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保险,老百姓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宣传扑面而来;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对其都不甚了解。长期以来,保险新闻一直被有的读者认为新闻性不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保险公司的商业行为。怎样揭开保险新闻的神秘面纱?怎样消除读者对其的误解?……这恐怕是保险新闻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梁建增,对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每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片尾都要打出他的名字;陌生,是因为老百姓不很明白制片人何职何能,于是对“制片人”三个字后面的姓名也就很容易熟视无睹了。电视制片人是一个电视节目或栏目的首脑。给整个节目或栏目定位,确定选题,策划报道,调配人员拍片,指导记者修改片子等都是制片人最起码的职责。所以,一个节目或栏目的水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  相似文献   

3.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焕然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规模宏大的中国青铜器艺术展展厅内,各种精美的青铜器交相辉映,其中的一只大方鼎格外令人瞩目,它庄严持重、傲视群雄,给人一种无言的强大震撼力,让人不由自主肃然起敬。这个庞然大物让人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说其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中对它有过了解,说其陌生是因为它的名字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司母戊鼎,而成为现在的后母戊鼎。  相似文献   

5.
以小说《黛丝姑娘》扬名世界文坛的哈代,他的两次婚姻一直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最近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名妻子的书信集,引起人们的关注。哈代的第一任妻子叫爱玛,第二任妻子是佛罗伦丝,哈代与这两个妻子都不和谐,家庭生活经常充满争吵的阴影。有人说,由于哈代的生活不如意,促使他  相似文献   

6.
版权面面观     
(一) 在我国,人们对版权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何以这样说呢?说熟悉,是因为出版界的人、创作界的人似乎大都对版权耳熟能详:年纪大些的知识分子,解放前无不见惯当时各种出版物上赫然印着的“版权所有,翻印必  相似文献   

7.
高菲  王晴川 《传媒》2023,(14):22-25
<正>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古被史料称为天竺、身毒的印度是一个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国度。说它近,是因为中印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接壤,山水相接;说它远,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中国人眼中的“西天”,去过的人至今很少。说它熟悉,是因为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中印交往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说它陌生,是因为两国之间不是高山雪原相隔,  相似文献   

8.
(一)又见湘女 湘女,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身边总有她们曼妙的身姿;陌生,却是因为她们是一群将青春书写在天山南北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可以说是大众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博物馆的社会存在;所谓陌生是因为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博物馆事业的内涵和历史发展的现状。本文仅就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一探讨。  一、开发与利用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博物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使其一直是以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维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昨天是如此,就是在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今天也没什么改变。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的是博物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档案鉴定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说熟悉是因为鉴定在档案工作中一直被关注与研究,说陌生是因为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进行鉴定,这还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跨入公元2002年,有一个词陡然闯入我们的视线。它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病历档案”。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接触过它、拥有过它。而说它陌生,是因为恐怕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不会真正地了解它。不仅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病历上的“天书”,更因为我们曾经甚至无权查看我们自己的病历档案。 《规定》、《条例》引爆“热点” 把“病历”重新“抛”到我们面前的是国家的两项法规。 首先是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它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那就是如果医疗机构无法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或没有过错,那它就将承担败诉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编辑学的一个开拓者──记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先生任言《新闻出版交流》编辑部的王力先生,几次向我谈起,希望我写一篇有关邵益文先生的专访,向编辑学界的朋友们介绍这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编辑学研究的倡导者。说熟悉,是因为邵先生曾在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3.
梁建增,对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每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片尾都要打出他的名字;陌生,是因为老百姓不很明白制片人何职何能,于是对“制片人”三个字后面的姓名也就很容易熟视无睹了。电视制片人是一个电视节目或栏目的首脑。给整个节目或栏目定位,确定选题,策划报道,调配人员拍片,指导记者修改片子等都是制片人最起码的职责。所以,一个节目或栏目的水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片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最近,笔者在读书中获得一些有关滕固生平事迹的材料,这些资料不仅让我们充实了对这位档案界前辈学人的认识,而且令人深为感慨:一个搞艺术的留洋人士,在档案学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是很发人深省的.本文将滕固先生的这些在档案界比较陌生的经历和贡献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与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股市人生的长篇力作《梦想与疯狂》。故事发生时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熊市和牛市的轮回,作者直面我国经济变革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从而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既陌生又熟悉,既勾心斗角又波  相似文献   

16.
陈宝生 《档案天地》2010,(4):10-10,15
说起档案。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又分管档案工作,有些认识,说陌生。是对于档案专业来说。却是站外汉。档案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民族留存下的历史记忆。是国家的珍贵宝藏。目前,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档案文化的建设和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的作用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17.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彼得?海斯勒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何伟这个中国名字就熟悉得多。早在2007年,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就以何伟为名在《读库》上连发《遍走长城》和《中国的速成城市》两文,以讲故事的方法对长城和中国城市发展进行深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巴中中学教师李孟庚对自己从事的档案工作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指他接触档案工作才两年;说熟悉,是因为他用短短的两年就能对档案工作驾轻就熟,使巴中中学档案规范化管理跃上新台阶,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的交口称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年轻的朋友们来说,韩希梁是个陌生的名字。韩希梁是名长篇传记报告学《黄继光》的作,是我军战争年代从连队走出来的军事记,也是我军第一个以日记的形式发表军事学作品并获奖、被载人中国现代学史的作家。但韩希梁并不是因为《黄继光》才出的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在此之前,他的两部巨已随同两场大战被世人所传颂,他的名字也随之饮誉军内外,并享有“连队记”之雅称。  相似文献   

20.
陶冶 《今传媒》2006,(7X):31-31
说到俄罗斯,中国老一代和新一代的人都不陌生。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老大哥,还是后来的“反修防修”,再后来的苏联解体,俄罗斯重出江湖,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如果走进任何一家歌厅,唱到高潮之处常常传出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声:《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至今还使得人们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