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8月19日,由《大众摄影》杂志社和北京祥升行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大众影廊”联合举办《摄影的历程——纪念摄影术发明170周年》展。展品既有100多年前的古董木制铜镜头照相机,也有经典的120、135照相机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数码照相机,使观众得以领略照相机发展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照相机是法国人L.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而距此100多年前的1727年,最早提出照相的基本原理——化合银的感光性——并完成学术印证的,是德国人舒尔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一直称霸于照相工业界,尤其在发明和改良摄影器材(如相机、镜头等)方面,超越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准。1.赫塞基尔单眼照相机1893年柏林赫塞基尔博士的豪华型相机作品,是初期大型箱式单眼相机的高级机种。  相似文献   

3.
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与美国人道关怀摄影(尤其族群的社会性议题)和马格南摄影通讯社的人道关怀摄影(全人类议题为主)不同,“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以维护法国人文与文化为本,在摄影史上自成一家:二战后,“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从广义的“人道关怀摄影”中抽离,以法国本位主义而与“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有所区别,彰显法国人不为战事所影响的尊贵气质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为普及和提高摄影技术,本刊和艺林摄影技术培训部举办摄影函授学习班,欢迎摄影爱好者踊跃参加学习。学习时间半年,学习内容:摄影的诞生和发展;照相机的种类、构造、使用及挑选与维护;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拍摄、配药、冲洗、印放技术;各种题材的拍摄方法等等。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发有书号的正式印刷教材:《摄影技艺教程》(上、下两册)、《摄影文选》、《拍摄指南》、《摄影小词典》及六期《摄影通讯》报。随时解答问题,学员优秀作品在本刊及《摄影通讯》报上刊登,稿费从优。学习期满发结业证书。总共收费45元,款到即为报…  相似文献   

5.
人道关怀摄影兴起于战争时期。却于战后大放异彩。作为摄影界主流,人道关怀摄影于其盛行之时兵分三路,各具风格。其最初,由爱国摄影家组成的“法国人道关怀摄影”,肩负稳定、重建祖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其后,以巴黎和纽约为基地,扩展到世界范围的“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更为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四海一家”的达观是其标志风格;1955年,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看来,摄影是人们十分熟悉又认为是简单的事。但在它产生之初的情形就不大一样。一八三九年八月,摄影术在法国学术院宣布时,受到人们空前热烈的欢迎,认为是一种神秘而不可思议的东西。到现在,不过近一百六十多年,为何就失去了它的神秘光环和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7.
摄影综述     
2012年上海摄影继续保持空前活跃的势头,展览、比赛不断,既反映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也带动了市民们对摄影文化的关注与热情。主要表现在:一是上海国际摄影展览在前10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在举办规模、评委权威性和策展内容深度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扩容并提升为2012年上海国际摄影节暨上海第1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相似文献   

8.
时尚界人像,绝对是人像摄影的主角。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风尚》与《哈泼》等时尚刊物完美结合了印刷术、摄影、创意与时代思维,时尚面孔便凌驾于零散而定位不清的19世纪人像作品之上,将人像摄影带入一个魅惑神奇的崭新局面。法国版《风尚》奠定了时尚摄影的基石,自其创立时起,时尚面孔更有如张张镀金镶钻、烙上极品印记的面孔,而区别于其他刊物和其他类型摄影,获得了一种无法超越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9.
杨磊 《大理文化》2010,(3):100-103
近年来,我州摄影界发展迅速,各级摄影协会的会员迅猛增加。无论是协会,还是工厂、学校,甚至是社区,各类摄影活动开展得热烈、多彩。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摄影艺术群众性突显,但好的作品却不多,能起到领军和示范作用的人或团队鲜见。那么,我们大理的摄影方向应是什么样的呢?如何增强大理摄影的影响力,扩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新摄影2012     
位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于2012年10月拉开了年度摄影展的帷幕,展览将持续到2013年2月。这次展览选定了6位具代表性的摄影师,分别是米歇尔·埃伯利斯、季炜煜和宋涛的摄影组合“鸟头”、安妮·科利尔、佐伊·克拉舍尔和史拉娜·沙巴兹,他们不同的背景和摄影技巧呈现出了当今摄影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每年一届的新摄影展旨在发现摄影界新人,展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当代摄影新貌。自从1985年开始,新摄影系列展已选取了17个国家的80多位摄影师的优秀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11.
1839年,正当英国“东方远征军”浮海东来,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之际,法国著名画家达盖尔经过数年苦心钻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3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硝烟的散去,古老的中国被迫打开闭锁已久的国门,西洋照相摄影术由此得以传入。19世纪中叶,西洋摄影术初入中国的落足点是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有些外国人携带照相机在通商口岸为人拍照,所摄照片,如活人再现,引起国人不小的轰动。对其原理,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多视之为神异之物。1846年,清朝进上周寿昌在《思益堂日札》中曾对西洋照相机作过一段有趣的描述:“西洋奇器最为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9-249
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和陕西两地的摄影文化交流,由上海图书馆和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西部畅想曲——陕西摄影作品展”于9月14~18日在上海图书馆展出。  相似文献   

13.
阿尔勒国家摄影学院是摄影节的第21号展馆这座18世纪的建筑隶属当地显贵霍诺尔家族,1865~1977年曾是修道院.1978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创办之初将其作为组委会办公地。1982年在此筹建了阿尔勒国家摄影学院。1989年,摄影节组委会迁址,这里全归了摄影学院。  相似文献   

14.
刘迎 《文化市场》2002,(6):45-45
在巨鹿路423号推开一扇透明玻璃门,不大的门面里开着一家名为原点的摄影画廊。虽然门面小得颇不起眼,却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摄影画廊。场地是租的一个二室一厅的房子,厅做办公室.二室打通,前一半利用墙上的空间整齐地挂着摄影作品,后一半放着几张沙发茶几,房顶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山西省文化厅等单位,将于2002年9月20日至27日在山西古城平遥举办“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平遥古城,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是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距今已600多年。其完整的城墙、古城池、古街道和古建筑群,展示出一幅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画卷,具有独特的魅力。山西省曾于2001年举办国际摄影节,平遥以其独特的传统色彩被国际摄影专家选中,摄影节取得极大成功。“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内容丰富,举办有中外摄影家作品展,露天红灯晚会,图片编辑培训班、图片交易会、摄影大师现场点评等活动,为加大平遥地方文化的含量,一些民间社交活动将在摄影展期间为大会助兴。届时,美国、西班牙、俄罗斯、法国的知名摄影家和主题展将赴平遥参展,国内也有摄影家和组织报名参加。古城搭台 图片传情——中国山西将举办“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宋晓年  相似文献   

16.
<正>摄影艺术创作在"一战"与"二战"期间尤其丰富而多样,艺术家们在图像设计、抽象表达和构图形式上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创新潜能。托马斯·沃尔特收藏的148位艺术家的300多张摄影作品记录了这些创作时刻,现今由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献给公众,展现20世纪20至30年代这一变革时期的现代摄影艺术及我们所处的影像世界。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这些作品的拍摄地及拍摄手法,从摄影历史和起源及摄影材料、技法和传播方面对现代摄影艺术进行了深入探索。不管出自街拍还是工作室,这些先锋摄影作品中透露出摄影  相似文献   

17.
王梅 《世界文化》2003,(4):42-44
从我们的祖先懂得用动物毛皮包裹身体御寒以来,纺织品就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气候及其他多种可能的危害。起初,纺织材料仅仅来源于自然界的丝绸和羊毛,随着十九世纪人造纤维的发明,纺织材料越来越复杂,被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这个领域又将步入一个新的纪元,最新一代的纺织品将有着极高的科技性能,将在更多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羊奶中抽丝做服装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纳提克研究所,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能够“瞬间制造”的衣服。纺织品专家卡罗·温特哈尔特介绍说,要制作这种衣服,首先需要一架能够对人体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朝冈 《世界文化》2003,(6):48-49
自从1839年制版照相法发明以来,缤纷多姿的天然色彩一直是摄影师们热烈追求的目标。在彩照发明以前,一些顾客往往要求摄影师们为他们在照片上进行手工着色,但这些颜色与真实的色彩实在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是希尔发明了最早的彩色制版技术,首次在摄影照片上留下了真实世界五彩缤纷的影像。摄影大师莱维·希尔(LeviHill)在照相史的发明上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开端。1816年,他不小心掉进冰窟窿后,却又奇迹般地从另一个未结冰的洞中浮出了水面。经过这次死里逃生的劫难后,他决心献身牧师事业。但是,长期在有着穿堂风的教堂里布道讲经使他得了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2011,(7):F0004-F0004
Edward Steichen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网站上,关于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的介绍是这样开始的:"作为《国家地理》的一名摄影师,麦克·山下在超过25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里,都将他对摄影和旅行的双重热情结合在一起。"的确,摄影和旅行界定了他的身份,但最初驱使他去摄影和旅行的,或许还是他日裔美国人的身份。麦克·山下是移民美国的第三代日本人,而在他的青少年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周围的人往往拿异样的目光来看待他这个有着亚洲面孔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