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自从手变得自由了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留下了《逍遥游》等篇著作。通读一部《庄子》,很容易了解,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内容。认真  相似文献   

2.
华朝阳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3-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诱发各种制约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道德经》博大精深,源运流长,作为前人留下的一座思想智能库,较早就从天人关系、修身、治国、道德、伦理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人类面临日益深重的现代文明的危机之际,汲取和弘扬《道德经》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枢要,庄子的“自然”具有多重维度,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心灵维度。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最终指向人的内心,运用体悟与认知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紧张和对立。在庄子看来,心灵只有复归于一种“自然”状态,才能实现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处。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只有真正地从内心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自觉提升环保意识,以平等的视角来处理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生态和谐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学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宋代文论家在思想和创作上也靠近庄子,他们从中吸取文学营养,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自然说、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明显源于庄子。  相似文献   

7.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基因,具有前瞻性和潜在的理论生长点,自由,平等,民族,人权,和谐乃至市场经济原理等现代观念都曾在庄子思想中孕育和发展。中国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出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三《思想政治》教材(试验本),在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形势之后,编写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明确指出:“本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性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最理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意识,被编进思想政治课教材,这是首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教好这一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有关知识,在思想上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也体现为社会整体发展与作为物质支撑的自然系统的协调,要求保持人类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可持续性。国家和省区对待自身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和程度直接关系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审视大型图书《陕西名优土特产》的出版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是环境学家、生态学家从协调人、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人类应享有健康、富有并且与自然相互和谐地生活",可持续发展"应该能公平地满足当代及未来世代的环境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从而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推动新的社会文明的建立,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的执著与死的解脱--庄子的生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一大争之世的庄子生死哲学,以玄虚的道论为其逻辑起点,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命定、生死气化、生死齐同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庄子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庄子的这种生死哲学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由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伦理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感追求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由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及现象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的特色和精髓在于他的小宇宙哲学。他所提出的“我与万物为一”及其独创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貌似神秘,被有些人视为“唯心”,其实是打开人类灵性与智慧的大门,是对人类学的独特贡献,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语言思想中,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哲学解释学意义。以解释学的某些思想为参照系,分析庄子语言思想中的存在论意蕴,可以澄清由于某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对庄子思想的一些偏见,最终在语言的存在论意义的基础上,对庄子提出的“是非两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合理性意义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老庄道家哲学中,关于“道”这一范畴,老子和庄子的认识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老庄的天道观,从根本上讲,都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认为“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也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但老庄关于“道”的认识也有不同之处,老子的“道”是形而上的本体论,庄子则将“道”内化为心灵的境界;老子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庄子则追求精神境界的超升;老子的“道”玄不可测,而庄子的“道”则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老庄“道”论之异同,对老庄后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学说首先是用于修身,维护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其次才是治理国家。世界的残酷和无道使生存成为人们的最高理想;庄子哲学为人类个体生命飘泊的灵魂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庄子肯定人类的尊严性,老庄哲学开启了中国人的人格自尊观念。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自然人性论"与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哲学的起点是“道”,其对文明的理解也由“道”所规定。庄子文明观的建立,出发点在他所坚持的“自然人性论”。他由天道及人事,以“无为”建立了道的社会秩序,使人伦关系得到和谐而人同时得到自由。在物质技术方面,他主张“道进乎技”,在身体的技术中达到审美的境界,而否定了由“机心”而获得的进化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庄子)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在与辛弃疾词作的对比讨论中,通过苏词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儒家的修辞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才产生了庄子的修辞思想。在庄子的修辞实践与修辞主张貌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质上体现了“文道浑融”的修辞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