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学术界都享有盛誉,影响深远。学术界对两部学术史研究多着眼于梁、钱二人梳理三百年学术的理论基础即清代学术思想渊源与宋学的关系。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即以二人的学术史著述思想来辨析两部学术史,以二人对学术界定的差异、采用的不同体例及学术视野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梁启超晚年清代学术史研究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晚年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代表作。二书相较 ,前者篇幅较少 ,言简意赅 ,是清代学术的鸟瞰图 ,侧重于“论”;后者篇幅较多 ,内容充实 ,是清代学术思想的展览馆 ,侧重于“史”。这两部书堪称是藏山传世的学术经典 ,至今仍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学者在总结此前的学术文化时指出了解释经典的两种形态。之后,汉学与宋学、义理和考据便成了不同学派的学者经常论及的问题。从乾嘉的汉学家、桐城派直到20世纪的新考据派、新儒家,留下了有关的大量记录。剖析其间的种种议论,可以看到如何看待中世纪后期形成的儒家心性之学的传统曾给中国的学术思想界造成了怎样的困惑与纷争,又怎样地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梁启超以他们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杰出表演,民国以后的种种活动,成为清末维新变法思潮及民初思想、学术界的代表.他们以等身的著作,代表了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的最高成就.康有为成为了经今文学的终结者,也成为了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三百年学术的殿军,而梁启超则成为清末民初传统学术思想的继承者,又是西方先进学术思想的吸收者、传播者.正是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法国学术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关注西方学术思想,并从中吸收积极的成果.李大钊是五四时期的学术大家,在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对柏格森哲学有所研究与阐发;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李大钊不仅对法国学术思想的特征及地位进行研究,而且对法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如博丹、圣西门、孔德、孟德斯鸠、孔多塞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并吸收其积极的学术成果,这对中国现代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李大钊是五四时期研究法国学术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中后期,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编著了《百科全书》,中国学者纪晓岚编纂了《四库全书》。两部文献先后继起,分别对十八世纪的东、西方学术界做出了知识总结。两书同为大型文献编纂,同属时代翘楚云集,同是学术思想之融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组织结构。透过对其组织结构的分析,可以透视出两书编纂过程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以中国考据学、德国民俗学、民间文学和其他学术研究为基础,从比较文学思想的形成到影响研究的实践,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倡导到立足于东方文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化研究,从比较文学研究到比较文化研究,在近60年的理论探索与学术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季羡林堪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泰斗。  相似文献   

10.
杨红运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1):42-46,50
学者易劳逸的《流产的革命》与王奇生的《党员、党权和党争》两部著作,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国民党失去大陆的原因。探讨和比较两书论证的异同,不仅有助于理解两位学者观点之间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国民党政权研究的学术脉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9):19-20
本文首先简单概括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整体框架,然后从三个方面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进行了总结评价。从结构来说,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从创新度来说,确立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典范;从评价来说,评价客观,有理有据。总体说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为一部学术史对我们了解清代学术发展概况具有极为广泛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于1902年撰著的著名论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具有以下三项学术特色和价值:一、破天荒第一次将西方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学术思想界,将数千年学术思想划分为胚胎时代、全盛时代、儒学统一时代……等七个时期,宏观地论述不同时期的内涵、特征和推演变化之因果关系。二、视野开阔,有全新的视角,如,着意探讨学术思想演进与政治条件、社会风尚的关系;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评析不同学派、不同文化系统的优劣利弊;注重地理条件对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三、强调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预言20世纪将是中西“两文明结婚”之时代,提出大力吸收西方进步思想、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论大势》成为梁启超本人此后撰成一系列学术史专著的基础,并对整个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生平对龚自珍有过多次褒贬不同的评价。写于一九○二年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对其大力褒扬,在一九二○年成书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转为着意贬斥,撰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又对其不加苛责。这些变化隐含着梁启超对于康有为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到梁启超本人政治态度及治学重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解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最终达成学术共识并推动理学建构的完成,可看作是一种“求同”的会讲;朱陆会讲是两位论敌之间缘起于学术分歧,开展辨疑问而论是非之理,最终形成多元化思想的不同学派,可视为一种“求异”的会讲。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书院会讲,不仅体现出南宋书院百家争鸣式讲学活动的特点,而且客观上推动了宋代不同学派的交流发展,促进了宋代书院多元化教育流派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先行者王希杰的学术论著引发的、以王希杰为代表的学术群体所创立的“三一”语言学派已经具备作为一种流派所应该具有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条件。这个学派吸纳了古今中外语言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周边相关学科的学术思想,把王希杰化了的方光焘改造过了的索绪尔的语言观作为出发点,从而为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学派的文化认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学中国学派与法,美学派不同,它主要关注的是东西异质化的比较研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从中国学派产生的历史,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以及它的学术实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学派自觉的化认同的比较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拉铁摩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他的研究范围涉及边疆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和中国通史等各个领域。本文在简要总结拉铁摩尔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他的学术思想、学术地位、学术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边疆史观和阶级对抗论是他学术思想的核心;他在研究中所采取的实地考察法和“移情”的方法,对海外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尽管他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他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必需有自己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笔者撷择顾颉刚、钟敬文、姜彬、杨知勇、汪玢玲、段宝林等若干位学者的主要研究及方法,拟梳理出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唐鉴是清代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他为学独宗程朱,对陆王学派、汉学和文章之学均表示出轻视的态度。他虽固守程朱道统,却又提倡“守道救时”,有一定的经世主张。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也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家学渊源。唐鉴的学术思想对当时或后世学术及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宋代以后,社会上州县学校纷纷兴起,私人讲学的风气也大为盛行,书院林立。加之宋代思想言论相对自由,学术民主风气比较浓厚,各家学术思想均可共存发展,因此通过讲学形成了许多学派。据《宋元学案》记载,宋代不同学派就有近百个。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学派在思想深度上,无论是对宇宙起源的探讨,对人类生活实践问题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