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伤害总是突然发生,每每让教职工手足无措。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减少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幼儿真正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正>深圳市第三幼儿园创建于1983年,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最大的花园式社区——梅林一村,是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深圳市首批优质特色示范幼儿园。建园初,我园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培养目标,重视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开展卫生习惯培养、户外拓展、体育锻炼等活动,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从开展健康教育到构建健康促进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探索,最终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实践。我们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梁润红 《广西教育》2022,(10):42-44
本文基于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4.
张淑萍 《考试周刊》2013,(4):185-186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的压力。怎样让入园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作者对幼儿生活习惯、独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以共同做好新生入园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园从2008年9月开始对幼儿进行“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意在让幼儿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萌发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的情感,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幼儿的基本原则。从幼儿的生活中来选择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时间观念淡薄,不懂得珍惜时间.家长也经常反映每天来园前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影响家长上班.教师除了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如何适应社会,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合作交往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要随时捕捉机会,积极搭建平台,不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为其健康快乐成长打好基础。本文重点从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和情景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雪萍 《天津教育》2020,(9):143-144
在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能够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受到园所和家长的重视。每一个幼儿都是园所的一员,共同组成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幼儿的各种能力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加强锻炼,这样不论他们在家还是在园,或者是社会,都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适应生活、立足社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前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步阶段,需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养成各种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己的本领,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观察能力及幼儿的表现能力。幼儿的绘画从幼儿的入园到幼儿离园大约经历了涂鸦期、并力期、平行期到提高期,由于绘画教育难度大、见效慢,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开启幼儿绘画之锁的这把钥匙,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让他们真正学到本领。  相似文献   

10.
新入园小班幼儿会有一段时期的生活、环境、情感不适应的表现,多表现在:离不开父母,情绪不稳定,不吃不喝,哭闹或情绪异常。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快适应、顺利渡过这段时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需要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只有家园共育,才能让幼儿顺利渡过"第二个断奶期"。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中老人都很宠爱他们。在家吃饭靠喂、穿衣靠帮,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劳动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一、注意培养幼儿爱集体劳动的情感 我们利用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表扬那些主动为同伴、为集体服务的小朋友,并将发生在班级的好人好事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不让幼儿被动地服从老师的指派为集体做事,而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幼儿体验自己为集体做事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给同伴带来的快乐;体验做好事后,同伴和老师对自己的感激之情。使幼儿感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理应为同伴和集体服务。使“要幼儿做事”这一外在的指令和压力,变成幼儿“我要做事”的内部动力,增强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7,(12):208-209
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地方、风景、常吃的食物等,增强幼儿园教学的趣味性和适宜性。因此,在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真正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指导,增强幼儿教学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经验总结,新学期开学了,面对新生家长对待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了家长、幼儿焦虑的原因;从幼儿的角度分析了由于幼儿入园能力准备不足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以及老师如何消除家长的焦虑入手,即从家园合作、共育幼儿;老师呵护关爱,赏识鼓励;让幼儿熟悉环境,逐步适应;老师组织活动,积极引导;展开讨论,进行总结。力求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常规;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幼儿的情绪,以至延缓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家长应放手幼儿,使幼儿与老师交流沟通,在老师的关爱呵护,赏识鼓励;熟悉环境,逐步适应;组织活动,积极引导下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并且逐渐喜欢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5.
张静 《亚太教育》2024,(4):28-3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实现无缝衔接。为促进幼儿实现真正的身心协同适应衔接,教师要采取有效育人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户外运动衔接,增强儿童体能体魄;建构游戏衔接,提高幼儿创造实践能力;多元聚力衔接,培养幼儿乐于入学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面临新的环境,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情感上的不适应,其次是对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对新生入园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改革,把有关工作做在了前面,我们称之为“新生入园三部步曲”。1.欢乐的报名期新生报名时,我们首先向家长发放幼儿入园手册,让家长了解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幼儿父母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托班30余名新人园的幼儿,大部分不会自己入厕,需要大人抱着入厕。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入厕,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①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教小报、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教会孩子入厕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幼教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仍是个薄弱环节。为此,近两年来,我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现简单谈几点我们的做法。一、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丰富其交往活动的内容1.在以学科教育为主的集体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我们针对不同学科教育活动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  相似文献   

19.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先生提出:我们要提倡培养创造能力,并且从儿童时期培养起,儿童本身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于诱导启发,就可以事半而功倍,我们只要善于因势利导,便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我们所倡导的生活化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幼儿与生活的互相作用中,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构建知识,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大班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提升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我园活动的开展,谈一谈我们在活动中是如何引导大班幼儿探索事物间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