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雕刻画也是一种图画。它是用有尖头的硬物在陶土、灰泥、石头、金属或蜡上雕刻而成。雕刻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岩雕,但雕刻画最有意义的后续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用  相似文献   

2.
刮蜡画     
雕刻画也是一种图画。它是用有尖头的硬物在陶土、灰泥、石头、金属或蜡上雕刻而成。雕刻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岩雕,但雕刻画最有意义的后续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用来装饰宫殿墙壁的画。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神话中说,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善于雕刻。一次,他用象牙雕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像,并且爱恋上了这个自己亲手雕刻的作品。后来,那作品果真起了灵验,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在他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教育过程中也会发生一种类似这个神话故事的现象,他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可以定义为:由于当初的期望和预测,引起了一系列的事件,结果期望和预测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应用现代珍珠养殖理论和技术以及贝雕工艺,并利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研制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结果表明: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既具有珍珠的自然属性,又蕴含妈祖文化品味,是一种赏心悦目和具有珍藏价值的高雅工艺品;褶纹冠蚌是生产妈祖像形珍珠雕刻贝屏较理想的一种淡水珍珠贝类。为弘扬妈祖文化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1,(3):42-43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汗液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和一些人体内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走进博物馆——非洲雕刻》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非洲雕刻粗犷夸张、节奏感强的艺术特色。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非洲艺术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艺术类别,怎样引领学生走近非洲雕刻,让他们充分感受非洲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将比较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比法,初步感受非洲雕刻的魅力。雕刻是为人们所钟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远古时代的石刻、玉雕到古代的象牙雕刻、木雕,再到现代的街头雕塑,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满足宗教需要、叙述历史事…  相似文献   

7.
人体特异功能现象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超常的感知和能动作用。自1979.3.11《四川日报》报导唐雨“耳朵认字”以来,特异功能现象在我国已初步被人们所认识。1987.5国家科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目前,人体科学研究已形成了一种包括哲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物理等学科在内的综合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体摄影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说:“在任何民族中,没有什么比人体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的美了.”黑格尔也认为。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从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到古希腊雕刻,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都有人体艺术的经典之作。摄影作为对美的一种全新的记录手段和艺术表现手段,人始终是它的关照核心。借助摄影的技术扣艺术手段表现人体之美,人体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她短短一百五十年的发展中趋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试图从人体摄影的历史沿革、形态演变等方面着手探讨人体摄影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9.
一谈形象表达,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而忽视视觉的形象表达方式。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就曾有过。早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作为视觉的形象表达方式——绘画和雕刻,其地位一向低微,连古希腊时代的绘画和雕刻都被认为是一种手工技术,音乐和诗歌才是尊贵的自由艺术,比绘画高级。这种偏颇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存在,认为:“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这是令人遗憾的结论。为此,对视觉的形象表达的特性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食品雕刻虽说只是烹饪刀工技艺中的一种,但其所展现出的艺术气息却并不输于其他艺术。因此要想雕刻出美感极佳的食品雕刻作品,不但需要雕刻者的刀工技艺精湛,还要求雕刻者本身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人们对食品雕刻艺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在进行食品雕刻教学中,也不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刀工的培养,还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基础培养。现本文就针对如何进行食品雕刻审美基础培养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玉石雕刻人才的培养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一对一,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第二种:是在玉石雕刻工厂的学习,在玉石雕刻师傅指导下,学徒们边生产边学习的类型.第三种:是在玉石雕刻高等或者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实践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三种培养人才的途径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佳     
雕刻,是什么?小时候总认为,雕刻者的挥刀一瞬,是雕刻花纹,其实也是雕刻时间吧。慢悠悠的时间就像木屑无声落下,所以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雕刻,觉得那只是一  相似文献   

13.
考察西方人体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几乎在西方的每个时代、每个流派中,人们对或理想或现实、或神或人、或精神或物质的生活的理解和憧憬的媒介都是人体。即使是在精神禁锢十分厉害的中世纪,人们依然可以在教堂的墙上、窗玻璃上看到雕刻或描绘得精美无比的人体。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兼雕刻家。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位少女,并对他自己雕刻的这尊象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后来,在他的恳求下,爱神终于把这尊塑象变成真人,满足了他的真诚愿望。现在,人们把教师真诚期待学生进步,并使学生有真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或概念化模式。人体器官作为人类体验、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起点和基础,在隐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内脏器官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内脏器官隐喻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体隐喻认知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人体隐喻理论的认识,以期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注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反对个人迷信,到处可见的领袖人体随之逐步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自然人体.这一历史性转变经历了一个剧烈的阵痛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提出和反复重复“人体是美的”这一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展开的,起初是国外和港澳台的歌舞演员、影视明星、人体模特儿等等,继而是国内的,开始还衣冠楚楚风度翩田,渐渐就有一定程度的裸露.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体育项目、歌坛影视演员、西方绘画雕塑摄影录像、公关小姐等等,特别是选美被突出加以直传,1986年深…  相似文献   

17.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汉民族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和差异的研究,证明人体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研究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2012,(Z4):124-12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20.
使用商用软件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模拟人体的振动现象,通过建立人体振动生物力学模型获得人体各部位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或降低人类在运动环境中由于共振产生的器官损伤,同时,通过对振动的了解,利用声音治愈部分器官的疾病。比较而言,AMESim软件是一款较易获得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的软件,为研究人体振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