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西方受众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华语电影对白的信息与交际意图,译者应充分估计西方电影观众的认知语境,结合电影画面和情节选择合适的词语作为明示刺激信号,引导西方观众花费与中国观众相似的处理努力达到大致相同的语境效果。本文将以《四大名捕》英文字幕为例,来分析译者是如何用一些看似与中文对白完全不相关的英文字幕将西方电影受众导向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福贵>改编自小说<活着>,整体来说,1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是成功的.从故事的层面来看,编剧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方面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做到了既忠实于原著,又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主题意蕴的开掘、人物个性化塑造、时代特征的突现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世界电影类型多样。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却历来被观众所称道。冯氏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中那些生动幽默的台词。文章从语言形态层面上讨论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从冯氏电影的台词语言来分析其电影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电影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市场规律和观众心理的叙事模式。本文梳理了电影叙事方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电影剧情片在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设置、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模式和技巧。作者认为,剧情片的叙事模式可以满足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而好莱坞作者们对其娴熟应用并且不时推陈出新,是好莱坞电影帝国屹立不倒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改编于鲁迅小说的电影《伤逝》被誉为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伤逝》小说文本和电影镜头语言,意在揭示电影《伤逝》经典的由来———保留原著浓郁凝重风格的同时,使原作得到升华,破蛹成蝶为一部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流动的一项重要产业了。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经典电影《断头谷》,该电影将独特的本地的哥特风格和恐怖悬疑的元素融合得相当自然,整部影片无论是从光线还是画面的颜色、布景以致服装,整部电影都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渗透出神话故事般的意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原著《睡谷传奇》有着不可割舍的原因。故此,本文将对原著《睡谷传奇》与其改编电影《断头谷》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就美学的观念,重点论及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电影艺术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影评间的辩证关系。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电影观众的审美意向和美感享受的现实状况,从中论证电影评论对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在美学意义上的双重益助。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时代里,观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管道。针对当前观影群众的群体复杂性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对电影观众的心理分析有利于制片人拍摄出更加符合观众需求的电影。电影观众对特技效果既具有惰性心理,又具有敏感性。他们在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更认同和自己相同的价值观,并希望能够通过影片的欣赏获得感官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改编自《画皮》的两部影片,是消费文化语境下对蒲松龄聊斋名篇的商业化演绎。影片利用原著的知名度来吸引观众,其故事情节、人物设置、思想意蕴则和原著大相径庭,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奇观化"的视觉场景打造和轻飘虚浮的"爱情至上论",使影片成为割裂文化传统的无根建造。  相似文献   

12.
电影预告片作为电影上映之前的宣传手段,已经成为观众最终踏入影院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预告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吸引观众消费,其包含的内容就要想方设法引起观众的观影欲望。本文欲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中西方电影预告片的对比,研究电影预告片是如何以受众的文化审美为出发点来制作预告片。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电影创作者用摄影机拍摄的一系列连续运动的有意义的画面,其中渗透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包括认识、情感、评价等等。而观众欣赏电影,则要经历一个从直觉的形象感知到较为深入的理性认识的深化过程。 接受美学对电影研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电影要更好地吸引观众,激发观看的欲望,除了精彩的影片内容外,更重要的是电影片名.本文以合作原则为指导,来分析多部英文电影片名及其翻译,从而证实了合作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它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手段,又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中的点睛之笔。电影片名翻译应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结合观众的实际需要,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既不能过于异化,又不能过于归化,造成原名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外国电影的翻译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的重中之重.综合考虑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观众效应、翻译过程及结果,电影片名翻译应该体现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份值.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如意译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追求也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国家文化产业取得良好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外来电影开始引入中国,为了更好满足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翻译字幕随之出现。通俗而言,字幕翻译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符号的转换方式,更是与影视文本中的图像符号紧密相关。本文主要对动画电影《狮子王》的两种不同中文字幕版本(即腾讯官方中文字幕版本与电影天堂粉丝字幕组版本)渠道进行比较研究,拟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发现粉丝版本的字幕更多地体现了图像画面对文字翻译的影响,从而希望在今后的字幕的呈现上更能满足观众需求,并为进一步加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技巧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英语电影越来越成为国人文化大餐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电影片名往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电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既忠实源语言,又要兼顾审美理念,同时还要考虑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及需求,做到形神兼备。本文从英语电影片名中的“模板”式翻译种类入手,分析了“模板”式翻译的利弊,并介绍了5种翻译方法,以期达到片名翻译的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20.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说,电影版的《红高粱》在情节内容及叙事手法上都与莫言的原著小说存在着一些差异。该部影片在张艺谋导演的执导下,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为观众全新的诠释了一个极具发泄与煽动功能的情感叙事氛围,并伴随着浓厚的隐喻性的语言色彩,通过对这种民族寓意下的狂欢体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历史情境中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以及意识形态得到了强烈的宣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为追求自由情境下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