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西方寓言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深入阐明这一模式对《百年孤独》这部杰作的巨大影响。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马尔克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圣经模式的移植以及卡夫卡寓言作品的启示。并进一步指明了文学传统的沿袭对于大师及伟大作品的诞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3.
《圣经》典故翻译对中英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量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圣经》的典故翻译就对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没有创作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时圣经的熟读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1](P110)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为例,简要分析圣经的巨大魅力和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伟大的代码》的文学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学与文学是文化范畴中的两大学科。加拿大著名文论家诺思罗普·弗莱在他的《伟大的代码》中通过对圣经的研究将二者进行跨学科的比较,对圣经的宗教内涵与它的文学表现形式加以系统的剖析研究,指出其内在的联系以及它在宗教与文化两方面的双重意义,使之上升到超学科文化比较的高度,为文学评论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文学创作中,圣经意象和象征是其经常使用的手法。着重讨论《喧哗与骚动》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圣经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结合其在《圣经》里蕴涵的意义,以此说明圣经意象在威廉.福克纳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成功翻译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一批对中文颇有造诣的传教士及其华人助手的合作结晶。汉译白话圣经目的虽不在文学,而在于宣传宗教,可是因《圣经》本身是极佳的文学作品,加上其成功的白话语言,因而在客观上对中国新文学的发轫起到了积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这一点,得到了包括周作人在内的新文学先驱的肯定。随着新文学的发展,圣经中的意象、语言、精神及文体也在诸多作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从而为新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异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The paper tries its best to illustrate the fact that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Bible is by far the greatest gem of literary art of all the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at it has exerted no small influence upon the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 A large number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sayings, allusions, etc. come from the Bible directly and indirectrly. Hence, there is no better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all its epochs than a competent knowledge of the Bible.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0.
The Holy Bibl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books in the world.It is not merely a book of region.It influences the history of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as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We could find the trace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Bible 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human heritage.This thesis will try to illustrate these traces with some idioms,proverbsand literary quotations from both theEnglish andthe Chines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his work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religion and the Holy Bible.It has many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iblical allusions and the characters,plot and theme in the Scarlet Letter.Hawthorne gave the novel symbolic characters in order to give this symbolism novel a deeper connotation,by borrowing quite a lot of the Biblical allusions.The Scarlet Letter established Hawthorne as the most important 19 th century romantic novelist in the United Stat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figures in the novel,such as Hester Prynne,Chillingworth,Dimmesdale and Pearl by using the archetypal criticism.The paper also will compare the novel to the Holy Bible so that we can find the archetypes of the Holy Bible hidden in the Scarlet Letter.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翻过西方文学史就会发现,《圣经》的题材和典故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除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以外,它为西方文学的类型、形式及叙事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式和诸多丰富的素材。文学与《圣经》的连接作为西方文学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延伸至今,并没有因宗教中的信仰危机和文学的现代化而自然中断。20世纪的西方小说继承了这一点,《圣经》情结依然是许多作家写作的渊源、是许多作品内在底蕴的基本构成,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文章将从结构象征、人物原型、爱欲禁忌三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5.
了解《创世纪》的内容对研究圣经极为重要,从《创世纪》中我们能知道在亚伯莱眼中世界和人类是怎么形成的。《创世纪》中主要讲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四个人的故事。本文将对圣经第一卷《创世纪》第十二章到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亚伯拉罕卓越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中,《圣经》典故的运用往往因其文字简洁,内涵深刻,形象生动的特点,使文章色彩大增。因而,对含有《圣经》典故的句子、段落的正确理解,其意义尤为重要,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归纳教材中出现的《圣经》典故,其运用类型大致有三:一是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二是幽默、讽刺;三是引发联想,无声胜有声。对《圣经》典故的来历及其引用的讲解,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风采,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学知识,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基于教材,广于教材,高于教材,达到学习、欣赏、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不仅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泉,而且它所包含的很多原型意象,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符号,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呈现。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场景、结构和主题与《圣经》相互呼应,呈现出互文性特征。但乔治·爱略特对于《圣经》故事的借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基础上的借鉴、吸收和改造。互文性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利于理解作者为宗教道德主题服务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9.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灵性文学”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灵性文学”这一文学概念,是基于圣经的“人论”神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零与超越。“灵性文学”的三个层面就是:1、有灵活人的写作;2、呈现有灵活人的思想与生活;3、启示出住在人里面的灵的属性。灵性文学创作在思想、体验、语言三个方面有其特点:神性光照的思想特质、灵性空间的创作体验、信望爱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