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出现于清初的长达百回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当时曾广泛传播,甚至传到日本。三十年代,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标点本,徐志摩作序,称誉它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写生”,中国“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但是,当代的学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却大多数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醒世姻缘传》以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结构全书,因此,有的论者径直以宣扬因果迷信作为它的基本思想,得出这部作品思想是腐朽落后的结论。为了正确地分析、评价《醒世姻缘传》,就必须对中国文学中的因果报应,以及因果报应在这部小说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历史的美学的分析,从而避免一见到作品中有因果报应,就否定它的简单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其回目之前的“得胜头回”与作者在叙述中心故事过程中插入的一些五光十色的小故事一起,组成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扩大了小说的描写领域,从而形成了《醒世姻缘传》开放性的结构特色。另外,《醒世姻缘传》对其后的《红楼梦》等世情小说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小说中甚至有抄袭《醒世姻缘传》情节的文字。可见,《醒世姻缘传》在乾嘉时已十分流行了。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的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可以确定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本文试图对《醒世姻缘传》中的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做一些描写分析,以揭示《醒世姻缘传》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为更全面地认识《醒世姻缘传》的语言特点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王平平 《现代语文》2007,(11):122-123
《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约成书于清朝顺治年间.它假托明正统至成化年问的背景,叙述了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用佛教法力无边、无所不在的因果报应作纽带,旨在维护封建纲常,宣扬因果报应,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此书主要用山东方言写成,人物形形色色,其称谓也不尽相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对胡适有关《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考证进行补考的基础上,将《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诗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有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对农村灾异特征的描写及写作心态相通。《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都表现出“志异”的相同审美个性;并对杨复吉《梦阑琐笔》记述的可信性进行考述,进一步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6.
《颜氏家藏尺牍》所载周在浚致颜光敏的2则尺牍,对揭示周在浚及其家族在古代小说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大意义.有学者以为,周在浚拥有《醒世姻缘传》的整部书稿;还有学者提出,周在浚曾参与校订《醒世姻缘传》;也有学者提出,周在浚在随其父任官青州时,创作出《醒世姻缘传》.周在浚一生曾刻印过不少书籍,他熟悉山东的风物人情,具有创作《醒世姻缘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和《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两部重要的家庭长篇小说,作者比较宏观地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其中所写的婆媳关系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大相径庭,《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和《歧路灯》中的巫翠姐都是“恶媳妇”的典型。这种“恶媳妇”的出现,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心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百回本世情小说,以“两世姻缘,因果报应”为线索,塑造了薛素姐虐待丈夫、忤逆公婆的“悍妇”形象,颠覆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家庭道德伦理体系。细读文本,通过女性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对男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薛素姐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全面的把握其“悍妇”形象,并深入挖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玉箫、韦皋两世姻缘的爱情故事在唐宋时已广泛流传,多种笔记小说中有记载。随着故事的流传,许多剧作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出现了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明传奇《韦凤翔古玉环记》、《玉环记》、《鹦鹉洲》,清传奇《玉环缘》、《玉指环》等戏曲作品。本文主要以元明间的戏凸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玉箫、韦皋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毕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笔记体短篇小说集,这部"孤愤"之作蕴涵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讨了西方学术史上第一桩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自由案件,即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及其处死.认为这一案件虽然简单表现为"求权"的政治与"求真"的学术二者之间的对抗,但实际上却蕴含了后世学术自由问题中的许多内在冲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陈继儒与李渔的生活时代相接;两人在思想背景、生活道路选择乃至性情等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且都闻名遐迩。然而,他们的文化品格在传统视野中差异甚巨。陈继儒是名士,而李渔则是“俳优”。于是,二人在当时及后世的名誉截然分途。  相似文献   

16.
刘震云一直关注被权力、金钱异化了的人性,这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遥远的响应。刘震云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囊括了官场万象,关注官场中异化了的人性,如《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新闻》等。这种讽刺、批判精神一直延续到《手机》之中。渗透在“官场小说”中的对人性异化的批判锋芒,正是使刘震云作品在当今文坛别具一格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叶宪祖是最早向科举制度发起攻击的作家之一。《鸾鲲记》借唐人之事,揭科举之弊,抒愤懑之情。剧中三位书生是叶宪祖自我形象的三个方面。杜羔是初次催落沮丧失落的叶宪祖,温庭筠是叶宪祖积极进取的化身,贾岛则是叶宪祖屡试不第悲愤情绪的再现。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叶宪祖多次落第的复杂心态和他所经受的种种折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传统仕宦之途欲罢不能,欲弃难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8.
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动物小说,必须依靠很强的描摹力,描出形象,构成画图,缀合成一个有声有色、有语言有动作、立体感人的、播种生态意识的艺术世界。动物小说的描摹视角与一般小说相比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通过富有诗意和童趣的描摹、颇具动感和浮雕性的描摹以及介于动物与人类之间形态动作的描摹,再现神奇的动物世界,准确地传达动物独立的生命意义和象征意义,用现代生态的、联系的观点唤起儿童内心深处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让儿童在认识动物世界的同时采集到营养自己身心的精神之蜜,以此获得身心一元的、由身体承载的心灵与精神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寂为金源一代重臣,又是金代中期的重要作家,其诗、词、文的成就都很可观,被后世称为"大定、明昌文苑之冠"。但《金史》没有为其立传,其生平事迹在金代文献中的记载也较为简略,导致后世对他的研究十分有限。文章结合他本人的诗词文以及相关资料,对其生卒年、宦海浮沉及思想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20.
卜繁燕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38-40,44
田东照在他的两个中篇小说<买官><卖官>中表现出对官场界的独特把握.他以两种身份言说的方式建构了完整的官场世界,在人物与环境的对立中再现了生存的无奈,并通过反面人物进行隐行书写,表达了对廉正主流的肯定.同时两个小说文本开放性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了多重意义再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