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双宾语句式,它的两个宾语同前面的动词分别构成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饮”的宾语有两个:“赵盾”和“酒”,意思是“使赵盾饮酒”;动词“饮”对间接宾语“赵盾”来说,是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句式中,某些句子成分的位置有别于现代汉语,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句式。本文主要就古汉语中宾语前置句的分类及存在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的掌握并进行教授。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句式作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该考点的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五个方面,知识面较广,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里,动词作谓语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做“使动用法”。如“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意思是“使匈奴后退七百余里”。“却”本来不是及物动词,而在这个句子中却带上了宾语“匈奴”,具有了使令意义,这种表达使令内容的特殊的动宾句式就是“使动用法”的基本形式。古汉语里的使动用法大致有三类,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保留了古汉语语法的许多特点,因此,古汉语教学中从成语入手来讲析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省略用法等语法知识,可以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双宾语句式中,宾语前是否可以介入“以”、“于”,语法界有不同意见,本文亦就此略陈管见。 沈春晖《周金文中之‘双宾语句式’》和周迟明《汉语双宾语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把“以”、“于”结构纳入双宾语句式。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前、动词在后的一种语法现象,其目的是强调宾语。我们学习古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从语义的角度讲,要体会作者将宾语前置的表达意图;从语法的角度讲,要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规律,具备对它的分辨能力;从翻译的角度讲,要能将宾语前置句准确地对译为一般语序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有所……”“无所……”“何所……”句式的分析 在古汉语中,常常看到由“有所……”“无所……”“何所……”构成的习惯句式。关于“有所……”“无所……”句式,大率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或“无”是动词,“所”字词组是“有”或“无”的宾语;一种是说,“所”字词组其语法作用是作定语,用来修饰一个中心词。但此中心词经常省略,其作“有”或“无”之宾语者,乃此省略之中心词耳。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0.
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1.
成语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诸如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代  相似文献   

12.
中古时期是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通过对《后汉书》进行穷尽调查以及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汉语宾语前置不同句式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各句式内部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后汉书》中出现的特殊宾语前置句式,一部分特殊句例是模仿时出现的偏差,反映作者使用这些句式已经没有口语的支撑;另一部分特殊用例则反映了宾语前置句式在此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 本文有四个句子用了“焉”字,但用法各不相同。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是语气词,兼有指代作用,含有“在那儿”之意。②“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硿硿焉”。“焉”用如形容词词尾,与“然”相当。③“微波入焉”。“焉”兼有介词和指示代词的作用,含有“于是”的意思。④“如乐作焉”。“焉”语助词,表决定语气。2 三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提前。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应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状语在动词前,而古汉语则有状语放在动词后边。例:  相似文献   

14.
成语教学的两个结合安徽巢湖市烔炀中学程海林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的固定短语。成语虽小乾坤大,它具有形式精练而内容丰富的特点。由于成语是古汉语以“集成块”的形式遗留下来的语言文物,所以,它和文言文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一、成语教学结合古汉语知识教学成语,...  相似文献   

15.
<正>成语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诸如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代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的词组,在成语中残留着许多古汉语语法现象。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成语,分析其古汉语语法特征,可以化深为浅,以简驭繁,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根据成语图表可以自学古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在一个句子里,主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这种动作行为支配宾语,宾语是这种动作行为的对象。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师发出动作行为“伐”,“伐”的对象是“我”(鲁国),“我”受“伐”的支配。这种动宾关系是常见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关系,在意思的表达上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本文想结合中学文言文教学,谈谈古汉语的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常常出现宾语在动词之前的句式。这种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词序问题中的主要部分。宾语前置,即宾语不在原本应处于谓语之后的位置上,而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倒装句中宾语前置有六种类型。宾语前置不仅是一种明确存在的语法现象,而且有着渊源的背景和多样的形式,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此外与此相关的宾语位置变异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通常的古汉语教材只是介绍“使动”与“意动”两种,除此而外,“为动”也是一种常见的动宾关系。所谓“为动”,是指动作行为是为宾语而作的。例如:(1)大叔完聚……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相似文献   

20.
一、在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古代汉语的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说来,跟现代汉语同样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使动”和“意动”。后来,又有人提出了“为动”。这三种特殊动宾关系,一般语法论著中多有分析,无须赘述.除此之外,古汉语中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特殊动宾关系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