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2.
最近,部分书法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如何从临帖过渡到创作这一现实问题,本人结合历代书法家的创作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和书法创作的一点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粗略地谈一谈这个问题。 临帖到了一定阶段,可与创作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用笔、结字与整帖作品的把握能力,还能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自觉性。 通过临帖,我们对某种具体技法比较熟练掌握之后,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根据文字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作品,这种独立从事完成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劳动就是书法创作。 书法创作,除了掌握用笔、结字等技巧之外,还必须懂得章法、格式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一种艺术,都讲究一定的法则和规律,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比如,临帖就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同样,古人作文、写诗也是在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古代很多诗人会化用前人的好句子,比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仿写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陆游的“何方化得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就是仿写柳宗元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相似文献   

4.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从哲学角度思考和处理好临帖中“心与手”、“一与多”、“古与我”三方面的关系,对书法学习和进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现象,而且已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之一。在书法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书写兴趣,让其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而养成他们热爱书法,苦练书法的良好习惯是摆在每一位书法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我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一、读帖与临帖相结合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每一位新学书者,首先必须要继承,也就是要临帖,要临帖,就要先读帖。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临帖之前,先不急于动手写,而是先读,即先察用笔,再看笔画的笔势…  相似文献   

6.
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其它艺术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临帖是练习书法的—个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通过临帖,可以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结构规律,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述了临帖的四种方法(感悟法、解析法、通临法、意临法)以及临帖、读帖和创作三者之间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临帖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对于老年学员来说,尤其是学行草书的,由于其文化水平高低不一、记忆功能衰退,再加上字帖中繁体字较多,又未曾断句,临帖难度较大.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书法学习体会,分享几种临帖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来比喻书法,也是再贴切不过的。退休前,我学书已有几年,工作之余临过不少帖,但往往是依样画葫芦,工夫下得不少,就是"进不去",哪一个帖也写不像。退休后,我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面授学习,通过老师的授课和作品点评,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学好书法,不但要有热情和股钻劲,更重要的是多读一些书法理论知识,提高对书法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探索书法的规律,多掌握一些临帖的方法,把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一、培养正确的坐姿正确坐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不要左右歪斜,使眼睛离纸约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倾,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张开,肩部放松,一手执笔,一手按纸;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书法离不开临写字贴,临帖教学是书法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教师在书法教学中的临帖指导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书结果的优劣, 笔认为,在指导学生临帖时,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要引导学生分析字帖中用笔,结构的特点,第二,教师要提示字帖中的缺点,难点,力求防患于未然;第三,教师要进行直观演示,在正反对比中传授要领。  相似文献   

12.
高校书法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需课程,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书法教育不容乐观,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大学生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因此,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指导学生高效的临帖、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有一定法则的。欲学书法,先必临帖,临帖就要先“入帖”后“出帖”。所谓“入帖”,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神形兼备,所谓“出帖”,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诚然,古代碑帖浩如烟海,初学书者,必须选择对味口、对路子的、且比较规范的范本,这样既便于学习,又易于掌握。然后由老师给学生认真分析范本的艺术特点之所在,从而找出结字框架、用笔规律。在进行示范时要求学生做到手、眼、心并用,神情专注,物我两  相似文献   

14.
临帖是学好书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为此,要做到五戒:戒杂临帖一定要专一,即固定一帖,坚持长期临写不动摇。中国古代优秀碑帖不下几十种,可谓姹紫嫣红,争奇  相似文献   

15.
悟室评书法     
正张九林书友的行书作品,笔力雄健,有自己的风格和对书法的理解。能把行书的线条锤炼到如此程度,可见作者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但上升到专业角度讲,通篇字体笔画僵硬,内涵稍显不足,章法变化少,行笔拘谨、沉重。这些美中不足的根源在于临帖少,或者是把临帖和创作相割裂,不能融会贯通,整幅作品找不到创作源头。没有源头的书法创作,从艺术原则上讲,是没有生命力的。切记,临帖是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3个观点。一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学,应重视培养学员读贴、临帖的学习理念。二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学,应以楷书、行书为书体训练重点。三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育,应尽快提高教学品位。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一门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门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然而,学书者在以临帖为主要途径学习书法时,却充满坎坷与困顿。因此,如何临帖就成了如今最受关注的问题。在临习范本时,我们不妨将思路转变,化静态为动态,复现汉字书写的动态过程,挖掘各个笔画的内在联系,找寻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牺牲睡眠时间学习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出现更严重的学业问题。研究者调查了美国高中三个年级的535名学生后发展:不论他们平时每天学习多长时间,但如果牺牲睡眠时间来钻研书本,很有可能第二天就会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画的基本功是书法。潘天寿先生教导说:"每天早自修时间,千万别忘记必须练书法一小时。""宁可三日不作画,不可一日不练字"。诚哉斯言,我在60岁后开始临帖,才使晚年书法艺术取得些许成就。以书入画,劲健洒脱。以画入书,姿态无穷。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是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学校设有硬笔书法室、软笔书法室,有学生的"书法墙、绘画壁",建有艺术作品展馆、校史馆、书法馆、荣誉馆、立美书法广场,着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校每年从新生一年级入学起,就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还编写了易记的写字歌,使学生做到逢写必说,每天强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生写字入体率监测,每年举办一次师生书法广场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