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闻界》2016,(3)
<正>199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首次在中国公开了涉及马克思1842-1843年《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活动的6份文件。这6份文件中,最能简洁而清晰表明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便是《科隆市民关于继续出版〈莱茵报〉的请愿书》。马克思1841年参与《莱茵报》的创办,1842年10月担任该报主编。由于报纸的革命倾向,1843年1月20日,普鲁士政府公布了前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1)
<正>马克思论证报刊是社会的"第三个因素",发生在1843年初,时年他不到25岁,在《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主编的岗位恰好3个月。该报简称《莱茵报》,1842年元旦在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科隆市创刊。1842年12月12日和14日,《莱茵报》分别发表驻摩泽尔的记者彼得·科布伦茨写的匿名通讯《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居民关注新闻界的下一步行动》和《关于乡镇财产必须退还》,报道了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马克思《普鲁士出版法案》的撰写背景,认为此文是其出版自由观演进之一环。1848年革命后德国废除书报检查,马克思利用法治环境积极倡言,《普鲁士出版法案》一文便是其中代表。新闻人是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社会职业,莱茵省的自由风气与师长朋友的引介邀约都促成他拿起笔杆。主编《莱茵报》、《新莱茵报》的马克思务实稳健,明显有别于街头的革命者,这也保证报纸能够赢得市场。《新莱茵报》后马克思仅偶然短时主持过几家工人报刊,究其原因或许是精力转移、流亡身份所限,但绝非办报失败所致。  相似文献   

4.
1849年2月7日和8日,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科隆市陪审法庭审理关于《新莱茵报》的两桩指控,一桩是普鲁士前检察长茨魏费尔的指控,一桩是六个被报道宪兵的指控。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法庭上为报纸进行了有力的辩护,最后陪审团宣布《新莱茵报》无罪。他们在法庭上为报纸所做的辩护,全文发表于《新莱茵报》,并随后出版了合集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得以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1)
<正>1848年2月,巴黎发生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诞生;紧接着柏林发生三月革命,普鲁士国王被迫同意组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内阁。在这种革命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力量较强的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城市科隆,那里的同盟支部和民主派正准备筹办一张地方性报纸。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意在革命时期办这样一份地方性报纸,他们认为应该创办一份大型政治性日报,以影响莱茵省和全国。经过一天的商谈,同盟科  相似文献   

6.
陈力丹 《新闻前哨》2012,(12):79-80
1842年1月1日,在德国莱茵省的城市科隆,出版了一家新的日报——《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Rheinische Zeitung fur Politik,Handel und Gewerbe,简称《莱茵报》。它后来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现代报刊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重视报刊的监督职责,在《莱茵报》和《新莱茵报》工作期间,曾分别将报刊的这一职责比喻为"眼睛". 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王国实行等级省议会制度,议会由诸侯、骑士、市民、乡村四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于1841年5月23日至7月25日在杜塞尔多夫举行,就新闻出版自由等问题进行了辩论.会上,诸侯等级的代表反对新闻出版自由,认为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是绝对必要的;骑士等级的代表替书报检查辩护,认为人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给予新闻出版自由的程度.马克思于1842年4月撰写长达四万字的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对议会的辩论予以了全面分析和批评,连载在当年创刊的《莱茵报》上.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首次将报刊的监督职责比喻为"人民精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5):67-68
<正>马克思1842-1843年在《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在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科隆市出版)工作期间,是他新闻观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集中发表了一批展现其新闻观的论文。其中一组关于《莱比锡总汇报》被查禁的通讯,阐述了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和对报刊规律的认识。这组通讯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1卷351-354、396-408、411-42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相似文献   

9.
"自由报刊的历史个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使用的一对概念,展现了他对自由报刊性质的认识。这对概念出现在马克思1842年4-5月间发表的《莱茵报》的4万字长篇论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这篇文章评论了一年前普鲁士莱茵省第六届等级议会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其他相关问题的辩论。在辩论中,反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诸侯等级代表莱茵哈德,佐尔姆斯-劳巴赫伯爵(Reinhardt Graf zu Solms-Laubach,1801-1870)说:“在荷兰,新闻出版自由未能防止沉重的国债,并且在极大的程度上促使了革命的爆发,结果使二分之一的领土沦丧。”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的3月17日,星期六,肃穆的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墓场举行.他的灵柩前仅安放着两只系有红色授带的花圈,一只是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敬献的,另一只署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和发行部.正如恩格斯在葬仪上所说,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他的斗争却和一系列的报刊相联系着:"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前先后是《莱茵报》、《德法年鉴》、《新莱茵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编(相当于目前我国的总编辑),他和曾经作过编辑的恩格斯指导过数十家报刊主编的工作。他们对总编角色的天才论述和在此岗位上的经纶鉴戒,足可深化和拓宽令人对这一社会角色的思虑和体验。本文企求对这两位先驱心目中的“总编角色”作一大略的勾勒和评介,不当之处,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2.
在这次马克思逝世纪念日的讲演会上,很多人会对把新闻工作者视为马克思的主要经历感到奇怪。其实,恩格斯对这点在著名的马克思墓前演说里讲得很清楚。“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接着他就讲道:“他进行的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我们还看到,他在英国创办的工人运动的报刊也不少。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2):105-106
<正>"舆论纸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报刊和舆论关系的一种喻证,完整的表述是"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德文原文为"die Zeitungen als das Papiergeld der?ffentlichen Meinung zirkuliert"。[1]这一论断概括了报刊和舆论关系的特点,是他们舆论思想的经典阐述。"舆论纸币"的概念出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国际述评(三)》一文。这篇国际时评写于1850年11月1日,刊载于当年马克思主编的杂志《新莱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主办《新莱茵报》时期,曾亲自采写、编发了大量犀利有力、短小精悍的好新闻.现将恩格斯在一八四九年五月八日《新莱茵报》上写的一则新闻转录于下,以飨读者.问工人科伦五月七日.普鲁士的先生们看来是想要用一切力量来挑起骚乱.前天,给炮兵(顺便提一下,政府把他们大大地估计错了)发了上个月的"加赏",每人十五个银格罗申,当然,步兵也拿到了这种加赏.驻扎在此间的一个团的军官们,直接要求士兵在明天挑起骚乱.今天晚间,在新市场已经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民冲突.我们再一次问一问工人们,他们是否打算听任普鲁士的那些大人先生们给他们指定发动起义的日期?这则短新闻写于一八四九年五月.当时,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面临严重的转折.在所有爆发起义的国家中,革命和反革命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三年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问题。当时莱茵省反动当局在农民状况、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问题上,同《莱茵报》展开了论战,他必须答复。但他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需要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这就使他在工作中面临着知识不足的问题。为此,便成了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他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发奋研究经济学这门科学,后来写出了《资本论》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8,(4):95-96
<正>1849年3月12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向柏林国民议会提出新的出版法案。马克思当月22日和23日在《新莱茵报》上发表时政评论《霍亨索伦王朝的出版法》,中译文全文约6000字,没有署名,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432-44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霍亨索伦(Hohenzollerns)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1415-1918)及德意志帝国(1871-1918)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是不是《莱茵报》的主编?──兼谈《莱茵报》的编辑体制展江在以往各种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马克思被称为《莱茵报》主编。在1995年出版的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第11卷有关注释中,马克思被称为《莱茵报》编辑。那么,马克思在《莱茵报》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7,(10):105-106
<正>"免费文学",又称"街头文学",是恩格斯对城市街头招贴和传单的一种褒义称谓。1849年4月13日,普鲁士王国第二议院第二十六次会议辩论国王内阁提出的招贴法案。恩格斯于4月22日和27日在《新莱茵报》发表关于这次议会辩论的通讯《关于招贴法的辩论》(一、二),分别实录和评价了议会上温和的左派和保守的右派关于"招贴法"的发言。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518-53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相似文献   

20.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任总编辑的《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正式创刊。在编辑部成员中,有一位年青的德国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维尔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朋友和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