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宗岱阐发纯诗理论的着眼点始终在于救治新诗坛的弊端,纠正主流诗学偏颇.梁宗岱关于"纯诗"的定义,揭示了纯诗理论提出的现实性、纯诗审美发生的机制、纯诗追求的审美境界.基于对纯诗的理解,梁宗岱从中外诗学中咀华掇英,阐释了象征的内涵、象征的特征、象征的审美感受.梁宗岱在诗论文章中涉及到纯诗的一些创作技巧和诗人修养问题,包括诗人是内倾和外倾的两重观察者,创作中人的心灵与万物的契合即冥想出神,新诗崇高的特征在于重视智慧之力,纯诗需要诗人全副精神灌注形式.  相似文献   

2.
瓦雷里是西方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的纯诗理论由纯诗观念、纯诗理论的合法性以及迈向纯诗理想的途径三个向度构建而成。他认为纯诗是无法达到的类型,只是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诗人的创作就是向纯诗理想迈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纯诗理论相比,纪弦的纯诗话语从理论倡导上对诗的要求就是不够纯的,既要求在语言形式上去除与诗无关的杂质,又要求诗作带有浓烈的政治道德意味。即纪弦诗的纯粹性话语仅仅指涉艺术形式方面。纪弦的纯诗理论与其创作实践有明显的悖裂,但其对台湾诗坛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但与其生平有关,同时,也与其个人的创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并关注外部时代环境对这种"纯诗"理论的影响,而这样的目的就在于阐明其理论的丰富性和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中国20年代“纯诗理论”始终处于悲剧性境地,追求与背离共存,它永远无法超越自身。将中国20年代纯诗理论与西方纯诗理论进行比较,体察二的内在冲撞,探究其深层原因可获得最大视角上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吴世永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5):35-38,51
梁宗岱译介象征主义、探讨"纯诗"理论,追求一种将音乐性、玄秘感和理想化倾向推向极致的"纯诗"世界。梁宗岱认为,"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有品质。梁宗岱把"宇宙意识"看作是达到"纯诗"境界的必备条件之一。"宇宙意识"的确立,在梁宗岱这里便成为"纯诗"创作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穆木天这位中国象征诗学理论王国的奠基者之一,长期以来消失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为呈现穆木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选取其前期诗学理论的代表作品《谭诗》做出解读。《谭诗》是以"纯诗"为理论核心并从"纯诗理论提出的现实动因"、"纯诗定义"、"实现‘纯诗’理想的要求"几个方面向外辐射的一个体系。尽管《谭诗》有不少理论建构上的缺陷,但它作为对当时诗坛现状的初次反拨,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我们完全有必要在新形势下深入探究穆木天的诗学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正视穆木天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诗学主张上,金克木坚持"纯诗"的诗歌理念,主要表现在对诗的本质、诗的形式、诗的思维等方面的纯诗化追求,注重诗歌内在的精纯品质,这些理论探索对"纯诗"的中国化移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同时,面对抗战爆发后所带来时代浪潮的巨变,金克木也表现出向现实性、大众化诗学靠拢的趋向,折射出中国"纯诗"发展的现实局限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穆木天作为中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穆木天的"纯诗"理论崇尚纯粹的诗歌,主张将诗的"统一性"和"持续性"相结合,认为"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注重诗的音乐性,强调作诗之道须用"诗的思维术",对后来中国新诗界"纯诗"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派在继承西方象征主义的"契合论"和"纯诗"理论的同时也进行了自觉地创造和发展,他们否定了西方象征主义由"契合论"而引申出的过度神秘暗示以及由这种神秘暗示所导致的抽象晦涩的诗风,而是追求一种朦胧含蓄的诗风;在继承"纯诗"理论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气质意蕴的思想有所继承,从而为中国现代纯诗的建构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分别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创造诗派和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并对其代表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方面所受的西方影响作了具体揭示。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地理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考察金末中州的诗学发展。金末诗学代表人物元好问在对唐诗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访了中州的各个地区。这一过程分为三乡论诗、汴京交游、嵩山著述、南阳求索四个部分,最终元好问唐诗学理论涵盖体现了中州区域内各方诗论家的观点。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中心性、包容性及活跃性的特性,并在元好问唐诗学探索的过程中集中反映出来。可以这样认为,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并孕育出元好问唐诗学这一时代文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诗是马利坦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理论命题。在马利坦看来,诗是发生在精神无意识领域,以事物自我的内在隐秘交流为形式,对存在意义的一种特殊的深层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不是逻辑理性的而是诗性直觉的、同一性的、创造性的认识。辨析诗的含义,既是我们准确把握马利坦诗学理论精髓的关键,也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文艺创造精神活动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明人在前人诗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诗歌法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继续发扬唐宋人诗格诗话辨析句法、条陈规矩的做法,编纂创作了大量诗法理论著作。另一方面从创作实践出发,对师法的来源问题以及才法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诗人穆木天是 2 0世纪神州诗国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2 0年代 ,他构建象征主义诗歌理论 ,成为我国象征派诗论的奠基人 ;他以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别创一格”的诗集《旅心》。到 30年代 ,他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成为左翼诗歌运动的骨干。他组建中国诗歌会 ,高扬诗歌要“捉住现实”、诗歌要大众化的旗帜 ,并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流亡者之歌》。抗日战争期间 ,他撰写诗论《怎样学习诗歌》,创作诗集《新的旅途》,进一步探索诗歌艺术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