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刚才在这个留言本上添了一行字:“一个民族,如果连诗也撒谎,这个民族注定要灭亡。”写这一行字,我心里很沉重。我是个诗人,我一辈子写诗。假如我写的诗,回过头来讲我自己写的诗,也还写了很多言不由衷的句子,所以我要求这句话首先是对我个人的一个鞭策!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节,我都会送给孩子一个生肖玩偶作为礼物,不知不觉的,这已经成了我家的惯例。2018年,孩子10岁,那时她已经拥有9个生肖小玩偶了,而我正在四处寻找一个漂亮小狗玩偶做礼物……就在农历狗年临近之时,陈晖和沈苑苑老师合作的“小小豆豆”系列桥梁书正在筹备出版。我一遍遍地读着小小和豆豆这两个孩子的故事,经常被陈晖老师笔下的小小——那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感动,有时甚至觉得她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相似文献   

3.
重名的烦恼     
谢亚平 《湖北档案》2000,(12):28-29
我给女儿取了个四个字的名字,常有人问为什么,我说只为女儿能拥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我当然希望他死!” 这句话出自一个11岁的小女孩,话里的“他”,曾经是她的老师。 2001年9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顺江小学五年级学生兰兰给数学老师陈友海写了一封贺卡,封面是一只可爱的卡通小兔,内页只有一行字: “陈讨厌,你要是在(再)敢强奸女生,  相似文献   

5.
如此署名     
某省报2004年12月27日B4版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的情趣怎能一“网”打尽》,内容是丈夫以第一人称诉说下岗的妻子玩电脑入迷,不做饭不理家,不按正常时间起居,不分白天黑夜玩电脑,使作者苦恼不堪。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但文章作者竟然署了两个人的名字。这就奇怪了,难道一个妻子有两个丈夫?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报刊上的作者署名可谓花样多多,有的一个名字七八个字,有的用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当名字,据说是新潮风雅。现在不规范到第一人称写妻子的文章署两个名,而且是纪实作品,这太出格了。建议主管部门对署名做适当规范,使之符合起码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蒙<中国图书评论>杂志青眼,约我写一个随笔专栏,并商我以书房"斋名"名之.我很惭愧,书读了几十年,文写了几十年,但却始终未敢为书房起个名字.一来过去寒舍逼仄,不曾有一个正经的书房,只是在儿子的起居室里摆上一桌两橱而已;二来也嫌"斋"字太大太正式,不敢僭越消受,因而作罢.看来这回是找着一个口实了,僭越就僭越一回,更何况熬至"人到中年"了,终于盼来了望眼欲穿的书房,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乐得乘机奢侈一回.  相似文献   

7.
自1984年至今,我共荣获了26个好新闻证书。其中中央级4个、省级9个、地级13个。这些获奖新闻90%以上每篇字数不足600字。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短字能出好文章”。可实践也告诉我们,写稿难,写短稿更难,不拿出拍电报的劲头,文章是写不短的。回忆起这些年我写短稿的体会,可归纳为“敢写善写、约束写”几个字。一要敢写。特别是对我这近20年  相似文献   

8.
李卿 《军事记者》2012,(1):68-68
10年前.我从解放军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毕业来到北京军区某测绘大队制图队.成为一名作业员:两年前。我半路出家.当上了单位的新闻干事。测绘和新闻,一个是纯理工科,一个偏重文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如此。笔者转行才没有太费周折。测绘工作讲究“准确、真实、细致、快速”8字方针,细细想来.这8字竟与新闻写作的要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10.
搬家记事     
三十年改革开放,寒暑功著,风雨辉煌,作为一名老记者,历事不为不多,感受不为不深,要写可以写一部长篇多幕,要说可以说上几天几夜,但我今天只说两个字:搬家。  相似文献   

11.
我是部队的一名业余报道员,日常生活面窄报道范围小,而且军政训练紧张、时间少,开始,对搞新闻报道也不摸门。一九八三年我初学写稿时,只凑数量不讲质量,半年时间就写了八十多篇,而且一下笔就是三两千字。结果,稿件发出全如‘石沉大海’。一九八三年七月,我们连队一名班长带兵很有‘道道’,连续三年带出三个先进班,十五名优秀瞄准手。我了解到这件事后,上午去采访,下午就动笔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通  相似文献   

12.
女儿一眼就喜欢上了《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单是欧洲范儿的封面和“精怪”两字就足够吸引16岁的女孩了.她惊叫,《魔幻玩具铺》就是卡特写的!我没读过后者,但从前者的编辑风格便可以猜出一二.我曾想把《精怪故事集》藏起来,就像不愿意女儿过早接触亨利·米勒和恰克·帕拉尼克一样.  相似文献   

13.
这是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多年前的一天,教师接到一个陌生粗暴的电话:"你家小孩偷书,你快来啊!"话筒里传来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女儿,心知有个女孩偷书被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这里.  相似文献   

14.
刘俊  刘胜男 《新闻天地》2011,(12):41-42
这些年来,字画市场行情火爆,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它们也炙手可热…… 书法家刘正成每写完一幅书法.都被买字的人要求合张影。“主要为了向别人证明这是我的真迹。”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网民在网上写了一篇帖子纪念乔布斯。是他一个两岁半小女儿使用iPad的故事。他女儿一岁的时候接触iPad,开始女儿还不认识字,但是对iPad这个东西非常好奇,就看到这个点一下就可以打开,再一点就关掉,纯粹是对这个开和关触摸非常感兴趣。几个月以后随着她慢慢长大,发现iPad不仅是可以开关,而且里面有很多图片、视频,很好玩。她老爸就下载一些绘本书给她看,她发现里面有好多故事,还可以有语音讲故事,还可以插入互动游戏。后来女儿非常迷iPad,开始她老爸规定玩10分钟,后来抱着iPad不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到一条有关泰国的消息,文中提到一个名叫“参猜”的人。或许是我缺乏关于泰国人名译音常识之故,“参猜”这两个字虽然认识,我却不敢冒然作读。原因很简单,这个“参”字,大概有四个读音,即一作 can,用于  相似文献   

17.
档案伴我行     
<正>提起"档案",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只是书本上的两个字,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两个字却包含着特殊的含义。它更代表着"幸福"与"成长",是在这些年成长路上的一路相伴,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它也依然会成为我的忠实伴侣。还记得在我18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妈妈送我的一份特别的礼物。最先入眼的是一个大大的、旧旧的盒子,上面写着模糊不清的四个字——"幸福档案"。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张泛黄的画纸,有些甚至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中秋节,在广东电台领导的支持下,我一人赴云南丽江,作了一场题为《充满爱的中秋团圆》的现场直播节目,有300多名孤儿和各界人士参加。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中,从主持、编导到技术人员等由我独自完成。这是一次过去从来没有的策划,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设想:空姐妈妈与两个女儿在丽江团聚七年前,南航湖北公司的200多名空姐助养了中华儿童绿荫村两个从长江边捡来的女婴。几年来,中华儿童绿荫村从武汉迁往福州,又从福州迁往丽江,但是都没有割断湖北航空公司的“空姐妈妈”们对女儿们的爱。她们每年都派人去看望两个女儿,还将她们接…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条有关泰国的消息,文中提到一个名叫“参猜”的人。或许是我缺乏关于泰国人名译音常识之故,“参猜”这两个字虽然认识,我却不敢冒然作读。原因很简单,这个“参”字,大概有四个读音,即一作c(?)n,用于“参加”、“参观”等;二作c(?)n,如“参差”;三作sh(?)n,如,“人参”、“党参”;四作s(?)n,即大写“壹贰叁”的“三”字。至于“参猜”这个人名中的“参”字,在泰语的发音中到底属于何者,译者可能是很清楚的,但大多数读者并不懂泰语,恐怕就得“各读各的调”了。这在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