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音乐老师们伴着新课程大胆地走了一段“创新路”,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问自己:所谓的“创新路”自己走得累吗?学生累吗?效果真的好吗?学生学会了吗?我还继续创新下去吗?这些问题从一次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中,我与一位老师的交流间,有了新的启发。这位老师告诉我“思品课”靠一次观摩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收效甚微。比如只要一星期不强调,  相似文献   

2.
“老师,你能利朋这次家长会和我妈妈说说吗?我妈妈说话不算数,本来说好如果这次期中考试我考班级前五名,便答应我星期天和同学一起爬山看大佛的,可是她却变卦了……妈妈怎么可以对自己说的话出尔反尔呢?”课间闲聊时,云云对我说。  相似文献   

3.
我们放手吧!     
“方老师,这次‘六一’的节目我们自己排,怎么样?”中队长卜君怡期待地望着我。“自己排?”我的心里打起了鼓:以前排节目不知要费多少脑筋来设计动作.之后还要排队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闹得人静不下心、睡不安稳觉!其中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她们居然要自己排,她们吃得消吗?能坚持下去吗?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间,窗外下起了雪。这雪,真白!屋里,只有妈妈和我,声音轻轻的,夹着“沙沙”的雪声。一份寒意,一股暖流。“珊,现在天气冷,你爸在沙场一分钱也挣不到,亲戚和邻居们的钱都借得太多了,这次实在借不到了,你看怎么办?”“怎么办?我怎么知道?”“这样吧,这次你去借钱,等借来后,我还!”“是呀!现在我已长大了,该自己挣钱了,是吗?”“别这样说,这次实在没办法,唉!欠的钱都还不起,人家都怕借给咱呀!”“那你让我怎么办?我上哪儿借?人家不借给你还会借给我吗?”“你去问问老师或同学,看能不能……唉……”“你…  相似文献   

5.
李元明 《考试周刊》2010,(55):182-183
在布置完作业后,正好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小强追了上来:“老师,这次作业我可以不做吗?”他用请求的眼光看着我,我一怔,“为什么不做作业呢?”我不假思索地问,“因为这次作业不适合我,您要我们调查自己家庭的投资情况。然后拟定投资计划.可我家……”  相似文献   

6.
双语幽默     
一天,蒂姆的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发现他全做对了。老师很高兴,同时也十分惊讶。他把蒂姆叫到桌前说:“蒂姆,你这次的作业全都做对了,怎么回事?你爸爸帮你做了吗?”“不,先生,我爸爸昨天很忙,我不得不自己做了所有作业。  相似文献   

7.
放学路上,儿子忽然问我:“妈,你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老师吗?”一听这个话题,我的兴趣来了,在孩子们眼里,什么样的老师最受他们欢迎呢?我说:“妈妈猜不到,还是你说吧。”儿子说:“妈妈连这都猜不到,你自己还是老师呢!我们全班同学当然都喜欢教历史的郭老师了。”  相似文献   

8.
勿忘情商     
陈雪梅 《广西教育》2006,(1B):93-93
小卫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啪”地一声扔下一叠试卷:“这道题我都讲了N遍了,考也考过了,这次再考,还是不会。笨死了!”正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一样.作为老师,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异常、一点就通呢?小卫老师碰到的这种情况,真是太普遍了。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吗?  相似文献   

9.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10.
序 “傻孩子,想什么呢?”“爸,你说我长大后能当老师吗?”“嗨,你这孩子,怎么突然想起当老师了?”“我也讲不太清,反正老师好呗!”“好小子,有志气,将来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25年前读四年级的我与父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田静 《宁夏教育》2013,(7):130-130
“国培”是一缕清新的风,吹走了我心中的迷茫,“国培”是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航程,“国培”是一位长者用耐人寻味的话语告诉我许许多多……从走上讲台到今天我已经历了七年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为母亲洗脚     
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母亲》,老师走上台,提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替母亲洗过脚吗?”同学们似乎有点惊讶,当然,回答那都很一致:“没有。”老师说:“没有?那么请你们今天一定要替母亲洗一洗脚,能做到吗?”“能!一定能!”  相似文献   

13.
闫凤枝 《班主任》2010,(1):45-46
“老师,您别再逼我了,连我自己也不敢保证会干出什么事。我快控制不住自己了!”闻听此言,我内心一颤:这不是在威胁我吗?这样的话竟出自我的副班长之口。此话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14.
阮旭日 《广西教育》2012,(24):59-60
“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知道!您叫虞大明老师。”“那老师小时候叫什么知道吗?”“虞小明。”“老了呢?”“虞老明。”与学生一段风趣的对话,引出了课堂的一片欢笑,虞大明以自己独有的亲和力,从容地走进了学生的世界。4月,借“2012‘绿城之春’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机会,记者走近名师虞大明,聆听了他的精彩授课。  相似文献   

15.
王菊娟 《家庭教育》2007,(6X):37-37
一天,我正在整理东西时,徐军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画画好了,你看看吧。”由于正忙着做自己的事,我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顺口问了一句:“你画了什么?”“我画的是天线宝宝,这是波,这是拉拉……”他兴致勃勃地说着,但对于他的介绍我一点也没留意听,只听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画得好吗?能挂起来吗?”“好的,等一下老师忙完了再说。”我应了一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期末考试后,我见到小冰,欣喜地告诉她:“恭喜你,这次考试你表现不错,考了全班第一名。”小冰睁大眼睛望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问我:“老师,你没有骗人吧?”我笑了:“呵呵!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真的,你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她顿了顿.说:“老师,不是你批改的作文吧?”我有些惊讶,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平时.你批改试卷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梁祖贤 《广西教育》2013,(24):42-43
从教十余年,今年即将再次讲授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我突然生出一种乏味的感觉。以前教授这篇经典文章,我总是先介绍孟子,再落实文言知识,接着是粗浅地分析文章: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借此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宣扬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凭借这些经验和“能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毋需备课。但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将要沦为一个“只会传授知识”的工具了吗?难道教语文便是“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8.
长大了像你     
快下课时,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讲了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故事。老师年老慈祥,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们讲课。那时的我还不知什么叫上课,平时自由玩耍惯了,在教室里时间一长,只觉得很闷,便尖叫了一声。老师的课被打断了,但她没有发火,仍然微笑着问我:“你怎么了?”我红着脸站起来没回答。老师继续温柔地说:“坚持一会儿,下课再出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坐下来。“那位老师真好!”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你就像那位老师,也对我们这么好!”另一个学生跟着说。一个女生站起来,轻声问:“李老师,你是跟那位老师学的吗?”“是…  相似文献   

19.
期末考试后,我见到小冰,欣喜地告诉她:“恭喜你,这次考试你表现不错,考了全班第一名。”小冰睁大眼睛望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问我:“老师,你没有骗人吧?”我笑了:“呵呵!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真的,你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她顿了顿.说:“老师,不是你批改的作文吧?”我有些惊讶,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平时.你批改试卷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常常遇到许多年轻的和不年轻的教师向我写信请教:“李老师,我班一个男孩老爱迟到,怎么办?”“李老师,学生厌学怎么办?”“李老师,如何管理班上的纪律?”“李老师,班上两个孩子早恋了,我该怎样引导?”“李老师,我班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下降了,我该怎么办?”……最初,我特别认真而吃力地给老师们做解答。认真,是因为我不能辜负老师们的信任;吃力,是因为我也未必有什么良方。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原则性地说一些诸如“分析原因”“加强沟通”“增强信心”“严格要求”“及时鼓励”的话,说到最后,我自己都觉得是套话了,连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