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从哲学"主体性"理论方面看,构建文化自觉需要"主体"及其构建原则。其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构建原则是理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学说的中心,是主体性的学说,其主体性原则体现在两点上:一是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二是人是自由的。康德通过用先验形式来规范经验内容的理论方法,使理性和自由成为了各自领域里的立法者,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从破现代主体性之主客二分论、理性至上论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后现代哲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颠覆和反思,分析后现代主义"主体"理念的特性,指出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一破一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失弊之处.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是以理性出发点来思考人的行动和全部现实生活的,是重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这一转向相契合,西方近代人学也饱含着理性气息,贯穿着理性原则,理性成为对人性追问和考察的出发点。在人性问题上,经验论和理性论分别从自己的哲学主张出发形成了感性人性论和理性人性论两条人性理路,但西方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在人性理路上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只是他们人学理论倾向上显示出的一些特点,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人性的阐释,都有着理性的特征,理性人性论是西方近代人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解释主体性的涵义,从理论上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以期有助于主体性教育实践。主体性原是哲学术语,哲学思想是某时代社会形态的反映,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归根结底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主体性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概念,生产力水平决定主体性发展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古代农业社会中本体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近代工业社会中认识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现代信息社会中生存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以及后工业社会中整合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鉴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主体性教育应该以培养认识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为导向,并最终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成熟而逐步发展整合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分析德育主体性内涵入手,在研究了高校德育现状——德育主体性缺失及其原因后,重点探讨了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德育原则方法的主体性等诸方面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学是基于主体性哲学形成的教学模式,以承认受教育者是主体为基础前提,强调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精神、增强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消除理论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性,对提升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主体性教学中,尚存教师主导意识不强、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的问题,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转变理论课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整合资源、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方式,实践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只是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关键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关注、尊重、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由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模式。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德育是德育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主体性德育在哲学的思考屡面上存在许多问题,何为主体性及其发展的状态,主体性与德育的矛盾,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区别等,只有充分了解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主体性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 ,它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 ,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英语的强实践性 ,决定了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贯彻主体性教育原则 ,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使其在英语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主体性及其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人类主体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的主体性活动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其中 ,道德是主体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一方面制约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激励人们去追求和发展 ,为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珍妮·凯利、茅国权英译本《围城》中的讽喻的深入研究与剖析,从译文选词、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形象再现等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表明,哲学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于解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译者在处理讽刺性比喻修辞手段时,为了保留原文的特色,采用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加注和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们的翻译思想,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主体性研究是最根本地缘起于人的主体性实存.主体性研究是主体性人对人的主体性实存的反映,人的主体性实存的发展推动着人的主体性研究的发展.为此概括西方哲学对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并进行了历史性比较分析.指出主体性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主体性研究方法和主体性理解上凸现出独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教育心理学亦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以问题开始,正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果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互相渗透,通过课堂提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也将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的神性属性,到政治的工具属性,凸显出了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过程当中蕴含着的线性要素,而老、庄哲学当中的系统的、非"巨大主义"的世界观也为非神性统摄下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最优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人用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保存住了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自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与上帝存在同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哲学开始了对民族精神的研究,民族精神研究是民族自我认识、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突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过程.民族精神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是作为实体概念的民族和作为属性概念的民族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主体性学习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学习思想的主体性精神与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其学习思想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在教学中,以学为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意志,体认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与情感,采用各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其意义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体 意识,从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尊重学生主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四种途径来加以引导.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