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祖国大陆网上书店悄然而起,大大小小网上书店有300余家.但除少数几家比较好外,相当数量的早已被淘汰出局,还有一部分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地.目前最值注意的有3家:席殊的"旌旗网"、利科华的"全国购书网"和科文的"当当".其中,"当当"网上书店成立于1999年11月,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书店,向全世界中文爱好者提供超过20万种中文图书,占祖国大陆市场图书品种的90%."当当"网上书店,现在每天的访问量达到7~10万人次,日均收到订单数1000张左右,平均每单交易金额60~70元.无论是点击率和交易额在同行中遥遥领先.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网上书店前景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
李丽宾 《情报杂志》2001,20(4):69-70
对网上书店的优势、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加快网上书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上书店本土化发展策略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璠 《现代情报》2004,24(1):50-51,54
书籍被认为是最适合在网上直销的商品之一。但是.目前在中国还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网上书店目前处于发展前景美好而现实困难重重的境地。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我国书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需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网上书店的著名品牌 ,当当网上书店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之中。但是 ,和亚马逊这一世界级的“龙头老大”相比 ,当当还有诸多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地方。本文在介绍这两大知名网上书店品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从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种“流”的角度 ,对当当和亚马逊进行深入的比较 ,以找出两者的差距 ,从而为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JSP和JavaBean技术的网上书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李颖  刘琳  刘显伟 《现代情报》2005,25(12):42-44,47
基于JSP技术和JavaBean技术的有效结合,解决了网上书店系统实现中遇到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访问的汉字处理、书籍的模糊查询、购物车操作等相关技术问题;设计并实现的网上书店系统,具有完备的前、后台处理功能,能满足网上书店的诸多业务需求,对其它电子商务软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内网上书店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秋芸 《现代情报》2002,22(9):33-34,18
网上书店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电子商务类型,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网上书店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网上书店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网上书店局限性,及国内网上书店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7.
谈谈网上书店的利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恩满 《现代情报》2004,24(4):106-107
本文分析了网上购书的优势,介绍了对网上书店的利用。并探讨了网上书店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网上书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书店是一种电子商务类型。文章主要是对国内外网上书店进行比较,找出国内网上书店和国外网上书店的差距,提出3种网上书店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JSP的网上书店的一种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JSP程序设计与编码为重点,从动态网上书店的系统概述、网站的页面组成、系统功能模块分析、数据库及程序设计与实现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JSP技术开发基于Web的网上书店。  相似文献   

10.
图书采购与网上书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生 《现代情报》2003,23(9):172-173
本文阐述了网上书店的崛起、网上购书的优点和模式;探讨了我国网上购书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锦泉  姜光远 《情报科学》2000,18(4):358-359
Internet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通道,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倍增效应开创了经济活动的新纪元,文章概括分析了基于Internet网络的电子商务、营销和咨询。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与商务信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娟  刘扬 《情报科学》2000,18(1):39-42,52
本文以电子商务的兴起谈起,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分类及优点,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所遇到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经济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此作为我国企业界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在我国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益林  吴子贵 《情报科学》2004,22(11):1346-1348
在我国现行专利制度的框架下,网络商业方法发明成为可专利性主题并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应该将网络商业方法纳入现行专利法的保护客体范围。我国在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方面应采取相关应对策略,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有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规模庞大,不断开发增值业务,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的最有效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增值业务的接入平台,方案采用计算机板卡的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三方业务开发商方便、快捷地开发出电信增值业务。文中还给出了在线广播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子商务本质的剖析,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转型问题,并提出和分析了商务战略驱动的企业转型模型,以期对目前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网络经济虚实结合的特点,分析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四个误区:经营理念过于保守,顾客群不清晰,为技术而技术和以自我为中心。简略说明了走出误区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7.
梁立  何济克  陈宇 《大众科技》2012,(12):181-182
文章主要对城市快速消费品行业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对于应对自然灾害的意义和办法进行探讨,分析自然灾害对城市快速消费品行业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阐述移动电子商务应对自然灾害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城市快速消费品行业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振  史占中 《情报科学》2005,23(4):605-609
文章认为,作为电子信息时代核心的IC产业,技术发展与追赶同其商业模式密切相关。在详细分析IC产业结构和技术活动的特征前提下,讨论了IC产业商业模式演进趋势,并利用我国台湾地区的Ic产业发展为例证,证实了技术发展和经济业绩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联,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分析了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并分析了常用的安全协议,以探讨一种有效、安全的实现电子商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普罗米修斯》2012,30(4):429-447
This paper offers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commerce.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use of Internet‐based ‘many‐to‐many’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the practical reality of the experience of B2B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a sample of garment and horticulture sector firms in Bangladesh, Kenya and South Africa is examined. The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re consider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applied that gives greater emphasis to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and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s and supply chains in which firms oper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contrast to speculation about the benefits of Internet‐based many‐to‐many electronic markets especially for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firms that are already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mergence of restricted access Internet‐based trading and new ways of integrating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The paper considers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future developments in B2B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lessons for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