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2.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3.
谈佐麟(1919-),名祖麟,字佐鏖,生于苏州。12岁那年被花花绿绿的各国邮票所吸引,便常去张景盂开设的五洲邮票社购买袋票。之后,他专注于成套,成系列的民国票、清代邮票,以及商埠邮票的收集。同时,开始广泛浏览中外邮学书刊、邮票目录,从献资料和实践中积累邮识、吸取养分,成为苏州地区小有名气的青年集邮家,并陆续参加了当时国内三大集邮组织:上海中华邮票会、杭州新光邮票会和郑州甲戌邮票会。  相似文献   

4.
与集邮相伴     
在江苏姜堰市(原泰县)溱潼镇有一个叫李宓的人,他的生命虽短暂,但他却像一棵长青藤植根于苏北的邮苑。他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曾开办邮票社,他还曾编辑、发行过邮刊。  相似文献   

5.
尕丁 《收藏》2008,(1):177-177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刷局、《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主办,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杂志社、河南邮电印刷厂、《上海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收藏》杂忐社、《集邮界》杂志社、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0,(2):151-151
2009年12月19日,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收藏》《集邮》《上海集邮》《集邮报》《集邮界》、艺超网、北京市集邮协会、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北京四方集邮联谊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第8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第8届外邮节在北京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8.
1920—1930年间,在《申报》上出现过的集邮团体有上海邮票会、神州邮票研究会、海上邮界联欢会、中华邮票会和新光邮票研究会等,现将《申报》上记载过的这些集邮团体的活动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光邮票会于1925年冬在浙江杭州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取得较大发展,出版邮刊,举办邮展,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不断增多,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为在我国普及集邮,扩大集邮的社会影响,建立了显著的功绩。因此,新光邮票会成为我国集邮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邮会之一。 纪念新光邮票会,主要是纪念新光邮票会在集邮活动中,热爱祖国、重视邮德、邮识和邮谊的宝贵传统。 新光邮票会的许多老会员,在旧中国,在沦陷时期,以保存国粹为精神动力,坚持发扬民族文化,收集  相似文献   

10.
黄明心(1946—),祖籍山东寿光,生于上海。他谈起外国邮票如数家珍,故事源源不断,家里的书架上,塞满了装满外票的集邮册和封片,国内的大小邮刊和邮报上,甚至海外的邮刊上,经常可以看到“黄明心”这三个字。 黄明心的集邮始于1957年。一天,黄明心收到一封来自青岛的信,写信人是他的堂哥。信中说自己现在已经集邮了,在收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文学家专题邮票。那时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里,已经有了出售苏联、东欧各国邮票的集邮公司,而青岛似乎还没成立。堂哥在信中开列了一系列外国文学家邮票的名称,托黄明心在上海购买。上海集邮分公司就在南…  相似文献   

11.
上海黄浦区集邮协会于7月13—15日在苏州西山举行基层秘书长邮识研讨暨《黄浦集邮》工作会议。与会40多人,市邮协邵林、张乐民等应邀出席并讲话。"集邮旅游"活动,是黄浦邮协的一大创造,20年来坚持不懈。这次邮识研讨着重对苏州园林邮票,以及邮票上的苏州事物进行交流。叶清良、陈金洋谈及苏州四大园林邮票设计者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受一些基层邮协邀请,讲了几堂集邮课,开了几次座谈会,大家反映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给集邮者以出路。”这些年来,集邮者在国家邮政局,在集邮公司购买邮票,全部是买完拉倒,根本谈不上售后服务,所以这几年集邮者的集邮热情下降,兴趣不浓,有些人甚至不再集邮了,集邮队伍的人  相似文献   

13.
年过九旬仍然爱好集邮的姚秋农老先生,是湖北著名的“五老”之一。他集邮经历长达70余年。抗战期间,他把收集研究国邮作为重点,写下大量学术文章。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为培养湖北武汉集邮骨干做出了奉献。姚秋农,湖北武汉人,1916年生。毕业于汉口中学, 青年时代开始集邮,早年加入新光、甲戌邮票会。1927 年起从事摄影工作50余年,1979年退休。1930年他在江西庐山(牯岭)时,遇到广东集邮家林壁声,林赠送给他一些中外邮票,教他集邮知识,使他走上了终身集邮之路。姚秋农从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上看到苏州蔡汇河头的五州邮票社出售邮票的广告,便开始向该社函购一些邮票,渐渐地,邮品与邮识都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接触《集邮博览》是1988年,那时我调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工作。我是零散购买《集邮博览》的,当时我觉得杂志上刊登外邮的文章较多,而我又不收集外国邮票。现在回忆杂志刊登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军人贴用邮票并非三军分用》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黄军邮是陆军使用,紫军邮是海军使用,蓝军邮是空军使用”的观念,杂志让我受益不小。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举办的重庆全国邮展上,上海集邮家荣正光的《华东解放区邮票(1942—1949)》传统类邮集,荣获大金奖加特别奖。这是荣正光50余年来对区票收集研究的一个结晶。 荣正光是荣氏家族这一房中,在集邮上较有成就的一位。早在1953年读小学六年级时,年仅12岁的荣正光就迷上了集邮。那时,他不论中外邮票,只要自己喜欢的都集。为此,他经常去市邮票公司,购买  相似文献   

16.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17.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集邮》2000,(1):5-5
此封以《中国集邮》公函封制作。纪念封右上角贴《万国邮联125周年》邮票,盖北京99.11.28邮戳,封上加盖了红色“中国集邮首届集邮沙龙纪念”戳。该封主要在当天供参加沙龙活动的邮友使用,现尚有少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贴有邮票而未盖戳的纪念封,欲收集请与俱乐部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集邮家克里夫顿·阿姆斯特朗·豪斯(1873—1936,图1)主要收集加拿大、朝鲜、日本等国邮票。他在邮刊发表文章,还出版集邮专著。1911年在波士顿出版的《加拿大:邮票与邮政用品》,是他享有盛名的经典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加拿大邮票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他是当时美国集邮界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1910年8月起,他成为美国集邮协会(APS)会刊《美国集邮家》主编,并经常发表自撰的研究性邮文。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12):1-1
上海人物"上海集邮人物风采录"选自上海市邮协组织撰写的《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部分原稿,每位人物先有一段小传,再配两帧照片,本刊发表时则略作删节。本刊早期的人物特写是林霏开的"邮人剪影"专栏,当时就有一篇《人到中年话邵林》,却因邵林本人为避"标榜个人"而撤下,后来转投他刊,又因篇幅所限而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