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莹 《科技广场》2012,(10):137-140
花岗岩型铀矿床为我国四大主要铀矿床类型之一,对我国寻找铀矿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华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铀资源供给地之一。本文将对华南主要产铀花岗岩体的铀矿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并总结该地区铀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
代伦  彭斌  杨治 《内江科技》2012,(8):123+129
内蒙古商都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温家村花岗岩体为海西期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A/CNK=(0.93~0.97),里特曼指数s=2.62~2.77,碱度率A.R=3.06~3.76,属中等太平洋型钙碱性岩系花岗岩;稀土总量较高,SREE=116.63~211.88ppm,显较强的负Eu异常,dEu=0.22~0.23;微量元素分析成果显示Rb、Th等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且不相容元素未见明显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稍向右倾的平坦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盆地超基性岩产出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结合带东部,主要由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及橄榄岩组成。岩石化学特征显示超基性岩属于典型的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轻稀土分馏程度较高,说明轻稀土富集,曲线为右陡倾斜型;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相比,强不相容元素Rb、Ba、Th、U、K、Nb、La、Ce、Sr、Nd富集程度较高。超基性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构造环境应属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带造山后阶段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健 《中国科技信息》2013,(9):45-46,48
小盆地基性岩墙产出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结合带东部,主要由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组成。辉绿(玢)岩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略微富集,略右倾的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类似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分布形式。辉绿岩中获得了396.5±3.1Ma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时代为中泥盆世,构造环境应属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带造山后阶段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布列因-兴凯地区地跨中俄边境两侧,区内已发现有火山岩型、交代岩型、砂岩型铀矿床十余处,铀矿化及矿化点近百处,但基本分布于俄罗斯境内,中俄两侧找铀成果差异巨大。布列因-兴凯地区铀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相似,中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共同经受中生代的岩浆活化作用改造,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具有相似的铀成矿地质背景特征,中俄两侧铀成矿作用具有可对比性。本文从分析俄罗斯的铀成矿特征出发,总结其铀成矿作用特征与规律,对比中国境内的成矿地质背景环境特征,分析中国境内有潜力的铀找矿潜力区,为我国境内布列因-兴凯地区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百顺地区位于粤北诸广岩体南部,是我国重要的产铀矿田,区内基性岩脉广泛发育,主要呈NWW向展布。其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亏损;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该辉绿岩位于板内玄武岩,具有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辉绿岩的稀土总量较高(118.22×10-6~130.92×10-6),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较明显:LREE/HREE=5.21~6.14(平均为5.79),分布模式呈右倾型,Eu具有异常(δEu=0.67~0.98)。这些特征反应该区辉绿岩是在晚白垩纪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被俯冲带流体长期交代所形成的,且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冲乎尔地区北缘花岗质类岩石的矿物学、岩石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鉴定冲乎尔盆地北缘花岗岩属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系列。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和盆地火山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准铝到弱铝过饱和的钙碱性系列,镁含量较高,Ba、Y、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Eu弱负异常的右倾平坦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中上地壳。用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测得该岩体成岩年龄为413±3.8Ma,晚于盆地火山岩436±4Ma,结合花岗岩分布及基底构造特征,认为该期花岗岩受区域南北向构造控制,冲乎尔盆地可能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盆地岩浆岩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可能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性质。该期花岗岩可能为志留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热一构造作用引起中上地壳部分熔融,在阿尔泰山及其南缘形成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西段新元古代两河口岩体,岩性为眼球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含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及榍石,属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类;主量元素SiO2=68.48%~72.45%,K2O/Na2O=1.35~2.07,为钾质;在K2O~SiO2关系图上投入高钾钙碱性区;A/CNK介于1.03~1.31,总体为钾质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Yb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ZREE=126.82×10^-6~267.359×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5.447~8.894),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程度Eu负异常(δEu=0.417~0.621).微量、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与北秦岭东部的碰撞型德河岩体、寨根岩体及牛角山岩体一致.Pb-Sr-Nd同位素组成具低的εNd=-3.9180~-6.0064、较高的87Sr/86Sr(t)=0.70760~0.71675、富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模式年龄tDM=1849.73~2022.79Ma,指示两河口岩体源岩特征与秦岭岩群、马衔山群相近,岩浆源区为下地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两河口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末期-后碰撞初期的构造转换时期;这一认识细化了北秦岭新元古代碰撞造山过程;其所确立的汇聚碰撞时间与我国晋宁运动时限一致;为研究中国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期汇聚时限、过程、方式及Rodinia超大陆事件在秦岭地区的响应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冷龙岭地区位于祁连山铀成矿带中段,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许多矿点和矿化点围绕岩体分布或产于岩体内部,晚加里东-晚燕山期的火山-次火山中酸性岩浆活动引起和促进了含铀建造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铀矿化是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化类型属于钠交代热液型。  相似文献   

10.
凯蒙蛇绿岩主要分布于嘉黎断裂内凯蒙沟两侧的东西向山脊上,沿嘉黎断裂带呈东西向线状分布,组成蛇绿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橄辉岩、橄长岩和辉长岩等。蛇绿岩具有贫硅、贫碱、低钛,而富铁、镁的特点。稀土总量很低,∑REE值变化于0.415×10~(-6)~3.273×10~(-6)之间,其中方辉橄榄岩和橄长岩的轻稀土略有富集,而单辉橄榄岩和辉长岩的轻稀土略有亏损,所有岩石都具明显的正铕异常。辉长岩的Th-Ta比值大体相等,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而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上具有明显的Rb、Ba、Sr低度富集和Nb的相对亏损,显示岛弧(IAT)特点,这种兼具IAT和MORB地球化学特点特征预示着凯蒙蛇绿岩形成于不成熟弧后盆地环境。蛇绿岩中橄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8.2±4.6Ma,说明在晚三叠世时期洋壳就已出现。凯蒙蛇绿岩的确定表明嘉黎断裂在早期(T_3-J_1)可能是冈底斯构造带上的一条重要缝合带。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三叠纪铝质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陵水-龙滚断裂带两侧,由六连岭单元、兵工厂单元、石龟岭单元构成。测得六连岭单元六连岭岩体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239±3Ma,形成于中三叠世。该岩体属于该超单元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配分曲线为平展的V字形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δEu为0.11~0.02。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了极强的Ba、Sr-P、Eu-Ti负异常,该超单元比较特别的是没有Nb-Ta负异常,Nb/La值一般大于1,初始锶比值为0.65765~0.72652,εNd(t)值为-6.40~-8.76(平均为-7.36),T2DM值为1534~1725Ma。一系列典型的后造山岩浆组合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套形成于后造山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浙东新昌地区,新发现了一个由辉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复合岩体.辉绿岩主要由斜长石(An=45~55.50%~60%)、普通辉石(20%~30%)、普通角闪石(10%~15%)等组成,全岩Ar-Ar同位素年龄为109.1±2.8Ma;花岗岩主要由石英(25%~30%),钾长石(50%~60%),斜长石(An=20±,10%~15%)及少量的黑云母(<5%)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129~109Ma,其最小年龄值109Ma与辉绿岩的相同,证明辉绿岩和花岗岩近同时冷凝固结.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它们同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基本相同,(87Sr/86Sr)I=0.7074~0.7079,εNd(t)=-3.5~-4.4,指示它们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发生过充分的交换.这与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流纹岩复合岩流的相似,也与福建沿海同时代复合火成岩的基本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与深融的壳源花岗岩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壳幔作用的产物.新昌复合岩体的发现与研究,为研究浙东地区和浙闽沿海的壳幔作用和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塔尔浪地区出露一些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基性岩浆岩变质的产物,SiO2含量为45.42%~52.96%,具有较高的Al2O3(13.14%~17.92%)、Fe2OT3(9.08%~16.88%)和TiO2(0.82%~3.23%)含量.斜长角闪岩样品稀土元素曲线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Ia/YbN=1.53~1.79),无明显的Nb和Ta亏损.通过野外产状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海山的构造环境.辉长岩SiO2(46.96%~49.86%)含量稍低,TiO2(0.38%~1.89%)变化较大,并富Al2O3(15.0%~20.81%)、CaO(10.13%~11.60%),具有中等至较高MgO含量(7.3%~8.3%)和相对较低的钾含量(K2O=0.34%~1.03%),属亚碱性岩石系列(Na2O>K2O).辉长岩呈现两种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一种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配分曲线比较平坦(La/YbN=1.10~1.67),具有轻微的Eu正异常(δEu=1.03~1.10);另一种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5.97~6.39)并具有正的Eu异常(δEu=1.31-1.44),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斜长石堆晶的影响.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辉长岩具有明显的Ti、Nb和Ta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反映出明显的消减带岩浆特征.角闪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样品的坪年龄为266.9±6.1Ma,且年龄坪谱显示在其形成之后没有受到后期热事件的明显干扰,基本上反映了辉长岩的形成年龄.斜长角闪岩的40Ar-39Ar结果呈现出似马鞍型坪谱,其中最小的年龄坪(297.3±6.1Ma)可能反映了最近一期的变质事件,而且明显早于辉长岩的侵入.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不同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二者可能代表了两期不同的基性岩浆活动.斜长角闪岩所具有的板内和消减带的复合特征表明其原岩可能是洋壳在俯冲消减过程中增生的海山残片,而辉长岩所具有消减带特征显示在二叠纪时期阿尔泰地区仍存在受俯冲作用影响的地幔源区.阿尔泰二叠纪岩浆活动无论在岩浆属性还是规模上都与泥盆和石炭纪的岩浆活动存在巨大差异,表明这两个时期的构造背景存在较大不同,可能反映阿尔泰正处于某种构造转换机制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4.
对出露于川西北地区花岗岩类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连环境。该岩体的SiO2和Al2O3的含量均很高,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U、La、Sr、Z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南一里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描山花岗岩娄。  相似文献   

15.
巴楚小海子水库南闸附近出露的橄榄二辉岩岩墙SiO2含量平均为42%,Na2O+K2O<1%,Mg#=0.67~0.69,Fe2O3为16.29%~19.37%,具高镁富铁型原生玄武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橄榄二辉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值呈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曲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呈大隆起型,指示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很不明显,可能由于斜长石的弱分离结晶作用所致,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相对亏损缘于热液蚀变和流体交代.该超基性脉岩与其附近发现的基性脉岩具有相同的产状,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来源于同一岩浆源区,并在相同的构造环境下产出.其Th/Ta、Nb/U、Nb/La和Zr/Ba等微量元素比值均显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岩浆的侵位根源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以及二叠纪板内区域拉张环境的有利配合.  相似文献   

16.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期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薄片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为具有细晶结构的流纹斑岩.岩石的SiO2含量为70.9%~75.38%,K2O+Na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a2O>K2O,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2O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镁、高钾钠、低钙和锶、高(Fe)mol/(Mg)mol特点,具A型花岗岩类特点,属于亚碱性脉岩.岩石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壳源特征明显.锆石U-Pb二次粒子微探针测年显示岩墙群形成于277~286Ma.推断岩墙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地壳局部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勘查区玢(斑)岩的岩石特征,并分析探讨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区玢(斑)岩SiO_2含量为59.06%~68.62%,全碱(ALK)值为6.32%~7.35%,显示出富钾富钠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1.20~1.59,表现为过铝质;岩石中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高Sr值(340×10~(-6)~868×10~(-6)),低Y值(17.47×10~(-6)~22.18×10~(-6))和Yb值(1.57×10~(-6)~1.83×10~(-6))指示岩石类型为俯冲造山带钙碱性I型花岗岩系列;稀土总量(189.91×10~(-6)~252.51×10~(-6))较高,明显富集轻稀土,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14.82~22.3),δEu值(0.79~0.87)表现出弱负异常。与区域格咱弧中酸性含矿岩体对比可知,它们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相似性,该区可能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北山柳园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析结果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代为423±8 Ma辉铜山以东(HT-)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分别为436±9 Ma和397±7 Ma.该区花岗质岩石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K、Ni、Ta、P和Ti负异常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到过铝质的高K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无Sr和Eu负异常的特征,εNd(t)=-2.5~-0.8,其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或是软流圈与岩石圈地幔相混合的岩浆熔融,并受到了含有火山弧组分的年轻地壳的混染.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Sr和Eu负异常的特征,εNd(t)值分别为+1.4、-4.0~-2.0和-2.7~-0.3.HT-钾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由于岩石圈地幔岩浆作用而导致上覆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牛山附近(HN-)钾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可能受到了部分年轻地壳物质的混染;二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柳园地区4类花岗岩类岩石都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产物,岩浆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双井子花岗岩侵入古生代晚期增生-碰撞杂岩,遭受了中生代强烈韧性构造变形的改造,在岩石学方面以含有白云母为特征,在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为1.02~1.08,A/NK比值为1.20~1.35,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中Ti和Sc亏损、特别是Nb和Ta亏损、Th相对富集,^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介于0.512229~0.512286,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2068~0.512199,其εNd(t)均为负值,介于-2.71~-5.28,Nd模式年龄介于1000~1300Ma;^87Sr/^86Sr同位素比值介于0.713516~0.722096,^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756~0.709187.这些特征揭示出该岩体是壳源的,可能主要来源于古生代增生-碰撞杂岩和相对古老的大陆边缘的重熔.从该岩体采集的两个样品选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2±4.1Ma和237.5±2.7Ma,表明该岩体是在三叠纪中期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缝合带的碰撞始于二叠纪中期(约270Ma),于三叠纪中期结束;从三叠纪岩浆岩的露头推测,这一碰撞事件形成了从北山向东通过内蒙古南部到吉林中部的近东西走向的巨型山脉;区域上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于该山脉演化晚期的伸展构造背景,标志着该区地壳演化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选择多不杂铜矿区内7件花岗闪长斑岩、5件变质砂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LREE富集,HREE亏损,δEu总体大于1,为Eu正异常,是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岩浆结晶成岩过程交代岩石成矿的成因标志,含矿地幔流体以不均匀混染和交代方式减弱或抵消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负铕异常,并随其比例和强度增大而形成正铕异常;相对富集Cs、Rb、K、Sr、Th、La、Hf等元素,显示驼峰型模式,是成矿流体来自富集地幔的重要特征。变质砂岩具有相似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上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ΣREE变化范围较大的特点,由花岗闪长斑岩→变质砂岩,ΣREE表现为逐步上升的特点,这说明在成矿过程中伴随有REE元素的带入带出;将变质砂岩的常量元素组成与花岗闪长斑岩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可以看到CaO、MgO、Na_2O、K_2O的含量有明显变化,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这些常量元素的带进带出主要表现为硅质和碱质的增加,说明矿床中各类岩石的蚀变受控于统一的富硅碱的地幔流体作用,从而导致大量物质组分的活化迁移以及交换的发生,并造成壳幔物质的混染叠加,进而有利于成矿。矿床成因综合分析初步揭示出多不杂铜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地幔流体作用造成的地幔底劈引发了地壳重熔,进而幔源岩浆或地幔流体部分参与或混染地壳重熔形成的长英质岩浆并随其结晶过程作用于岩浆,而致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壳幔混染甚至成矿特征。地幔流体不仅可以伴随富硅碱岩浆结晶成岩过程进行同步交代和能量转换蚀变成矿,而且还能从岩浆或岩体中分离出来,沿通道进入有利赋矿的岩石界面或具备一定封闭条件的次级裂隙中,与变质砂岩相互作用引发壳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接触带成矿体系,导致变质砂岩含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