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孟子的政治主张“民贵君轻”含义的理解,有一本参考资料上这样说“:不是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而是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君主地位。”这一说法正确吗?恰巧有两道试题渗透了对“民贵君轻”思想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例1[2006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7题(1)]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例2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
戴世锋 《广东教育》2011,(11):54-56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持“社会结构变动”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次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学校教育曾发生过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末年私学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第二次是北宋时期书院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理学的广泛传播;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新学制系统的厘定,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端始。这三次教育变革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因此应视其为三次教育创新。考察这三次教育创新,不难发现,教育创新总是在旧有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时期发生,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紧密联系;教育创新并非“无中生有”、“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引发了人们对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代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纷纷提出种种主张,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颇为壮观的文化思潮。由于社会处于转型之时,在这块社会土壤中产生的文化思潮也就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相似文献   

6.
特殊历史阶段的更迭和过渡时期,必然有社会伦理思想的激荡与演变。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历史过渡时期,国家危机、民族危机、政治经济的社会危机错综复杂,其时社会伦理的变化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以严复、梁启超、蔡元培为代表的进步人士的社会伦理思想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九六○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五代”。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又曾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政治上是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刻板刊印经籍则是这一时期雕版印书史上的一桩大事。  相似文献   

8.
刘凯华 《广东教育》2014,(11):41-43
分析历史,比照现实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情况,社会转型成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者之所以青睐社会转型,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片段,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处于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上述考量.笔者试图对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做一简要勾勒。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巨大的变革中女子教育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中国社会动荡、变迁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这对当时社会女子角色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先秦集诸子大成的儒家大师,关于其人其学的研究在清代大盛.而到了清末民初,则呈现出不同的面向.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历史巨变背景下的,不同“荀学”研究作出初步的分析与探索,以展现出此时期研究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阅览厅收藏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各地出版的一批代表性宗教期刊,其中以基督教新教出版的期刊占绝大部分。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新旧思想冲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近代出版和新闻传播迅速发展的时期,宗教期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以及民生百态,对研究发生重大变革的民国时期的社会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徐彻、郭剑林主编,十多位专家、学者撰写的《民初北洋十大将帅真传丛书》新近已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反映该军阀历史的传记丛书.北洋军阀是清末民初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始于1895年袁世凯小站编练新建陆军,终于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三省“易帜”,前后长达三十余年.这三十余年的历史,既是北洋军阀集团自兴盛至灭亡的衰败史,也是人民革命势力由奋起到壮大的发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的转折点,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它又是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点.该丛书的出版,无疑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中国职业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苏奕勇本栏编辑马志清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处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始终是在社会动荡、灾难深重及旧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较为典型的社会转型期——春秋战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文化,特别是文学都非常繁荣。研究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式,是可以划分为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不同,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心理类型有关,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这两大社会思潮的对立也由是而分.  相似文献   

18.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封建领主制逐渐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整个社会分化、动荡激烈。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能不引起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在学术文化的下移,人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内,新旧德育观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博弈。“中西汇合”理念下的本土化阐释与“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制度化建构,直接影响了西方近代德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德育正是在这种较量过程中得以生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百部名著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全集》等100部中国20世纪名表现出内容构成方面人社会科学类多、自然科学类少;社会科学中学、政治、历史、哲学等份量重,经济、法律份量轻;名出版区间方面,民国和改革开放时期出版数多而“左”倾政治思想干扰时期出版数少等特点,由此而折射出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方面的两大特征:一、社会化关注的重点在政治和化领域,自然科学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研究相对滞后;二、学术繁荣的前提是社会政治气氛的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