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在逐渐加快,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极高的德育教育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道德素养。教师要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契机,开展无痕式的德育渗透。循序渐进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发掘德育融合因素,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伟 《现代教学》2005,(4):56-56
寻求语文与德育的联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无论是对文本中德育内涵的潜心发掘,还是课文分析向道德境界的自然引伸,都体现了语文教师对德育的自觉追求。语文可以在情感化的温和情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的熏陶和人文思想的浸染,体现了语文学科实现德育功能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课文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加之教师难以平衡教学的“语文味”与德育性,导致低年级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应精准定位目标,分解教学要素,结合语文要素与德育价值开展教学实践,依据文本和学情妥善处理“语文味”与德育性这两者的关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品读语文作品,渗透德育,感悟课文思想情感,催化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祖国、爱人民。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挖掘语文课本德育素材,开展德育。  相似文献   

5.
张金鑫 《天津教育》2023,(26):34-36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心智、完善人格、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德育内容与该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智育与德育双重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如何围绕语文学科特点融合德育、充分彰显学科价值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备课预案 一、教学理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课文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课文内涵,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德育渗透方法不当、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立足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最终...  相似文献   

8.
备课预案   一、教学理念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课文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课文内涵,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路径须从文本解读出发,探究表达形式,最后落脚到学生的言语实践,使学生习得语文能力。这一路径完成了从文本原生价值到课文教学价值的转化,完成了从课文学习到学生发展的转化,实现了从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的转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符合语文学习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超风 《江西教育》2003,(22):28-28
1.发掘到位、有机结合。发掘到位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有机结合就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照其独特的逻辑性和知识性,把德育融汇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如老师在讲授《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在给学生讲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体会出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要求学生课后找一下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现象。这样对教育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会有更大的益处。2.创设情境、激起共鸣。根据小学生的形…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抓住教学新观念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让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习受到教育,使他们的道德意识得到提高。要使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语文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学习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且目前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比其他学科难度大,原因在于语文教材承载的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要教好语文课不仅要求语文老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准确把握语文的教学价值.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其《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认为: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选择、整合,并精心设计学习板块,让我们的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和谐发展.在备课过程中,我以为教材(文本)必须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就能找到文本中教学价值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具有相当强的德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全面认识生命德育的重要作用,将生命德育的相关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学要以教材探究为主阵地,以写作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活动为创新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德育。  相似文献   

14.
李琴 《江西教育》2022,(44):55-56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彰显育人价值。教师不妨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品味语言,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提出,要强化反复诵读,在想象还原中落实德育;构架广阔话题,在情感浸润中落实德育;搭建实践平台,在知行合一中落实德育。  相似文献   

15.
邱春和 《教师》2020,(5):9-10
语文课堂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文章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造语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联系社会生活,为德育渗透搭建心灵感应之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四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材料,语文教材设计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基于现代课程论下的动态教材观、整体教材观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语文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用于学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价值,立体融合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德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难,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缺乏写的方法,而在于缺乏从现实生活的丰富资源中甄选习作素材的意识。为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广开源头,引领学生从课文、活动和生活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一、以文本为纽带,拓展学生"谋材"思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例子"承载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学生写作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提供良好的范本,同样也在习作素材的选择层面为学生拓展了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问题,阐述 课文表达主题拓展、欣赏教材插图和实践活动体验等策略运用 对培养学生美德的正面迁移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学中深入德 育,引导学生在研读教材文本中激活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 学习和使用语文中主动以美德为导向,积极明辨、笃行、深思,促进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德育引领功效,加强阅读教学设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合德育,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渗透德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