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学生尽管已经写过很多的文章,但每次作文都缺乏必要的激情和把作文弄得很精致的兴致,这使得学生无法实现自我超越,以致于作文水平常常几年停留于同一层次,或仅限于少量积累。这类学生在考试时也从未曾能够把作文写精写好。这是很多学生作文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它既涉及兴趣的培养,又需要通过习惯的培养来消除行为定势。为了消除这一行为定势,我们尝试着采用了“互改—自改”作文精致化“自能”训  相似文献   

2.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有些考生审题意识薄弱,不注意把握试题的内涵。比如湖北卷的材料是清末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部分考生由此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但是文中只写“出”的一面,忽视了“入”的一面;也有考生只写“入”而丢掉了“出”。如此审题、立意,都因偏于一方而不够准确。二、心存侥幸,套用范文有些考生考前背了不少范文(包括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预备一上考场就把它们搬出来,以为这是“锦囊妙计”,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与试题毫无相干的考场作文,比如福建卷…  相似文献   

3.
阅读     
贾琦 《贵州教育》2011,(3):23-32
写在复习前美国心理学者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之所以受到普遍认同,乃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谛,还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师生从课本世界、  相似文献   

4.
1993年高考语文卷小作文是要求据图写一篇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圆规是每个中学生必备必用的学习用具,每个考生都能写它,但要把它写好却不容易。卷面只提供了圆规图和“圆规、延伸杆、墨线脚”三个名称,圆规本身各部分的名称没有提供。要把它写好,先得为圆规各部分“正名”。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些考生能领会要求,掌握要领。对圆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作文无论形式上还是材料的内涵上都有新的突破。这个“新”的突出表现是:形式新颖,反差大;内涵丰富,角度多。今年高考作文仍然是给材料作文,但它不同于1978年以来高考中考过的十一次给材料作文。今年采用了“一材三作”的形式,既考查了考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又考查了历年高考作文中很少出现的考生写记叙文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驾驭词语的能力;既考查  相似文献   

6.
唐中笑 《学语文》2004,(11):65-66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一般的和共同特征的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对象范围。我认为要讲清一个概念,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外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譬如,讲授化学平衡概念,其定义内涵包括:“一定条件、可逆反应、V_正=V_逆、反应混和物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这些不可缺一,否则,定义就不成立。定义的外延则包括:“一切可逆的化学反应”。又如:固体物质的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仍采用导语式的命题作文形式。推敲文题,我们会发现些许遗憾。 1.“绿色”较难界定。“绿色”的内涵极为丰厚.其外延也有扩大化的趋势,因此,“录色”这一概念具有模糊性和认同的不确定性(“绿色”和“美好”难分难解)的特点.这势必会给阅卷评分带来一定的难度。考生如果写一些宜人甜美的生活现象、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充满思辩色彩。应了作文命题的那句行话:让考生人人都有话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如果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最好的论证方法就  相似文献   

11.
“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其实,在教学研究中,如果我们把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师称为“外行”的话,那我们却应大力提倡“外行介入”的方式和策略。一、外行介入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定势所谓思维的定势是相对于思维的变通性而言的,指人类天生具有的按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事的特性。心理学家陆钦斯“三只杯子量水”的实验表明,定势往往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刻板化。教学工作中,这种定势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教师长期任教一类学科,形成了诸多个人体验和实践经验。辩证地看,这些积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1]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最初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Z2)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  相似文献   

14.
杨红兵 《高中生》2014,(30):4-5
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不切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另起炉灶”。行文离题万里,且重点、中心严重背离题旨。比如有考生写“尊重”,却不知不觉变成了“尊严”。究其原因,还是审题走马观花,题目内涵吃不透、弄不明,行文随意草率、敷衍了事。二是“牵强附会”。事例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与题目中心、行文重点若即若离。比如有考生写“把心唤醒”,弄不清要在“唤”的过程上用力,而是着重描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看图作文”的试题。试题要求考生:仔细观察一幅漫画,先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别人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然后再写一篇议论文。考试的结果表明:大部分考生不会写说明文。有些考生把它写成记叙文,叙述和描写一个人挖井的经过;有些考生把它写成议论文,论证一个人做事情应该有恒心;还有些考生把它写成小说,虚构了一些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据一位同志对二百多份试卷的分析统计:“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这一项能勉强达到及格分数的考生只有百分之三十八点一,其余的人均缺乏起码的写说明文的能力。高考试卷象一面镜子,反映着中学教学的情况。如此众多的考生不会写说明义,说明目前中学的说明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你思考过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吗?表,一般都带在左手的手腕上,如果有一次你把表带到了右手上,而一旦需要看时间时,你仍然会习惯地抬起左手。这是一种“心理定势”效应。当人们长期地、反复地重演某种动作,就会形成一种带自动化的定向反射。心理学家认为,不独人的行为,就是人的思维也有这种定势效应。思维定势指的是按固定的思路解决问题。它的作用包括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种是积极作用,即人们利用先前解决问题的成功思路,能够敏捷地解决同类问题。一种是消极作用,它会阻碍思路的开阔,影响问题的解决。为了研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卢钦斯曾经做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作文,角度新、含义深,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内涵,读了后不能不思索,不能不振奋。《母校惠存》这题目,如果以定势思维来动笔,恐怕很难写得引人注目。毕业的学生留给母校什么可“惠存”的礼物?很多作者常常落老套:或写送挂钟的,或写赠图书的,也有写个体户子女“赞助”  相似文献   

18.
话说改正纸     
改正纸是用来改正书写错误的特殊纸。写错一个字或一个数则贴上一小块带有粘性的纸,然后写上正确的字或数。暑假,我参加了小学生毕业质量检测和中考评卷工作,发现有不少考生在试卷上贴了很多改正纸,少则三四处,多则几十处,整张试卷满目疮痍。改正纸有的贴在填空题上,有的贴在简答题上,就连判断题的“〖”、“∨”也同样使用。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小培养,尤其是小学,它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什么都马马虎虎、涂涂改改,这必然产生极坏影响,甚至造…  相似文献   

19.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概念”、“内涵和外延”、“定义和分类”等内容。我觉得“内涵和外延”是这篇逻辑知识短文的教学重点。因为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特征,通常所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而“定义和分类”是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两种逻辑方法,与“内涵和外延”有直接关系,“内涵和外延”懂了,“定义和分类”也好理解了。基于上述认识,现将本人关于“内涵和外延”的教学设计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文“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者了解,2001年—2003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文的弊病主要反映在下列诸方面。(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2001年高考试题提供了一则寓言,目的是引出话题,按说审题并无难度。但部分考生既不重视把握话题的内涵,也不注意搞清题目要求,或把“诚信”误作“诚恳”、“自信”、“信仰”等理解,严重偏离了题意;或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这虽然与“诚信”有关联,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等同视之。2002年高考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在引出话题前,命题人提供了一则登山者救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