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Z1)
大哲学家柏拉图告诫我们:"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学习需要一种正确的态度。自以为是,自以为什么都懂了,是非常可笑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处与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北京市民的读书情况作了调查,下面是一些调查数字:北京的读者每月人均读书3本,平均每人每天的读书时间是90分钟,大学文化程度比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每天多读20分钟,女性比男性读者每天少读4分钟;读书较多的年龄层次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39岁是人生读书最少的时期;工人、商业服务人员读书的时间最少;读书多少与个人收入的数量没有多大关系,收入与购书比例大体成正比。我和几个朋友议论这个调查,一方面对调查中的两个数字(北京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若不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我真正的阅读是从参加工作后开始的,起初以为自己在学校喝了点墨水,对付几个顽童还不是小菜一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个无知的念头。当不屑的翻阅变成用心的研读时,我才知道浅薄和无知让我多次与这可贵的财富擦肩而过。知耻而读书,如沐春风。当我静下心来,带着一份敬  相似文献   

4.
[招数指津]一个从没到过北京的人,对北京的什么街呀路呀胡同呀肯定是茫然不知的,而他对自己的城市,对自己的家乡一定是了如指掌,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就是了解不了解、熟悉不熟悉。在阅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几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读:而遇到的是自己熟悉的作者的文章.就感到亲切.阅读和做题都觉得轻松和愉快。  相似文献   

5.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前一段时间的疏于读书,让自己有了下笔局促、口中语涩、面目可憎的感觉,真不能不读书。不断地读书学习,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才会发现平时自己对很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依然是浅薄无知的,完善与修正后,才有可能开始  相似文献   

6.
谈“精彩”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年轻时代就塑造定形,难于精彩了……”我们这代人真的是难于精彩了吗?我真的难于精彩了吗?回首往事,当我还是无知孩童时,奶奶告诉我:“你要像某某一样好好读书,将来得个状元。”于是我知道要读书,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大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学者,但他总觉得越学越发现自己无知。有人曾问他:“你学问那么大,为什么还感到自己无知呢?”  相似文献   

8.
很多时候,读书的价值不在于让我们感到增添了什么知识,而是让我们感到我们知道的太少了,我们的生命中,欠缺的东西太多了。读书,让我们感到心灵空间的逼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一天到晚总在忙。备课,上  相似文献   

9.
学习随感录     
俄国作家托尔斯太曾把一个人比做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这就告诫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要谦虚。一个人本事再大,但如果自恃高明,目空一切,老子天下第一,那他就必然脱离群众,到头来是没有不跌交子的。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学习也是这样,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学习的征途上,谁如果自满自足,停顿起来,不求进取,那他就必然倒退、落后。这种人缺乏自知之明,陶醉于自己的已知,拒绝了解和虚心学习自己尚且无知的东西。而“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相似文献   

10.
和鲁迅邻居     
俞芳 《教师博览》2005,(5):23-23
我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大我12岁的大姐俞芬带着我和小妹俞藻一起到北京读书。到北京后,我们3个住在北京砖塔胡同61号。  相似文献   

11.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宣称唯一真正的知识就是知道自己无知;400多年前,培根警告:当心我们被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40多年前,哈耶克告诫:人类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但人类并未在大师们的呼吁中,变得谦虚起来,反而自以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而日趋自负。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再次深刻警示了人们如何受害于自己的无知,以及如何受害于对自己无知的无知。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让中职生学会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必须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去珍惜他人。所以,要想建和谐社会必须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先自己和谐。因此,中职生的生命教育尤为重要。面对中职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淡漠、无视、无知,作为德育老师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看到他们因为无知才无畏,因为狭隘才偏见,因为自卑才自傲、因为浅薄才喧哗。面对这样一群年轻气傲,无知胆大,自欺欺人的在害己害人的挥霍生命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师长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活才对得起自己和他人。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职工读书活动的现状与走向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调查分析,目前职工读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三种现状、三种走向。现状一:形式,实中隐虚。职工读书活动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企业为增强内力要练的一项基本功。因此,许多企业大都成立了职工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职工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和职工读书小组。但不能否认,有的组织形同虚设,完全是迫于上级的要求,为应付检查而走过场,被列入的领导、组织成员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更不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有的把组织、制度、活动内容只是写在了文件上、挂在了墙上、说在了嘴上,并未…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每一个历史学家都会同意: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它是什么样的探讨,我还不去过问它。问题在于,总地说来它属于我们所称的科学,也就是我们提出问题并试图作出答案所依靠的那种思想形式。重要之点在于认识,一般地说,科学并不在于把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收集起来并把它用这种或那神方式加以整理,而在于把握我们所不知道的某些东西,并努力去发现它。耐心地对待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对于这一目的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但它并不是目的本身。它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手段。它仅仅在新的整理对我们已经决定提出的问题能给我们以答案的限度内,才在科学上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切科学都是从知道我们自己的无知而开始的:不是我们对一切事物的无知,而是对某种确切事物的无知,——如国会的起源、癌症的原因、太阳的化学成分、不用人或马或某种其他家畜的体力而抽水的方法。科学是要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书读到实处,让他们真正走进书的世界,从中吸取到知识的养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沉淀下文化的底蕴?我认为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这些年,在我们的生命化教育研究团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教师读书会。有共同阅读爱好的老师一起坐下来,同读一本书。"共同研究,各自发展",这本身就是教师应该有的另一种生活。这样的生活有助于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身处其中的中国教育,审视自己每天践行的教师本分。必须承认,我们对教育、对自己的职业生活仍然有很多的无知、麻木和错觉。读书大概会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一个厘清,形成一种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无知的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无知也是—种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知道自己有知识,并利用这种知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无知的力量在于不知道自己无知,而且还把无知当作有知,从而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都知道,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就是一条捷径。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是为了文明的一个延续,我们去读书也是为了延续这种智慧。我们都试图在生活中,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时候,自己能高质量地生存,通过读书是最经济的捷径。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学生问他们的老师捷诺:‘你为什么常对自己的解答表示怀疑?’捷诺在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圆比小圆大,因此接触无知的范围也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的原因。’———你对什么起怀疑呢?请以‘怀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知同学是否留心,在话题作文中,无论话题怎样变化,后面的“八字要求”几乎是不变的。很多同学遇到“自拟”和“不限”这样高度自由的字眼,反而不知道怎样做了。下面说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子文翠 《科学教育》2004,10(3):17-18
写作,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的作用。当前,学生学习语言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作文感到力不从心,文思枯涩。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读写二字。读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道出了其间深刻的辩证关系,提高写作水平,别无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