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去年10月中旬,一个由中国南京博物院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举办的名为《利玛窦地图学遗产》的小型展览在意大利驻华使馆内举办,该展共展出两幅中国明、清时代的世界地图。其中一幅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仿制品。该图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是由太监所摹写的6幅屏条连缀装裱而成的。图长192厘米,宽380.2厘米。该图以西方地图为蓝本,却将中国位于正中,吸收了赤道、回归线、南极、北极等西方地理概念,并将气候与纬度联系起来……这一切在中文地图中均系首次出现。另外,在各大洋的绘制中还出现有16世纪的商船和不同海域中的动物图形。另一幅图则是康熙时代比利时人南怀仁于1674年绘制的《坤舆全图》。该图由东西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约占4个卷轴,用的是7大洲4大洋的近代科学制图法。大概受中国当时观念和利玛窦地图影响,在绘制京师(北京)位置时,图中所标经线为0度;此外,图中还有各地珍禽异兽的标注。该图代表了17世纪欧洲半球投影制学家康拉德1551年的作品。但是,真正的原创者是德国画家丢勒。丢勒于1515年根据别人的作品设计了一头犀牛,丢勒本人并未真地见过画中的‘主人公’。实际上,那头犀牛是印度国王送给...  相似文献   

2.
康弘 《世界文化》2004,(6):21-24
2004年8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突然两名头戴黑色面罩的持枪歹徒冲进蒙克博物馆,女保安在枪口的威逼下瑟瑟发抖地从墙上摘下两幅画,其中一幅是《呐喊》,另一幅是《圣母》。  相似文献   

3.
杨波 《寻根》2015,(2):99-103
2011年秋天,笔者在河南省档案馆见到一幅民间收藏的明嘉靖年间《攀辕卧辙图》的照片。此图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该档案馆收藏,但当时经过拍照、修补的照片保留了下来。这幅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画图上方是《攀辕卧辙图序》,中间是《攀辕卧辙图》,下方是附录的若干首送别题诗,其内容仍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以下试分别简论之。  相似文献   

4.
一文征明《雨余春树》的问题石守谦先生在讨论文征明(1470-1559)的书作《雨余春树》时说:"虽在书题上未见与送別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別图。"石守谦承认此画从主题上与送别未必有关,表面上"只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并且,《雨余春树》"不仅仅是对某一状况下、某一苏州地区风景外形的描绘而已",这种山水"与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觉有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古城情     
丽江古城的风正伴着我看张艺谋执导的新片《千里走单骑》。先吸引我的是里面错综交织的一幅幅民俗图和铺天盖地逶迤而来的丽江景貌图,金沙风流慢慢积淀着,终于在丽江散发出了它那迷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画大展上万米长卷《渴望圣火》中,一幅《翠竹图》活灵活现,令人十分喜爱。 “两枝高竿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翠竹图》虽是水墨画,却具很强质感,似青青翠翠,若微风吹来,自当沙沙作响,送一缕清爽沁入心脾。翠竹傲岸挺拔,那神韵风骨,多像当年郑板桥的画!  相似文献   

7.
马德里提森美术馆整个夏季都在展出《凡高最后的风景》,并与展览同步举行一系列相关的演讲和纪录片欣赏。该展的29幅油画中除塞尚的3幅、毕沙罗的两幅和杜比尼的1幅外,其余23幅都是凡高1890年5月20~7月底的  相似文献   

8.
一库木吐喇石窟第34窟壁画中的"象舆" 库木吐喇石窟第3 4窟主室正壁上方绘有一幅因缘故事,此幅分别著録于《新疆石窟·库车库木吐拉石窟》和《中国新疆壁画艺术·库木吐喇石窟》①(图1)。前者图版说明称它为《须达多乘象劝化缘》:"过去有一长者,名须达多,以祗园精舍、  相似文献   

9.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合画冰嬉图》(局部)清张为邦、姚文瀚合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合画冰嬉图》,也称《冰嬉图》,是一幅展现清代冰上表演活动的宫廷绘画。画面中,"善走冰"的能手们各展神通,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风采斐然,与当下冬季奥运会的部分比赛项目颇有同样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画入东瀛     
暮春时节,中国绘画大师傅抱石的女儿、著名旅日画家傅益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她去国25年的首次画展。傅益瑶,1947年生于南京。此次画展向观众展示了她的150幅水墨画作品,其尺幅之大、题材之广、构思之宏伟、布局之巧妙、笔墨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水墨画自12、13世纪传入日本后,经15世纪雪舟等杨的大力提倡,曾一度风行;近代,水墨画在日本的影响却日渐式微。傅益瑶以弘扬水墨画为己任,承继并实践其父当年的努力,以创作水墨画为终生使命。在她的系列佛教艺术绘画中,长卷《佛教东渐图》、25幅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36幅的《祖道传东》…  相似文献   

11.
今年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也是中日两国艺术家频繁交流的一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下保昭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外联局副局长李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公使衔文化参赞张爱平、日本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及两国艺术家和首都新闻界朋友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画展。在开幕式上,下保昭将其心爱之作《天子山一组6幅》捐赠中国美术馆。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下保昭此次来华展出的100幅水墨画,其内容一部分描绘的是中国山水;另一部分描绘的是日本山水。其作品追求平易和谐、理性超脱、静寂沉雅、朦…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相似文献   

13.
正"出浴图"的主角必是女性,更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女性的专利。中国画家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对杨玉环和唐明皇忠贞爱情的歌颂,想象的翅膀支配着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神态各异、风格不同的"贵妃出浴图",古有明代仇英的设色绢本画,今有翁祖团的水墨画。《圣经》里也有这么一位"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美人——拔示巴(Bathsheba)。拔示巴本是以色列王大卫的下属军官乌利亚(Uriah the Hittite)之妻。一个黄昏,大卫王料理完一天的公事,在房顶上行走,看到拔示巴在洗澡。大卫王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浴女",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13,(8):64-65
萧根前,1940年生于湖南省涟源市。原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书法教育委员会会员、《墨坛艺苑》特邀艺术顾问。2003-2007年在甘肃省张掖市、湖南省娄底市、甘肃省艺术馆举办个展。2008年参加中日韩文化艺术节,两幅作品在日本展出。  相似文献   

15.
谈《秦皇征战图》的艺术成就冯立深秋。雨雾中我来到张义潜先生寓所观画。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使我对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勤奋笔耕的精神至为感佩。在史的海洋里,他努力开拓中国历史人物画的新境界,展示民族艺术的审美思想。《秦皇征战图》这幅巨作,就是典型的代表。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24日,荷兰、英国警方与西班牙警方联合行动,在毕加索的出生地——西班牙北部的马拉加镇一举抓获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盗窃团伙。提起该团伙中的马尔·佩星与彼得·贝尔伍德,在整个欧洲可谓“大名鼎鼎”。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两位专偷地图的“超级高手”,足迹几乎遍布了欧洲各大图书馆。成功窃取了数千幅中古时期的地图。自2004华神秘失踪以后。他们一直是欧洲各大图书馆与警局联手寻找的对象,英国名的《观察家》杂志则形象地称他们是“偷世界的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997年6月,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上,80幅彩釉镶嵌漆画令所有的人拍案叫绝:《四面八臂观音》、《佛祖释速牟尼》、伏梵天王赴法会》、《三星堆——青铜篇》、《中国龙》、《克孜尔石窟壁画》……,一幅幅漆画线条明快流畅,色彩运用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用,却显得既艳丽又典雅,给人和谐、庄重、精美的感受。什么是彩釉镶嵌漆画?彩釉镶嵌漆器是中国传统深漆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艺术、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它区别于传统的探漆工艺,也不同于景泰蓝制作工艺,但它同时具备了漆器的古朴典雅和景泰蓝的…  相似文献   

18.
张秉伦 《寻根》2003,(6):86-90
秦永艳先生在《寻根》2003年第2期上发表的《浅谈商代的刑罚》一文,读之受益匪浅。秦先生将商代刑罚分为徒刑、肉刑和死刑三类。其中徒刑包括“骨靡”(相当于战国时的“城旦”,即服劳役)和囚刑;肉刑只有墨刑和刖刑,而无劓刑和宫刑;死刑包括辟刑、剖刑和族诛。本文仅就商代的劓刑、宫刑与“劓殄”进行讨论。一、商代应有劓刑据《甲骨文合集》载,至少有四片甲骨上的文字与劓刑有关(附图1—4):1.贞 《甲骨文合集》5996片2.于 《甲骨文合集》5997片3. 《甲骨文合集》5998片4. 《甲骨文合集》5999片图1图2图3以上四片甲骨中的“”系鼻梁…  相似文献   

19.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0月19日下午3时,题为“孩子眼中的世界”的《中英儿童绘画展览》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开幕了一前来参加开幕式的300多名观众中何人入也有孩子,摩肩接路挤满了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办公楼一层的三间大厅和过厅,人们兴致勃勃地仔细观赏着挂满四壁的画作,不时发出赞叹之六,川百_热烈地议论、比较看中英两国儿童画作题材、风格和表现?法上的差异以及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交流的意义,纷纷时举办者把两国儿童画故一起展览的构思给予高度评价,展览共展出95幅作品,其中55幅是中同儿童画的,其余40幅出自英国1[童之下一中同儿童画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