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下自学的重要平台,但在线课程也正面临着高辍学率等问题。为了研究大学生在线课程的持续学习行为,本文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从平台和用户双重视角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和Smart PLS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氛围、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以及自控能力显著影响用户的持续学习行为,而期望确认通过感知有用性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行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课下在线课程持续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时代,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能力的测量是实现个性化在线学习的关键。目前,数字化学习领域中,人们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成绩,却往往忽略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线学习能力。因此,文章依据Sampson能力模型及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对在线学习行为进行数据挖掘,以构建在线学习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非监督学习算法(K-means算法、PCA算法)和监督学习算法(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学习能力水平预测模型;同时以Canvas Network平台课程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在线学习能力的计算。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在线学习能力息息相关,在线学习能力的测量研究对个性化在线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互是实现在线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作为同步课堂特殊交互方式之一的视频交互亦对教学交互和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30所高校15441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与分层回归模型,围绕在线课程教学交互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在线课程生生交互、生师交互和内容交互能分别正向预测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生生视频交互正向调节了教学交互与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以及情感投入的关系;而生师视频交互对教学交互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无显著影响。在未来的在线教育过程中,可通过营造社会性交互环境、丰富交互内容、关注"触发性"交互事件、保障视频交互质量等方式促进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中等规模以上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完成率低、用户流失严重的现象,分析了在线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提升的关联因素。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在线学习过程行为分析模型总体框架和数据模型,依据行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完成了对在线学习行为的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最终,给出了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的推荐,有效提高了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行为投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疫情防控期间高职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投入现状,在学习行为投入、在线学习行为投入内涵界定及测量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6个维度的高职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投入测量量表,并基于学校电子商务学院2018级237名学生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的系统后台数据以及课后针对学习过程调查的问卷数据,对20个测量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阶段性变化分析以及与终局性在线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最后提出有效激发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投入的实践启示,包括强化线上教学的过程管理;丰富线上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坚持线上教学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移动计算技术与各类信息终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当前,纷繁的在线学习平台面临着用户不易接受、满意度和使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基于信息系统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整合理论(UTUAT),结合移动情境和心流体验理论,针对当前用户群较为广泛的英语在线学习平台,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用户在线学习的情境和技术接受感知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使用行为模型。数据分析显示,心流体验、感知移动性和服务质量对学习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在线学习的内容质量通过心流体验对用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感知成本因素方面,付费的移动学习平台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比免费平台相对显著,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上述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各类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MOOC平台带来的机遇,但也面临如何继续留住用户的挑战。厘清高校大学生用户MOOC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对MOOC平台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CM-ISC模型,结合考虑交互关系的承诺信任理论模型,对高校大学生MOOC持续学习行为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在动机是学习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信任是用户持续使用MOOC平台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入信任和承诺后的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信任与承诺在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的正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无疑会影响到远程学习效果,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是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设计了三组实验,以明确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习惯性、适应性特征;远程学习者的在线行为会受到学习者有无远程学习经历、所在班级学习共同体及年级学习共同体的影响;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究在线教学视频中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相关功能促进用户交互行为提供参考,从而改善用户在线学习体验.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归纳在线教学视频中用户弹幕评论行为双重路径的影响因素,并抓取B站的980条英语教学视频数据,提出假设并结合数据进行验证.层次回归结果表明,在中心路径下,视频的传播效果对用户的弹幕评论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边缘路径中的信源吸引力和视频作者贡献度对弹幕评论行为分别产生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弹幕视频网站运营商理解用户交互行为、改善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西部某新建师范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在线学习投入对学习绩效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开展在线学习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拓展性;大学生参加在线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其情感投入、学习绩效越高;情感投入度越高,其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度越高;增强线上交互有助于强化情感投入;增强情感投入有助于强化内部动机对认知投入的影响和线上交互对行为投入的影响;增强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有助于强化情感投入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进一步规范课程引入、强化选课指导、优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内部动机,提升线上交互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反复把在线教育推上了舞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MOOCs课程,但高辍学率、低持续性、低参与度等在线学习持续力较差现象接踵而至。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42名MOOCs学习者进行深度访谈,利用NVivo12对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系统地归纳了4个方面、11个维度的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文章发现MOOCs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影响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根本原因,课程、环境、教师等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自我调节能力等内部机体因素,继而影响其在线学习持续力。最后,基于S-O-R范式构建了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10):91-101
通过对H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做SPSS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H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质量的16个因素中只有7个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合理、在线课程学习资料下载快、在线课程目标导向性强、课程导航清晰、平台学习进度设置合理、在线平台交互性高、平台操作简单。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前四个因素,其对在线课程学习质量的解释率都达到14%以上;次要影响因素为后三个因素,其对在线课程学习质量的解释率都在2%以下。据此提出以下建议来改进H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在线学习习惯和能力;采取激励性的在线课程措施;设置科学的在线课程学习进度;开发清晰的在线课程导航模式。  相似文献   

13.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在线学习状态和满意度在不同类型群体均存在明显差异,但差异趋势保持一致;教师教学、课程设置、互动行为和教学平台质量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教学平台质量影响最大,课堂互动行为影响最小,且学生对于长期采用单一线上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持反对态度。基于研究结论,从教育教学、条件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给出相应启示,为改善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实现高校在线教学深度应用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9):107-113
学习体验是近年来在线课程及在线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及对在线学习者的访谈,文章首先确定了影响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五个维度、共14个主要因素。随后,文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构建了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从在线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指导在线课程建设与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过程是一个可以整体解析为知、情、意、行的复杂系统,从中分别择取成人在线学习中典型的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情绪、学业韧性和学习行为,作为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关联模型的基本构成因素。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证测量等方法,通过自动模型界定搜寻、竞争模型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与跨群组效度检验,建立了与实证观测数据适配良好、结构稳定的四因素关联模型(AOA-SERB)。揭示了成人在线学业情境中,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情绪、学业韧性、学习行为四因素及其内在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亦为远程教育院校深入了解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系统内在因素的作用机制,制订促进在线学业完成的干预实施策略,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学习中拥有高水平在线学习力的学生能够持续、自主、深度地参与在线学习活动,这是影响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动机-行为"理论构建了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学习动力能够对在线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包括学习目标、个人发展;自体支持能够维持、调节学习行为,包括毅力支持、管理策略支持。研究发现:模型中学习活动对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有直接影响;自体支持和学习动力通过学习活动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辅助学习已成为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问题一直困扰着平台设计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文章以“超星学习通”为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平台功能性和平台声望五个影响因素。通过设计调研问卷,采集调研数据,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平台声望对用户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平台功能性对于用户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为提升在线学习平台的用户使用意愿,针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无疑会影响到远程学习效果,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是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设计了三组实验.以明确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习惯性、适应性特征:远程学习者的在线行为会受到学习者有无远程学习经历、所在班级学习共同体及年级学习共同体的影响: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探究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慕课”)用户对健康教育类在线课程的需求及评价,为健康教育类在线课程的建设和MOOC平台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nalysis,LDA,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主题模型识别评论文本的主题,借此发现用户需求主题并构建用户对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用户需求主题演化趋势;基于百度AI(人工智能)情感分析进行在线课程评价,将用户对在线课程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用户需求主题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构建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更加丰富、具体,符合在线学习环境和健康教育类课程的特点;MOOC用户对健康教育类课程整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政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有关思政课在线学习的研究主题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在对53篇与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相关的文献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为操作行为、认知行为、协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和互动行为五个大类,进而构建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类框架。对每一种在线学习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