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侍卫东 《化学教与学》2010,(6):29-29,42
化学课堂中的“三度”是指教学的难度、梯度和进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应该全盘考虑、认真推敲。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三度”.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教者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学情有准确的把握.对教法有正确的选择,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事业心。我们每位教师要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三度”境界努力.全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以下分三方面来谈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三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的是恰当、适度,追求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和优化教学。本文就数学中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度”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1、把握好教材的“度”。教师应认真钻研每年的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每年都有调整、变化,教师甚至是老教师都应针对不同的年度,学习研究大纲,分析大纲中哪些内容有所增减,哪些内容能力有所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大胆取舍。如“极坐标”这一知识点,几年前教学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理解极坐标的概念,还要求掌握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进度、难度、深度、广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新教材已经使用多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四“度”高中数学新教材.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目前使用新教材的老师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信度、广度、深度、难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进度、难度、深度、广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设计教案前 必须把握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明确学生“现在已走到了哪里”——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那么,如何才能比较客观地把握学生学习新知的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设计好的练习,使学生练有所得,这就必须把握好练习的“四度”。一、标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应达到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紧紧把握好教学目标,从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确定练习的立足点,确保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为此在选题或编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应…  相似文献   

8.
<正>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以教材单元为整体所展开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要准确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通过课时教学目标将其具体化。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起始)三年级下册Unit 4 Do you like pears为例,探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一、立足“三个基于”,把握目标制定依据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的要求,教材则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载体。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分级要求和阶段学习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9.
变式教学中的问题串具有联系性,层次性,渐近性;设计时把握好问题串难度的适宜性,层次的递进性.目标的指向性,设问的自然性;把握好子问题的梯度与密度,启发与暗示度,开放与封闭度;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问题串设计的策略,变式串设计以落实教学目标为“限度”,以学生认知水平呈“梯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设计的难度与数量保持一定的“适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活动时,常常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在“度”的把握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导致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活动应该从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时机把握等层面把握好“度”的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本文提出要紧扣语用目标,在活动实施的内容上把握好“度”;贴合学生实际,在活动实施的形式上把握好...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深度、难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安排,更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难度的设定上要注意下列问题。1.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各单元在引入知识到形成结论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  相似文献   

12.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把其要求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苗红 《甘肃教育》2013,(20):92-92
一、正确把握多元化评价的“度” 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的评价应该做到有“度”,这个“度”来自文本的制约。多元解读不是没有底线,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是不可取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应该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做出思考,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解读,哪些应该肯定,哪些应该否定,如何否定等,预先做好估测和设想。在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正确的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度”是老师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信度、广度、深度、难度,还有学生的参与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等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很多,下面分析主要的九大相关因素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教育者控制、运用相关因素进行教学提供依据。学习任务没有学习任务就构不成任何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是由社会赋予学生的,是学生学习的外驱力之一。教学中要全面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 ,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提高等多种任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掌握好各种“度”。各科教学大纲为我们指导教学规定了这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处理教材,特别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速度。教学的难度与教…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性强但直观性差,教材内容相对少但容量大,决定了其教学难度要大于其他学科。要提高化学科的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各种“度...  相似文献   

17.
纵观如今的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创设生活情境,忽视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做法上有违新课标要求,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说明一线教师已开始在转变教学观念了,只不过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度”上还没有把握好。那么,如何把握好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度”?又如何使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和“数学化”两者兼顾呢?  相似文献   

18.
凡事应有“度”,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度”指恰到好处的程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度”,即把握好速度、坡度、密度、深度、广度、精度、难度和温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速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速度过快,超过学生一般接受、消化的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完成收取信息,并及时反馈,难以留下较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的尺度 ,讲究的是恰当、适度 ,追求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和优化教学。下面就物理中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度”谈些做法和体会 ,不当之处 ,敬请专家、学者指正。1 把握好教材的深、浅度教师应认真钻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难免对一些试题进行拓展延伸。尤其是一些高三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拓展延伸信手拈来。但拓展延伸必须要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则锦上添花,否则就适得其反。首先,确定好需要拓展延伸的试题我们知道,拓展延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好拓展延伸的试题。哪些试题需要拓展延伸,哪些试题只需一讲而过,教师应该胸有成竹。如果试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