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读书二境     
咏江 《山东教育》2003,(16):58-58
读“气”说《笑林广记》上有则笑话,说是有位盲人擅长“闻书”,只凭嗅觉就可辨别文章优劣。一富家子不相信,便带上几本书去找茬儿。拿出一本,盲人一闻便说有“刀兵气”,断定该书为《三国演义》,又通过“脂粉气”辨别出了《红楼梦》。富家子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一本书,盲人一闻却说有“狗屁气”……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谈论故事本身的讽刺意义,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位盲人的“特异功能”,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位盲人所说的“刀兵气”、“脂粉气”歪打正着般地显露了“读气说”的端倪。我们所说的“气”远没有“气功”之“气”那么高深玄奥,它指的是文章固…  相似文献   

2.
“盲人指路”与“下水文章”镇原县三岔镇教研中心李正邻谁都知道,盲人是不会给别人指路的。但在作文教学中,“盲人指路”的现象却相当普遍:不少老师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善于写文章,却在那里指导学生写文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述而不作”;读别人的文章多,自己动...  相似文献   

3.
贾志敏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 ,他是一本教科书 ;在老师面前 ,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一初读贾老师 ,是1984年秋天在蚌埠。我听了贾老师两节作文课和一个学术报告。我感到吃惊。我从来没听过这样好的作文课和生动的报告。作文课上 ,贾老师请几位学生和他一起演了一个“小品” :几个小朋友在马路上踢球 ,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一位盲人身上(盲人由贾老师扮演)。撞人的学生立即向“盲人”道歉 ;没想到“盲人”生气地说了一句 :“什么‘对不起’!我瞎你也瞎吗?”把撞他的小学生说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一位男…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便利的交流方式,可以用来问候祝福、交代事情、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已在公众中得到普及和利用。而一些越来越精彩的短信,不仅内涵丰富,给人审美的愉悦,也易让人获得情感的满足,有利于人际沟通。“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中高考的改革,手机短信也逐渐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那么,我们如何拟写好一条手机短信呢?  相似文献   

5.
1,现在,发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快捷的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灵活、便捷。请以“嫦娥飞天今圆梦”为内容,拟一则手机短信,字数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6.
“家校通”系统介绍“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老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账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纪…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在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短信文化。手机短信在运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互文性”特征,深刻地反映出这种信息传播方式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文性”的丰富多样,也侧面体现了人们对手机短信的接受与喜爱的程度。因此,研究手机短信的互文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 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取消了各考点的“题型示例”,旨在消解既定试题模式给命题的定势,给各单独命题的省市以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大胆创新。它提示我们,2005 年高考试卷将会有更多充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和浓郁人文情怀的鲜活试题闪亮登场,为使广大考生熟悉这类新的题型,现选编以下一组试题,以作热身。 1 .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要富有文采。请以“风”“帆”“船”三物为喻体,给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6 0 字以内) 答:       …  相似文献   

9.
盲人通过摸读盲文进行阅读。在盲文摸读时,盲人大脑皮质功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视觉词形区被激活且具有多项功能,枕叶视觉皮质功能发生跨模态重组且具备获取触觉信息和高级语言加工的功能,同时顶叶-枕叶皮质间的功能连接也被增强。失明年龄相关的早期视觉经验缺失、盲文摸读训练与学习以及口语会对盲人大脑皮质功能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盲文摸读进行研究既为盲文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又丰富了阅读神经机制的研究。未来盲文摸读神经机制研究应关注对不同年龄段盲人群体的比较研究、视觉经验缺失的影响、盲文摸读时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以及盲文摸读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盲人在地铁口乞讨,手里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地铁口人来人往,就是没有人留意到这位乞讨者。有一位诗人路过了,看到盲人,就用笔在盲人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效果立杆见影,路人的施舍很快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教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记录,给老师留言。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作为经济而快速的传播方式,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与教职工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娱乐方式,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短信的流行归功于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手机短信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手机短信语言不仅传达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还产生了幽默、委婉的效果,此外,还展示了语言的丰富性。文章从语用学尤其是合作原则的视角来研究手机短信,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手机短信语言。具体从合作原则角度来分析语用学是如何影响手机短信,进而影响交流的。  相似文献   

14.
方向和坡度     
《教育科学论坛》2004,(7):80-80
和一位《教师之友》的新读交流,她说,读《教师之友》有一种很“累”的感觉。在经过一番交流,确认了她“累”的症状后,我说,这种“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正是《教师之友》所追求的。其实,这种“累”的感觉并不为这位新读所独享,杂志的不少老读也时有提及,因此,有必要和大家做一些沟通。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有几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摸到了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条弯弯的管子。”摸到了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是个细细的棍子。”摸到了大象身体的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了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根粗粗的柱子。”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科技的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变化,而且也为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紧张高速的生活节奏迫切需要语言发挥其独特的游戏、娱乐功能。网络在数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如今,手机正在改变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成为移动的多人交流平台。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文化在中国兴起,成为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手机短信以其幽默睿智、短小精悍、方便快捷、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多重优点迅速融入大众生活,人们将各种祝福语言言蜜语、调侃挑逗语等等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多的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对方手机,转化成幽默的“网络语言”,不仅拓展了人们交流的空间,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无穷的乐趣,也使我们感觉到了交流的无尽魅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语言习惯。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手机短信成为一种倍受现代人青睐的时尚、自然的交流信息与情感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是随着移动通信发展而来的新产物,也是科教发达的标志,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机短信“善假于物”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10月16日国际盲人节,广州图书馆开通四台盲人专用电脑,作为送给广州4.3万名失明人士的礼物。坐在盲人专用电脑前,广州市盲人协会主席陈阳激动地说,电脑为盲人增添了一双“眼睛”。    尽管陈阳双目失明,但递给客人的名片也有电子邮件地址。他告诉访问者,自己的E-mail已经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出现必有残疾人伴生,盲人是残疾类别中尤为痛苦的弱势社群,却因听音辨乐的自然优势,能得天独厚地融入大千世界。中国最早的残疾人专业教育正从盲人音乐教育发轫,“上三代”是“官办”盲人音乐的发达时期。先秦以降,礼崩乐坏,官方瞽目乐师体制停废,官办盲人音乐教育机构无存。延至晚清,盲乐人更多转入并存续于民间,他们是华夏古乐文化一脉相传的承继光大者。但,中国古代的盲人音乐教育与近代特殊教育仍有时代差别,它只是制度化特殊教育的前奏曲目和古典形态。古代盲人音乐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古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带来中国特殊音乐教育与时俱进的丰沛内容和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盲人和聋子     
1.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同住一个村,是一对好朋友。一次,二人结伴回家。半路上,两人吵了嘴,聋子想赌气离去。临走时,聋子嘲笑盲人说:“没有我的照顾,看你何时到家?”盲人回答:“请放心,我总会到家的。””聋子路过一家酒店,要了一壶酒。店家说:“这酒名叫‘一壶睡三天’,你不要多喝。”聋子自以为酒量大,也没有听见店家的话,一气喝干了壶中的酒,不一会儿就醉倒了。.三天后酒醒。聋子跳起身,出了店门,向前飞奔。他远远看见在自己家门前,站着一个撑着竹棍的人——正是盲人。聋子赶上去,一把握住盲人的手说:“朋友,你跑得好快呀!””盲人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