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人“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3.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指人世,“说”指小说,即人世间的小说,亦即“志人小说”.《世说》的文体之为小说,基本上无异议.除《孙氏祠堂书目》称其为《史学传记类》外,《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百川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家”,或直称其为“小说类”.而对其是否有意为小说,则迄今尚有存疑.鲁迅先生早在1924年,在西安讲学,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即是说进入了唐传奇的时代之后,才“始有意为小说”.浅见认为在无意识的朦胧状态下,居然能创作出象《世说》那样初具规模而且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应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其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囿于鲁迅一家之言而停滞不前.因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全在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学术成果加以发展和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自己的论点和名家的结论相吻合就行了.我们一定要面对《世说》作品的本身,来探索其是否开始有意为小说.  相似文献   

5.
日本江户时代翻案小说盛行,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将这种翻案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其中卷一第二篇《菊花之约》对《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翻案,卷二第二篇《梦应鲤鱼》对《醒世恒言》中《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卷四《蛇性之淫》对《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翻案。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同于前期翻案小说,前期翻案小说吸收中国小说的故事结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甚至是直译;而《雨月物语》在吸收中国小说原始精神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闻一束     
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活动日前在青岛举行。据悉,共有40部小说作品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包括《白鹿原》《古船》《尘埃落定》《浮躁》等15部长篇小说,《棋王》《红高粱》《人到中年》等15部中篇小说,《受  相似文献   

7.
易代小说的产生、繁荣与易代时局关系密切。元明易代时局,是第一批易代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产生的直接诱因。明亡前夕的社会政治局势间接催生了《两汉开国中兴志传》、《隋炀帝艳史》等小说,而明清鼎革之变则直接催生了《剿闯小说》、《海角遗编》、《铁冠图全传》、《樵史通俗演义》等小说。可以说,易代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的易代时局,在明清易代之际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8.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12年徐枕亚在《民权报》任职期间创作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三部骈文小说《玉梨魂》并在《民权报》副刊上连载。小说语言骈散相间,又融入诗文的精华,在保留了中国传统小说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小说的语言风格。在中国小说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具有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汝珍自称其《镜花缘》"花样全翻旧稗官"。《镜花缘》的新创,在于以笔记改造章回,融摄章回之形式与笔记之体性,形成了章回体的"著书者之笔"。《儒林外史》是思想家的小说,《红楼梦》是诗人的小说,我们不妨讲,《镜花缘》是学者的小说。衡量《镜花缘》新创之合理与否,其标准不是现代人的现代小说观念,应该是以古代小说文化的视域,将其放置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评判。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著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中选编了四篇小说,分别是《祝福》、《边城》、《荷花淀》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其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其它三篇迥然不同,不仅仅因为它是惟一的一篇外国小说,更主要的它还是惟一的一篇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繁复多样的风格流派中,现代抒情小说独具特色。 现代抒情小说从二十年代开始得到发展,鲁迅的《故乡》开辟了抒情小说的源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从鲁迅、郁达夫到废名,奠定了抒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沈从文的小说则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飞跃,《边城》标志着抒情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肖红的《呼兰河传》则在抒情小说艺术上另僻蹊径,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灌注了时代的精神,是对抒情小说的一个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8-12,15
1 填空题1)张天翼在 30年代的代表作是《》。2 )《在祠堂里》是的优秀小说之一。3)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他的小说代表作是《》。4 )野猫子、小黑牛、魏大爷是在《》中描写的主要人物。5 )在 30年代“丰收成灾”题材的作品中 ,主要有吴组缃的《》、的《丰收》等。6 )吴组缃表现农村“人心大变”最重要的三篇小说是《》、《》和《樊家铺》。7)鲁迅最后出版的三本杂文集是《》、《》和《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集《》由八篇历史小说组成 ,其中 ,《补天》的原名为《》。9)小说《虹》的作者是 ,作品的主人公是。寿生和老通宝分别…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小说:《燕丹子》最早的纪实小说:《晏子春秋》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最早的武侠小说:《红线传》最早的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最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最早的推理小说:《包公案》最早的《水浒》本子:《忠义水浒传》最早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最早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最早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最长的古代小说:《榴花梦》最大的公案小说:《施公案》最早的章回作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我国古代小说之最@又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同名小说集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大教堂》在小说集中的地位非同凡响。小说《大教堂》,对于作者卡佛本人是一种写作上的突破。这一突破最重要的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意义。短篇小说《大教堂》之前的作品基调几乎都是凄凉悲观,人物大多处于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大教堂》中的人物则开始与他人交流,探寻自己封闭空间外的世界。本文将重心放在小说《大教堂》的主题方面,从小说的主题意义角度进行解读,以呈现卡佛小说世界中难得一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提起茅盾的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批情节小说,诸如《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这批小说以其情节的错综复杂、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和环境的典型深广而为人所称道.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抒情小说和心理小说在中国文坛的蓬勃兴起,茅盾的一批抒情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声誉渐渐提高.《蚀》、《虹》和《腐蚀》等小说为当代茅盾研究者频频论及,其价值不断被发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盛极一时,小说的创作和译介风起云涌。畏庐居士林纾,这时“尤耽于小说”,对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大量翻译西洋小说,而且自己也从事小说创作。据马泰来统计,林译作品达一百七十九种。其创作小说也不少,长篇有《金陵秋》、《劫外昙花》、《巾帼阳秋》和《京华碧血录》;短篇及笔记凡数百篇,曾汇为《技击余闻》、《畏庐琐记》、《畏庐漫录》出版。一个如此热心小说译著的人,他对小说的文学地  相似文献   

20.
人情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他认为明代除讲史和神魔小说之外,还有人情小说这个类别,这是按题材而区分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人情小说包括《金瓶梅》及其续书,包括《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包括《红楼梦》及其续书。虽然《金瓶梅》、《红楼梦》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玉娇梨》等以恋爱婚姻为表现中心,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