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到当代的发展过程,也是德育理论的整合、发展与创新过程。回顾现当代德育的发展史,曾经有过两种最具影响的德育思想:一是赫尔巴特的权威德育,一是杜威、科尔伯格的反权威德育理论。在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当代研究者们运用新方法,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德育,创立了许多新的德育理论。这些理论对指导当代德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它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赫尔巴特则把教育心理学化推向了高潮。赫尔巴特以他的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较完整的经验教育学体系。他这一体系中,“德行是给予整个教育目的的名词”,“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从这里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德育在赫尔巴特整个教育思想中的地位。重视德育,在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史上是普遍的,而注重德育中的心理分析,以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德育体系,则是赫尔巴特发前人之所未发,属于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3.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全面剖析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才能使经典理论切实服务于当代德育,彰显其现实价值.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思想涉及教育的最高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起点、路径、手段等.正确理解"德育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心灵陶冶、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相结合是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瑶 《家教世界》2013,(4):204-205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论思想对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从个体发展差异性、社会发展趋势、社会时局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目的论的特征。对当代德育实践的启示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锻炼被教育者;要形成多方合力进行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的话揭示了学科教学和德育之间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对学科德育的内涵还缺乏应有的理解,不能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效的德育内容;实施过程中策略运用不当,存在着语文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那  相似文献   

6.
刘慧子 《快乐阅读》2012,(28):62-63
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地的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目的。由此可见,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起着手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品读     
<正>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只有在进行其他方面教养的过程中才能有把握地开展德育。——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在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理论,改变了以往“教育”与“教学”相互分离的状况。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学派发展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并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本文阐述了赫尔巴特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是赫尔巴特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他并未系统设计与论证审美视域下的教学,学者对赫尔巴特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参考并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引入康德与席勒等人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思想,系统分析和补充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赫尔巴特在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学习理论,系统分析了赫尔巴特对审美世界理解的教学观与知识观,以便人们理解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赫尔巴特与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尔巴特与荀子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因各自的理论倾向不同,实则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比较二者论述的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地位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两种教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恩想精髓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超越知性德育,构建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涂尔干的社会理论而言,其道德教育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涂尔干提出的"道德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群体的依恋和自主性是其道德教育理论的总纲。他对教师权威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的讨论也是很深刻的。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构成的代际关系角度讨论道德的代际传承和道德教育的代际机制,无疑是其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道德心理学家如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对涂尔干道德教育论的批评,既有片面性,但也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从德育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出发,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设定,对德育方法提出了极富见解的意见。其丰富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安萨里,以其自身的行为和著述为伊斯兰世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学者和教师的楷模。文章从教育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多个层面对安萨里的教育思想进行阐述,以期使我国的学者对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的教育理论发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当今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他长期从事实验之后,他总结认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有六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是顺阶段发展的。他在心理学上的这一成就对教育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促使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主体性道德人格。这是人的主体性的道德人格发展的历史性、内在性和现实性的必然要求。觉醒和重塑的途径即要从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又要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发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