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干用字的辨析须育方,吕金陵我们在稿件审理中发现,作者对若干汉字的用法,分辨不清,常错用。举例如下:偿、尝、赏偿的用意为归还、抵补、满足(偿还、得不偿失、如愿以偿、赔偿),尝的用意为辨别及曾经(尝尝咸淡、艰苦备尝、尝试),两字用意明确,尝试不可为偿试...  相似文献   

2.
《简化字总表》在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时调整了五个字:叠、覆、像、囉(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而成为规范字;“瞭”原简化作“了”,这次的调整是:读liǎo(了解)时仍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再作“了”。《简化字总表》收字2236,这次调整的仅占千分之二强。为什么要做这些调整呢?先说恢复“叠”字,不再以“迭”代“叠”。“叠”是一个常用字,表示具体的重叠,如叠罗汉、折叠椅、叠被子等。“迭”  相似文献   

3.
纠错二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39-39
应是“迭爆”8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26版《丢了一块金牌冒出一双新人》一文中说本届羽毛球世锦赛的混双项目“冷门叠爆”。笔者以为“叠爆”错了,应是“迭爆”才对。“叠”有一层层往上加,重叠、折叠的意思;“迭”有屡次的意思。所谓“冷门迭爆”,就是多次出现冷门,当然应该是“迭爆”而不是“叠爆”。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10,(5):58-58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迭”与“叠”读音相同.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重叠”一词中,“叠”不能写作“迭”。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  相似文献   

6.
<正>1933年8月25日15时30分,四川叠溪发生了震源深度仅为6.1千米的7.5级大地震,滔滔岷江因之断流,千年古镇因之湮没,近万生灵因之遇难。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地质学家常隆庆"去大震之日未远"([1])~亲历震区调查后所著的《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下称《调查记》),既为常先生之科学精神所折服,也为《调查记》之科学成就所震撼。谨以此文,献给这位伟大的中国地震科学先行者。行者常隆庆常隆庆(1905-1979),字兆宁,四川江安人,著名地质学家,著有《重庆南川间地质志》《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中国地质学》等2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时任直隶按察使的周馥向光绪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为其在当年治理永定河泛滥过程中表现突出,光绪皇帝赏加其"随带三级"的行政奖励而向光绪皇帝表达谢意,即"谢恩"。在清代,皇帝对臣子赏字、赏物是很普遍的事情,那什么又是赏"随带三级"呢?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的谢恩呢?这还要从清代官员的奖励说起。  相似文献   

8.
读《汉语成语分类大词典》,笔者粗略作了统计,仅其《条目笔画索引》中的疏误就有近百处。这些疏误,大多表现为文字的衍、讹、倒,尤以讹者为甚。如“好高骛远”一词,从《目录》、《条目笔画索引》到正文中主、副条的文字,凡涉及“骛”字者,没有一处不讹为“鹜”。现列举书中的部分疏误如下(括号中为正字): P32 垂诞(涎)三尺垂诞(涎)欲滴P70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乌(鸟)飞P84 秋亳(毫)无犯P116 一道来欣尝(赏) P133颊上添亳(毫) P280 肉中剌(刺) P301 切切(窃窃)私语P345 以规为瑱(顼) P362抉瑕擿(擿)衅P374 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P388 发奸擿(擿)伏P400 再接再励(厉) P403不敢旁鹜(骛) 胼手胼(胝)足P484 死气(乞)白赖P487 蜚鸟尽,良弓藏;狡免(免)死,走狗烹医(匡)主济时P525明察秋亳(毫) P554 利析秋亳(毫) P564白发青衫(袗) P592 常(尝)闻语曰P612 多  相似文献   

9.
{到疹一象}像复}覆豁十几烹:岁丁义、冷架城、叠、叠韵、.仁、层峦叠副词币:,犷七潮介、层日}叠劝同折:共信封、衣服、折椅、折橇换(属义,、j同厂更迭迭宾为卜2.副词〔展次、连着:迭次会商、迭有发现、迭克强敌-3.动词及(城文言义,仅)日在‘不迭’这一固定结构厂〔不迭〕1表小急忙或来小从:跑不迭,后悔不迭_:不停比忙不达、叫苦不迭、称赞不迭 象1.名;司种功物:象的毋子长2.名词性词索,小能单用,。J用来构词形状、样户现象、似象、表象、病象、脉象、旱象、’飞象、形象、星象、印象、险象、影象、映象、怪象幻象、象征。3.功卜刁性词素,不…  相似文献   

10.
电视在两个画面中的迭印和迭化,已被广大电视工作者所熟练运用主。迭印和迭化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画面形式的需要,更是节目内在规律的必然反映。笔者经多年从事戏曲采编的体会,尝试用三个画面的同屏迭印,或在一个主体画面中,第二、三景物的交叉再迭化。摸索多多,浅有积累,在此求证于诸同好。一、有利于缩小舞台和屏幕的距离舞台和屏幕是一组矛盾的对立统一。有些节目,演出现场反映平平,屏幕上却能老树新枝柳暗花明,这是电视的再生作用;而有些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屏幕中却窥一斑难见全豹,多有疏漏。应该说,这  相似文献   

11.
<正>戴乃迭(1919—1999),著名的英籍中外交流活动家和翻译家。生于北京的戴乃迭从小就对中国、对中文抱有深厚感情。1937年,戴乃迭在牛津大学主修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文学士。1940年,戴乃迭与另一位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重庆喜结连理。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时间  相似文献   

12.
赵增秀 《新闻世界》2010,(4):146-146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④,人或益之,人或损之⑤,胡可得而法⑥?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⑦。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⑧。时不与法俱至⑨,法虽令而至⑩,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11),而法其所以为法(12)。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13)。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14),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15),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17),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18)荆人欲袭宋(19),使人先表澭水(20)。澭水暴益(21),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22),溺死者千有余人(23),军惊而坏都舍(24)。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25)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  相似文献   

14.
昔司马温公尝言:“少时惟得高氏《小史》读之,自宋讫隋正史,并南北史,或未尝得见,或读之不熟;今因修南、北朝通鉴,方得细观。”章实斋又言:“通鉴为史节之最粗,而纪事本耒又为通鉴之纲纪奴仆。尝以此不足为史学,而止可为史纂、史钞。”由是言之,为学不可不读史,尤不可不读正史。正史汇刻之存于今者,有汲古阁之十七史,有南、北监之二十一史,有武英殿之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15.
有偿新闻的本质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泊 《新闻记者》2001,(8):37-39
有 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 ,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 ,既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见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说 ,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的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 ,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现在我们亟需要做的是为相关法规的建立提供确有价值的理论思考。有偿新闻的分类有偿新闻至今还是一个模糊概念 ,学术界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通常我们在相互都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问: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调整了几个字? 答:《简化字总表》在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时共调整了五个字:即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而成为规范字;“瞭”原简化为“了”,这次的调整是:读liǎo(了解)时仍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潦”,不再简作“了”。问:为什么要调整这些字呢?  相似文献   

17.
劝学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鞣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輮使之然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金就砺则利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终日而思矣(13),不如须(?)之所学也(1);善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8),而闻者彰(19)。假舆马者(20),非利足也(21),而致(?)  相似文献   

18.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处理。但该用“覆”的地方,仍有用“复”的,如复盖率、重蹈复辙、翻天复地、翻来复去等。“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但“画象”、“塑象”、“摄象机”、“录象带”等用法,特别是用“好象”和作“比如”解时用“象”的情形,并不鲜见。“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但仍可见将“啰嗦”写为“罗嗦”,把作为感叹词的“啰”写为“罗”。  相似文献   

19.
3.因不知道用字的变化而误.1956年,恢复了"阪""挫"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说明,指出叠、覆、像、曪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又指出读瞭lia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ao(瞭望),不简作"了".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入的"翦、邱、於、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按、愣、晖、凋"15个字确认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可是,至今有的作者、编辑不了解这些字的调整变化,未能按照新的要求使用这些字.  相似文献   

20.
简化字.前面说过,凡是《简化字总表》收录的简化字都是规范汉字.例如"书"、"笔"、"万"都是规范汉字,"害"、"肇"、"萬"是前三个字的繁体,属于不规范汉字,不再使用(翻印出版古籍、文物古迹、书法艺术作品除外).从1956年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起,汉字简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到1964年以《简化字总表》的形式,将几批简化字加以归纳整理,发表出来.1986年又将《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并在《说明》中说: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在第二表"罗"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囉],"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瞭"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在学习《简化字总表》时,应当注意这5个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