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 《历史教学问题》2004,(4):99-99,92
培养健全公民是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2 0 0 1年7月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1 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 0 0 2年2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学校作为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作为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  相似文献   

2.
港沪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比较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香港中学的中国历史科是两岸三地唯一脱离“历史科”而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国为本位的‘中国历史’,而不是世界历史的‘国别史’” (尹达明等,1995,2)。因此它在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自20世纪70年代香港各中学普遍设立中国历史科以来(庞朗华,1987,68),香港中学的中国历史教育即呈现出发展的态势。尽管港英政府不重视中国历史,但还是颁布了比较详细的各级《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对初高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国家民族教育指的是培养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是培养香港青年对"中国人"身份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教育。香港的回归,带来了香港人公民身份的改变,也让国家民族教育在香港成为重要的议题。回归后,香港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改革中小学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国家民族教育。经过十年的努力,香港中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4.
香港初中原《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是香港教育署于1982年颁布的.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原来的课程纲要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况且在这十多年间,对于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教学大纲必须切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着这样的目的,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下属的中学历史科科目委员会,对1982年颁布的初中课程纲要重新审订,并综合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趋势,于1997年编订了新的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历史教学大纲中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学校教育在90年代初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是建立统一的教学计划,颁发统一的教学大纲,以指导中小学的各科教学。1991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颁布了历史科的教学大纲,即“国家课程”,在当年8月开始实施。“国家课程”具有法令效力,对学校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本文着重介绍英国的历史科国家  相似文献   

6.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国民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即“国族”的形成.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要使56个民族形成对中华民族这一“国族”的认同,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建构,而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的正是公共领域这一土壤.本文在梳理了民族国家及公共领域这两个名词内涵的基础上,浅析公共领域对民族国家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晓莉 《考试周刊》2009,(40):20-2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地方和学校应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倡导建立地方课程体系,打破以往全国统一的课程模式。考虑到我国区域特点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及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让学生了解自已身上所担负的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张永利 《地理教育》2024,(S1):153-155
<正>“家国情怀”指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1]。为此,国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系统、有序地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宪法的制定是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它们作为相对纯粹的历史内容进行讲述,主要关注它们对美国和世界的宏观历史影响[。1](405)美国历史教科书则通过追述美利坚民族及其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等的起源与发展,凸显此历史过程中所体现的美国立国精神、宪法政治、公民权利等与公民意识联系紧密的问题。造成这一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中小学历史科是社会学习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美国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鼓励美国年轻人积极参与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在《讲话》中如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都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感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情感投入程度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成分,所以我国一直持续不断地采取措施增强我国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民族地区的人民,尤其是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一直是广受关注的对象。笔者认为要增强湖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应从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预备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四个认同"教育是贯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向,是课程现实作用的体现之一。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围绕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属性,以专题化教学为主要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内外的参与度,强化"四个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建构的重要议题。族际政治整合是各民族、各族群共同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其核心是各民族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而公民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公民身份认同必须经由公民教育来实现。公民教育是关涉公民资格或公民身份的教育,是旨在促进国民形成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实质是培养合格公民或“好公民”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公民教育面临的内在张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但不管怎样,强化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教育,无疑是化解这些内在张力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 ,各国的教育改革尤为热烈。在教育改革中 ,课程改革是核心、是关键、也是难点。在课程改革中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各个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在促使学生成为良好的公民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美国 :1994年推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 ,这对全美的历史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到 1995年 ,三个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制定完成 ,即《幼儿园至小学 4年级历史课程标准》与供 5~ 12年级使用的《美国史国家…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创新意识显得特别的重要。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工作也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人们对国家这种政治现象的主观认识。国家观 ,简言之就是人们对国家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作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国家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治、公民义务、权利等的理解 ,在国民的观念形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培养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国家观念。如德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以“爱国爱家”为首要原则 ;爱国情操和国际和平思想”则是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四项目标之一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