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芦维存 《甘肃教育》2009,(11):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标准》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对学生进行文学经典名著课外阅读的指导正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人文性突现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8.
陈登山 《新疆教育》2012,(18):209-2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这样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程媛  刘慧敏  张希玲 《文教资料》2006,(20):132-133
文章从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演进中,阐述了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探究德育教育曾经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提出二十一世纪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该回归到人文性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就现今阅读教学中的"伪人文性"现象以及如何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创新型语文课程的建设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况且所谓"人文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西方的"人本"到我国古代的"民本"等无所不包.因此,研究、探析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就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进行辩证发凡,管窥蠡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这样为语文课程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理解“课标”过程中,笔者对语文课程性质产生一些疑问。一、“基本特点”是课程性质吗?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性质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令人迷惑不解:“基本特点”显然不是“本质属性”,而“课标”为什么要在“课程性质”的标题下做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断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本文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两方面浅析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关键在语文教师。教师观念的更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在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几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