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论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基本要求(2001年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绪论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相似文献   

3.
绪 论一、 思想道德修养 "课的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任务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李金 《文教资料》2014,(14):168-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引领“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是“基础”课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基础”课教学体系整体性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现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一直以来,该课程在帮助大学生转变身份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解决思想困惑和加强自我约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修养课”要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汇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认知,做  相似文献   

9.
周军 《辽宁高职学报》2004,6(6):119-12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不仅依靠理论教育,而且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而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生敏 《教育与职业》2007,(18):107-108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教学任务的实现,仅仅靠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是不够的。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必须调动两个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搞好课程设计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设计及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修养。修养课的上述目的,不是单纯靠传授和掌握理论体系所能达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条主线 ,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成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共同基础 ,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修养成才 ;同时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相结合 ,能满足大学生内在的成才需要 ,使大学生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作为自己立业之本、动力之源、精神之柱和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提高整体效益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力量是“修养”课建设中影响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 ,因此 ,要使其发挥出整体效益 ,就必须对三者进行整合 ,使之协调一致。1.整合教育目标。教育部社政司修订的“修养”课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育目的定位是 :“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以下简称《修养》)课之任务,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路,为谁服务,也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和加强大学生的成才观、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而“四统一”是江泽民同志向全国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它从具体实践上回答了如何塑造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因此,在《修养》课教学中注意渗透“四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正确理解“四统一”是《修养》课对大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1.正确理解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这个统一,实质上指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课,隶属于“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这门课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在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应对其实效性加以深入思考和反思,探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人生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形成和发展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学习、心理和成才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的一门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