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首先凸现人文关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形成师生间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使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凸显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切数学知识从初步认识到深刻理解、熟练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尤其应提倡“二重二防”。  相似文献   

3.
叶柱  王霞菲 《云南教育》2004,(16):29-31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有这样一段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到数学时,才能真正发展。”但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怎样呢?一些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差,学习数学感到很吃力,以致于有些学生逐步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如何帮助数学差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优等生,提问找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对学优生备加关爱。相反,对“学困生”则歧视冷漠,不予关心,甚至讽刺挖苦;学生学习不好,只抱怨学生数学基础差,而很少分析…  相似文献   

5.
罗耀晟 《陕西教育》2004,(10):25-25
作业批改的“环保”就是指教师批改作业要科学规范,体现人文关怀,能启迪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完成好作业。作业是学生每天耕作的田地,作业的环保,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如何让作业“环保”呢? 一、以身示范、兢兢业业是作业批改的“阳光雨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又要“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做到“心中有人”。那么,何“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人为主体、以关怀人为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一、让个体感受关怀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美国…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有效的数学教学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有利于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怎样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添数学的人文情趣,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同时解决学用脱节现象呢?我们课题小组在实践中发现,搞好数学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要而基本的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叶学琴 《时代教育》2009,(8):138-13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数学的人文精神既包含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形成正确数学观,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念;而老师教学方式的人性化,则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完整的中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基础与数学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温总理曾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为此,在职业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旃究应用,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感到被关怀,被尊重,从而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现对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进行研讨,并就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传播数学文化、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叶柱  王霞菲 《湖南教育》2004,(12):22-24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于是,弘扬数学学习的人文内涵,实现课堂生活的价值回归,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分”是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上的一个教学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纯数学”,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枯燥:如何让这部分数学知识“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以课始的教学实录为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育,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缺乏人文关怀。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数学教育也应该树立人文观念,创设问题情境,融情感理念与知识学习中,营造“共享”氛围,建构人文性的课堂关系,充分展示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温则勤 《山东教育》2002,(14):36-36
投影仪因其操作简便,效果清晰,可动静、远近、大小结合,因此,合理运用,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利用投影创设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的抽象性,推理的严密性,往往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让学生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喜欢数学的基础,创设情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是引导学生喜欢数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入的人文关怀与学生所需要的人文关怀相比是相当微薄的.打造充满人文关爱的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处处显露  相似文献   

16.
廖春安 《陕西教育》2010,(11):47-47
教育对人进行改造.是一种彻底的人文关怀。数学教育作为教育不可舍弃的一部分.不仅要进行双基教学.更要深切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把学生的人性的自然成长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让数学带上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置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需的养料。数学教学在关注与尊重中,回归教学的人文关怀;在学习与探究中,体悟数学的人文力量;在交流与合作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实践与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浓厚文化。  相似文献   

18.
1当前高中数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数学是什么?”一个学生写道:“数学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为学生挖的陷阱!”另一个学生也说:“数学是一些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对学生调查所得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文精神普遍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很多年以来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数学试卷也洗心革面,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充满了“温情”,处处让学生感到亲切。下面就以2004年全国几个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为例,体验一下“试卷温情”。卷首的“友情提示”,让学生感到轻松、自信“H I,亲爱的同学,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好亲切!这是数学试卷吗?这是老师在叮嘱我们!我相信自己一定行!”这就是山东青岛中考数学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学教学的课时数是各科中最多的,作业量是各科中最重的,但是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却不多,不少学生提起数学就双眉紧皱。高等数学更是让三本生感到惧怕。本文结合自己目前从事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结合三本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初识数学的“妙”与“美”,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妙”和“美”,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