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肩负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高校文科学报工作要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意见》精神落实到办刊的整个过程,为繁荣和发展高校社科学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罗远航 《文教资料》2014,(32):45-47
我国高校文科学报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传播载体,数字化出版有助于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速度和扩大成果传播范围。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纸质版内容的再数字化。"内容为王"的观念固化、国家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限制、数字化出版人才缺乏、缺少推动数字化出版市场发展的竞争动力等是制约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统计并公布了我省高校文科学报2006-2009年二次文献转载量及排名情况:《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位列《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之后,名列全省高校文科学报第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蓬勃兴起,已成为我国学术理论期刊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党中央指出:“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文科学报的崛起,正是适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文科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近几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8日-12日,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此次学术交流会主要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繁荣和发展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我省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交流我省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经验与体会。阿坝师专党委书记、学报编委会主任景亚新,副校长、学报副主编靳客,以及来自全省各会员单位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三次重要讲话精神 ,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 ,研讨新形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如何开创新局面 ,更好地为推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 ,2 0 0 2年 7月 2 9日至 3 0日上午 ,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 ,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分管社科学报工作的校领导、直属高校和部分省属重点大学的社科学报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负责人 ,共计1 1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高校社科学报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 ,总结了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取得的成绩 ,讨论了高校社科学报改…  相似文献   

7.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示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建设拟入选期刊名单,我校文科学报的"教育学/心理学论坛"栏目顺利入选。名栏建设工程是教育部为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而设立,旨在通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学报所在高校的支持,建设30个左右代表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为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学报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6月8日~12日,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隆重举行。此次学术交流会主要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繁荣和发展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推动我省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 交流我省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经验与体会。阿坝师专党委书记、学报编委会主任景亚新,副  相似文献   

9.
为展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以来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所取得的成绩,推动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不断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同意,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通讯编辑会议从1984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75家高校文科学报通讯编辑,欢聚一堂,共同总结文摘创刊一年来的经验,着重研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的问题。目前全国共有200多家高校文科学报。每年在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15000多篇。教育部委托上海高教局主办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向社会和学术界及时反映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就、新动向和新问题,介绍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方法,因此它是了解高校教学、科研的“窗口”,是交流学术信息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5):127-130
2003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名刊工程”。教育部“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报建设,展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援救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高校学报要进入名刊行列的前提是有一批品牌学术栏目,而学术品牌栏目的建设在于对作者资源合理性开发,掌握和开发作者资源是高校学报发展之本。当前高校作者资源合理性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开发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而合理性开发高校学报作者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把握持续发展原则、建立作者信息库、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遵循竞争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名刊工程的创新价值与引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名刊工程是以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建设为核心 ,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目的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它以对期刊类群的理性认同为基础实施分类指导 ,匡正高校学报的发展观念 ,突出和激励“名栏”建设。名刊工程入选期刊评审兼具社科期刊评选的创新意义与社科学报的引导功能。评审标准建构了名刊理论模型 ,评选的观测点就是名刊工程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名刊、名刊工程及其导向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名刊是具备高校学报一般性质,同时又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有引领时代学术前沿能力的、有培养名学者和名编辑机制的、有催化学术成果创新胆识的、被学术界公认的著名期刊。而“名刊工程”是以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目的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其导向功能在于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方向正位,纠偏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观念误区,引领高校社科学报回归学术自身。  相似文献   

14.
数量与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学术价值本位与学术功利异化等矛盾是困扰当前高校社科学报健康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高校社科学报走科学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为此,必须围绕学术创新至上原则,从学报编辑部和高校内部的微观层面、学术期刊出版管理机制改革的中观层面和全社会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的宏观层面来解决高校社科学报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之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形象"塑造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时代诉求。因此,作为出版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支重要的文化力量,高校社科学报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的必然性。高校社科学报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现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还需为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代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高校社科学报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的大环境如何生存的讨论上,提出了要提升高校学报质量,使其在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学报的立命之本——质量才是硬道理.因此就组织稿件的准确性、选择稿件的科学性、切实落实审稿专家意见、强化各级审稿制度等一系列提升学报质量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质量管理机制、提升编辑素养、办刊专业化等方面开展讨论,促使高校学报朝着稳健、实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Much has been studied regarding university reforms and their impacts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worldwide. This paper aims to enrich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university reform by developing a distinct concept of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emergence of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in Indonesia. Using a bibliometric method, this paper find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ocusing on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issues. However, two issues that presently color the landscape of soci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re the bifurcation of academic dependencies and limited extension of Western social theories. The future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Indonesia will be determined by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ate, universities, and networks of academics who can address the former issue and ensure that academics publish in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journals emphasizing the prominence of the latter. In doing so, the social sciences will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uture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engagement in public policymaking in Indonesia.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特色”是指栏目研究对象的差异.高校学报是主办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出版条件下,要有效发挥地方本科高校社科学报服务社会的职能,就应当实现学报的特色化.学报特色化是指整体特色化.学报特色化对于社会的学科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学报自身和主办高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学报特色化的途径包括设置学科性和应用性栏目,以特色栏目占据学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主办高校支持.  相似文献   

19.
This examination of early gerontology journals identifi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of contributors,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nascent theory development, and formative themes and controversies. Through use of content, thematic, and critical analyses of second year issues of The Gerontologist,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Research on Aging,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and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journal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gerontology. Th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of ageism, policy planning to address changing demographic pattern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were key themes in these early publications. The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ealth sciences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discipline. Controversies were evident in various debates about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e early journals further included diverse perspectives, theories, research methods, directions, and critiques of issues of age, aging, and the 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