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材料,追寻苏洵早年生活轨迹,认为苏序对苏洵的了解,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上。在苏氏家族“尚实”、“求实”精神的影响下,苏序充分了解和尊重苏洵的个性与资质条件,注重通过“身教”及苏涣的影响来教育苏洵,更营造出一种“暗含期待效应”。既保证了苏洵个性的充分发展,又促使其由不喜读书向读书求“道”缓慢转变,最终将其送上了成名成家的通衢大道。  相似文献   

2.
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苏洵的研究一向甚为薄弱,尤其对其文艺思想研究更少。应从苏洵思想特点入手,分析其文艺思想形成的基础及其内容与特色。苏洵思想上的“杂学”色彩是苏洵文艺思想形成如此特色的关键。“杂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巴蜀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相关。苏洵“杂学”体现为儒家思想的非正统和不纯粹以及广泛吸收道家、兵家、纵横家的思想,由此形成苏洵文艺思想儒家道家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苏洵以议论文名传千古,研究者多有重视,而其杂文数量较少,常为人们所忽略。苏洵杂文多来自日常生活,有着与其议论文不同的风格。文章从其杂文内容和风格探究了苏洵的另一特色,从而深化了对苏洵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王羲之和苏洵?还真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从所处年代上说,王羲之是东晋人,苏洵则是宋代人,二人生存年代相差甚远,绝不存在什么生死交、忘年交的友情。从主要成就上来说,王羲之是书法家,苏洵是文学家。书法和文学虽有联系,也很少有依承性。不过近来读史,我却把这二人联系了起来,找出了他们的共性。我们先看有关二人的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苏洵教子     
苏洵是北宋人,他不仅在诗书文章上负有盛名,教子方法也有独到之处。 大儿子苏轼和小儿子苏辙。儿时十分顽皮,不肯用心读书。在多次教育不见效果的情况下,苏洵改变了他的  相似文献   

6.
苏洵屡试不第,渴望通过荐举跻身士林,书信在苏洵的干谒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苏洵通常采用表达仰慕、叙述交情和描写悲惨经历的方式表达情感,针对不同的干谒对象采取不同的游说方式。在崇尚风节的时代背景下,苏洵虽以“王佐才”自命,却不得不通过引经据典、自命隐士的方式掩盖名利欲望,呈现出自持与锋芒错落的文风。这些书信不仅彰显了苏洵的干谒技巧,表现了时代背景下苏洵的干谒心理,也反映了苏洵的自我认知和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7.
花之兰 《师道》2011,(9):15-15
从所处年代上说,王羲之是东晋人,苏洵则是宋代人,二人生存年代相差甚远;从主要成就上来说,王羲之是书法家,苏洵是文学家。书法和文学虽有联系,却很少有依承性。但近来读史,我却把这二人联系了起来,因为,两人在教育孩子上有共性。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的散文独树一帜,风格独特.苏洵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四川眉山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苏洵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散文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苏洵散文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辰霞 《辅导员》2013,(21):24-24
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聪慧的小雪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发现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车字旁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马上有人联想起苏辙的“辙”就是“南辕北辙”的“辙”,这“辙”字不是“车轮压的痕迹”吗?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车轱辘印儿”。难道饱学多才的苏洵就给儿子起名叫“苏轱辘印儿”吗?  相似文献   

10.
韩愈和苏洵同为唐宋八大家,为了改变人生命运他们曾做出同样的选择,向上位者上书以求自进,分别写出<上宰相书>与<上欧阳内翰书>.由于所处的时代、年龄层次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两篇文章分别展现了韩愈、苏洵两位伟大的文学家独特的鲜明个性和别样性情.  相似文献   

11.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广为世人称颂。不仅如此,苏洵教子成才的趣事也是至今流传。据载,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在多次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下,没有什么成效。对此,苏洵没有采取“棍棒”的方法,对孩子实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背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聪慧的小雪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发现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车字旁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马上有人联想起苏辙的"辙"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府兵制度、选将方法、边防思想,及用兵主张上,对苏洵多有继承。苏轼在削减禁兵、加强士兵,十年兵制,全民懂兵,内设特职,外攘辽夏等方面,对苏洵军事思想多有转变;而苏辙在削减禁兵、重用士兵,放弃兰州,守卫熙州河州等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有同有异。造成"三苏"军事思想承变发展的主因为:家学衣钵的传承,社会背景的不同,经历地位的差别,性格思想的多样。  相似文献   

14.
苏洵通过《六经论》详细阐发了其圣人观。在《六经论》中,苏洵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虽为六经之论,但其所指并不仅限于孔子,还包括很多三代时期的历史人物。苏洵以“情”入手来解释经书的发源情况,通过“权”使人们逐渐地接受礼的教化,最后用“道”来定赏罚。“情”、“权”、“道”三要素的结合构成了苏洵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5.
苏洵的生死观源于道家,主在儒家,辅于佛家.但由于佛、老等是当时社会生活和学术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洵的思想比较开放,又从不以纯儒自居,难以看出其中的清晰界限,在他的同一篇文章中也常常体现出三教相融的观点,而且,在不同时期,苏洵对三教的偏倾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苏洵为宋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着丰富的文艺思想。本文探讨了苏洵文艺思想的形成与蜀学传统的关系,洵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苏轼兄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喻苏洵文似荀子不见于欧阳修文章,这是否为“戏言”?欧阳修之喻乃就苏洵《六经论》的性恶倾向和峭硬文风而言;欧阳修不在文中说苏洵似荀子意涵很深——有四重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多老师按照习惯把它的教学功能确定在:1.让学生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2.理清思路,体察苏洵借古讽今的良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诸多权威性的语文工具书在介绍北宋散文家苏洵时,都毫无例外地给他加上“号老泉”三字,似乎是不容置疑,理所当然的。其依据恐怕就是《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激”,说的是苏洵(苏轼之父,又称老苏)不顾年长,发愤读书的故事。然而,“苏老泉”真是苏洵吗?我却颇有疑议。宋朝的叶梦得与苏洵同时,他在《石林燕语》卷十中记载说:“子瞻  相似文献   

20.
对苏洵的创作进行分期,可以至和年间为界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苏洵前后期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迥异的社交活动、逐渐成熟的思想、变化多端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