,因为这名学生成绩较差,但很诚实,从不说假话,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傻子刘".  相似文献   

18.
辩证思维     
<正>哲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思维?"老师想了想说:"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吧。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很差。我准备办个补习班,你认为他们谁会来参加补习呢?"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那个成绩差的。"老师摇摇头:"不对,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差  相似文献   

19.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20.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据报载,曾有人抽样调查过许多小学生,大约有70%左右的小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其中不乏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者观察身边的学生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