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都》的文本话语与两性话语、道德话语、文学审美话语、政治话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与冲突。以男权为中心的文人士大夫自恋心态导致对女性话语权力的践踏,对两性关系的主观病态扭曲;同时,作家艺术真实尺度把握不当,是对文学审美话语的挑战;“废都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虚伪做作的言行举止和两性关系的扭曲、变态,是对中国传统优质道德话语的颠覆;作品中以宣泄基调反映出来的社会各阶层间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讽刺;作家历史理性的深度匮乏使《废都》难以承担指引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使命:作家艺术技巧的牵强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审丑”尺度不当,忘记了对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翟永明的诗歌从关注女性命运开始,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命运和本质,以自白式的诗歌话语淋漓地表达情感。而后,诗人逐渐转变自己的话语方式。"超越"是翟永明的关键词,从表达女性意识到将个体经验与历史、现实语境相结合,诗人走向了更为宽阔的诗歌表达领域,在诗歌话语的转变与超越中,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3.
卢沛 《现代语文》2007,(5):93-94
女性文学中交织着几种话语权威: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政治意识、传统话语。细读作品,我们总会找到这些话语权威的交织。  相似文献   

4.
杜牧笔下关于女性的诗歌,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中,借女性这个特殊的话语主体,进行身心的双重审美观照,表达诗人一种独特的意象诠释和异样的语境感悟。本文试从杜牧诗歌女性话语的类型特征,杜牧女性话语的文化底色这两方面着手,对其女性诗歌作一下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呈现出不同权力和话语的交锋。贝罗安利用权力凝视策略来构建自身权威,通过医学话语来劝阻巴克斯特的施暴行为,约翰以男权压迫孙女的女性意识和自由,显现出知识话语对人的道德规训;贝罗安与西奥、施特劳斯开展政治谈论,在博物馆面对首相失声,突显权力话语对个体的政治规训;黛西与贝罗安争辩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是女性和男性话语的对立,隐喻欧美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压制,折射出西方国家操控权力,实施帝国霸权和文化扩张的本质,体现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国家的文化规训。本文以福柯理论解读《星期六》中多元化权力场域,揭示权力话语运用政治、道德及文化合谋对人和社会实施多重规训,折射出麦克尤恩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处境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命题,经历了从政治化到生活化的发展演变过程。生活化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进而成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旗帜,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合法化过程?其内在的话语逻辑是什么?生活化作为一个充满价值预设的哲学话语,如何成为道德改革的共识,进而代言并担当起鼓舞、号召或解放等改革使命与责任的?关于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话语、政治话语、教育话语是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的价值同构的?生活化的话语政治构成了道德教育改革这一社会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女性话语遭遇到男权和世俗欲望的双重冲击与压抑,边缘化情绪性体验愈加强烈,凸显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文化与道德的困境,暗示出对两性和谐文化理想的企盼。本文通过对戴·赫·劳伦斯《逾矩的罪人》中女性话语的矛盾表达解读,深入分析和理解小说中海伦娜作为传统社会下女性命运的不幸和痛苦。从而由衷地表达对传统社会下女性困境的同情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淡化、张扬与超越是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二律悖反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矛盾中共同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在女性"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的互动中,女性诗歌建构着更加合理和谐的、与男性真正平等对话的女性话语方式和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淡化、张扬与超越是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二律悖反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矛盾中共同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在女性“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的互动中,女性诗歌建构着更加合理和谐的、与男性真正平等对话的女性话语方式和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性暴力紧密相连,但在传统文化中,只有当女性将之转化为贞节话语的一部分时,性暴力才会被讲述,它成为一种文化禁忌,这种禁忌在现代战争叙事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再次体现出来。虽然女作家源于性别立场,有着对传统性暴力叙事的变现,但由于将这种变现寄托于民族主义,变现终未彻底。这表明,传统贞节话语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共谋,使得对暴力主体的道德反省缺乏,性暴力对女性的戕害本质被忽视,这是性暴力行为在日常生活和战争中绵延不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科学发展,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转换及其说事话语的转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转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和话语思维大众化的基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程式化的弊端,代之以鲜活、生动、贴近生活,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伦理学话语发生了由以"善"为主题到以"正当"为主题的现代性转换,从而导致了"德性"与"规范"的分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根源也正是来自于由这种分离所引起的"道德话语"与"伦理话语"的错位,在话语的实践运用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化",二是伦理教育的"道德泛化"以及伦理教育的缺失。对二者界限和范围的厘清有利于现代性语境下新的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传统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着话语交往正当性不足、话语内容真实性弱化、话语语境适切性背离的难题。要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方维仪诗歌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魏古诗影响,其复古主义诗歌创作取得很大成就。凭借真实女性抒情角色创造消解了政治隐喻的阐释范式,回归抒情本色。诗中抒情主体已超越个人的生平遭际,成为家族、时代、历史中类似命运女性的声音,呈现非个人化色彩。套语主题的使用,建立个人创作与诗歌传统的互文关系,使诗歌创作与阅读成为一种诗性表演事件。运用抒情策略的话语实践,完成桐城派女诗人道德人格和情感共同体建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改革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改革创新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改革创新是在传承和扬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发展。文章提出改造和摒弃传统的不适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吐故纳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吸引力不足和影响力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下降是不可忽视的现象。高校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即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实践话语向人本话语的转化,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吸引力不足和影响力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下降是不可忽视的现象。高校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化,即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实践话语向人本话语的转化,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将高校设定为话语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与实践.试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网络体系以及消除网络话语差异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三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型,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