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国旗下讲话是一种情境教育方式,在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创设高效的国旗下讲话的育人情境,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根本保证。本文在阐述情境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高效的国旗下讲话的育人情境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师所广泛使用。精当案例正确引入与运用,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活化,产生说服力;可以将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产生吸引力;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产生感染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章的教学中,我将钱学森案例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以钱学森案例的成功引入为例,谈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开阔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的形成,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负面影响。我们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加强新媒体环境管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课,隶属于“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这门课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在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修养课”要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汇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认知,做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三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种倾向,即疏离广大教师导致的"主角错位",脱离基本校情导致的"主题错位",背离办学宗旨导致的"主旨错位"。其中的原因不仅来自教学领域内部,而且还涉及教学领域之外的诸多因素。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问题,顺利完成高校教学改革这一战略性任务,必须持守教育家办学的精神,追求办学特色,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要整体、协调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在学科渗透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的认识不正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