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毛扬周 《新闻窗》2013,(3):76-77
自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微博这种传播方式迅速崛起,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这就好比3.27亿人每一个人都安装了一支向社会表达意愿诉求的麦克风,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了一个传播媒介,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社会热点、舆情,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事件,会在瞬间引发成千上万的观点、意见,形成大众围观的格局,其中对事件的倾向性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在这两年迅速蹿红。本文在分析微博特性的基础上,从使用与满足论出发,探析"微博热"这一现象的成因,同时提出微博过度使用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4.
近年,微博客在政治参与领域异军突起。2012年全国两会,微博客成为表达民声、征集民意以及会场内外信息互动的最热媒介。本文以2012年两会期间的微博应用为研究对象,从两会微博问政主体的角度解析微博客的影响,探寻"微博问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芳 《新闻世界》2014,(9):30-32
在微博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新闻平台和言论平台之际,安徽日报社评论内容生产系统对做好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将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在微博账号上实现延伸。本文以其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Hi,你早"为例,探讨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选择。  相似文献   

7.
微博兴起与纸媒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中国开始进入微博时代。微博堪称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新媒体,因为人人可做记者和编辑,它满足了人们社交、被尊重、影响他人等多方位需求。"在微博上,可以更看清一个人,打造个人品牌,微博可以成为你的‘新门户网站'。"作为独家信息发布的最好平台之一,微博可谓"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在新闻传播中,微博由于使用者众多,比传统媒体机构有更大的地域覆盖,在报道突发新闻方面有着更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9.
高慧 《新闻爱好者》2010,(12):160-160
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10.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传统媒体集体发"微"。140个字,使得微博新闻传播迅速、发布便捷;朋友圈,让微信资讯更易于分享、互动性增强。可以说,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媒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譬如: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粉丝2084万;南方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614万;楚天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389万;(数据截至2014年6月5日)但在运营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家媒体的"微"平台,如果播发所在媒体的稿件越多,那么其转发和评论就越少.在影响力榜单上的排名就会下降;反之,一些摘录的心灵鸡汤以及生活常识,更容易提高转发和评论数量,影响力排名也会上升。  相似文献   

12.
涂诗卉 《新闻世界》2011,(7):128-129
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公益发展模式,并指出"微公益"监管面临的困境,以期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戴嘉宜 《新闻世界》2011,(7):130-131
近年来,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的强力推手,在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上关于"乐清事件"的讨论为例,对微博主们从微博平台上的言论互动到付诸行动成立"观察团"这一现象作出分析,以期为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芷铭 《新闻窗》2014,(5):85-86
从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相继试水"政务微博"。通过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声。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态格局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政府部门对"微博舆论场"越来越重视。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精神交往活动始终不可避免地终伴随着人类一切的生产与生活,并且成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平台运营已逾两年。无论是作为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所做出的尝试,还是作为党媒在为打通"两个舆论场"中作出的努力,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均以传播实践赢得了学界和业界的肯定。可以说,它所迈出的一小步,意味着我国党报微博建设迈出的一大步,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领、驱动各级党报在转型发展中内生出变革的思维与...  相似文献   

16.
微博需要政府、用户、微博平台三方共同努力,围绕权利和责任而精诚合作、尽职尽责。政府应该为微博权利提供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限制有害表达,并创造表达条件;微博用户要尊重他人表达,坚持真实和无害的原则,为自身言论负责,尊重知识产权,独立思考和表达;微博平台要保持自由竞争、维护用户表达权利、坚持独立客观公正,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啟东 《新闻窗》2011,(3):67-67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究竟什么是微博?微博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中国,2009年8月,借助网站平台及名人资源优势,新浪加入微博领域,而进入2010年,腾讯、网易、搜狐,甚至连人民网也相继投入到微博的战火中来,一时间,"微博"成为网络的最热门名词。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以微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是我国微博的发展年,一时之间,"围脖"红遍大江南北。微博作为网络公民新闻的一个平台,对公民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权 《新闻前哨》2012,(6):11-13
微博客的出现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国内学者关于微博客的发展大都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是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一批在中国本土诞生的微博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特别是在打造"自由表达"的话语平台和营造和谐、理性、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之间能否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不经意间获得超高人气的微博,为新浪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平台"机遇。如何把这个平台做大、使之名副其实则是新浪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