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的尊严     
侯成成 《武当》2013,(7):55
他,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胡适的学生,却对胡适影响深远,他与胡适亦师亦友,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当上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坚决抨击贪官污吏。1944年,他曾两度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大骂他是皇亲  相似文献   

2.
本学期,我任三年级某班的体育老师.这个班上有40名学生,属于我们学校的"小班",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公主",所以在班上都很有"个性". 第一次上体育课,看到体育委员A整队后,我惊讶发现他管理能力很强,有威望,短短几分钟他把学生管理得井然有序,把那些"买他的账"的学生,抓出来6个,而且每个人的"罪名"都能清楚述说.  相似文献   

3.
时不我与     
本因坊秀和,日本江户时代大棋士,十四世本因坊,八段准名人,生于1820年,卒于1873年。 秀和棋力强大,棋界公认他有名人的实力,但是由于幕府末期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登上名人宝座,后世将他与另外三位有名人之能而无名人之运的大棋士本因坊元丈、安井知得仙知、幻庵因硕并称为围棋四哲。  相似文献   

4.
初国卿 《收藏界》2013,(7):90-94
进入2013年,著名工笔画家晏少翔过了100岁生日。这一年,是著名学者胡适诞辰122周年,逝世51周年。我去看望晏公,谈起了他与胡适的关系,谈起了《梧桐仕女图》和图中的"小表妹"。我告诉他,在2013年的沈阳甚至中国,您最有资格讲那句名言:"我的朋友胡适之。"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众多棋友中,"二杆子"可绝对是个名人。"二杆子"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杆",他素来脾气暴躁,最好争强斗狠,东北话叫"尿性"。就拿下棋来说吧,一次他和别人下棋,一个没留神,竟然连丢了两个大子,旁观的一个棋友就开玩笑地说他棋臭,边说还边捂鼻子。"二杆子"顿时火冒三丈,一拳下去就打破了人家的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纪念武术大师褚桂亭诞辰12(1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上海体育学院教授王培坤、世界太极拳联盟协会主席傅声远、江苏省武术协会宋万煦、福建省武术协会施载煌等武术名人名家参加了纪念活动。褚桂亭(1892.7.26~1977.3.16),字德馨,河北任邱县南关镇人。自幼受家乡尚武风气的熏陶,立志习武救国,"强国强种",雪"东亚病夫"之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是美国国家的创始人之一(图1:利比里亚"美国总统"邮票;图2:密克罗尼西亚"杰佛逊诞生250周年"邮票,1993年),他起草了美国建国的政治纲领——《独立宣言》,并在1801~1809年间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连任两届)。其实他还有许多其它的"头衔":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杰佛逊纪念堂的官方介绍资料称他是"政治哲学家、建筑师、音乐家、书籍收藏家、科学家、园艺学家、外交家、发明家和第三任美国总统",可见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相似文献   

8.
光侠 《武当》2005,(6):29-30
"四两拨千斤",最初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打手歌"。其中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这里的"四两"与"千斤",不是数学中的量词。也就是说,不是过去十六两为一斤的"四两"和"千斤"。更不是现在的500克为一市斤的"125克"。岂能有125克拨动500000克(千斤)之理!"四两"与"千斤"是个哲学概念,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以柔克刚,彼与己相对立的敌我关系。  相似文献   

9.
"野性消费"是网络流行语,网民用善意刷新了"野性"这个词的内涵,这个词有两种应用场景:一是如鸿星尔克,网民用疯狂扫货的方式向不顾自身困境坚持投入公益的企业致敬.一是如路边小店,媒体报道或名人转发某家小店的生存困境后,一句"把链接甩给我",网民豪放地用大流量助其脱困.  相似文献   

10.
马原年 《武当》2007,(9):23-24
"引进落空合即出",源自王宗岳的《打手歌》。其全文是"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其中,"引进落空"  相似文献   

11.
落叶 《网球》2008,(2):136-139
2008年初,帕特里克·拉夫特入选澳大利亚网球名人堂。他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无疑是1997和1998年连夺美网男单冠军,而此前最后一位能在美网上有同样成就的澳洲人,名叫尼尔·弗雷泽。2007年底,俄罗斯老帅塔皮谢夫没能率队在戴维斯杯决赛中获胜,他暂时以赢得45场胜仗的成绩,排在功勋教练排行榜的第2位,而高居榜首的正是尼尔·弗雷泽,他曾率队征战24年,拿下49胜。时至今日,尼尔·弗雷泽总是在有人达到或者接近他名下的某项纪录时,才会被人们想起。其实,作为罗德·拉沃和玛格丽特·考特之后入主澳洲名人堂的第三人,他的伟大毋庸置疑,却没有在祖国之外得到足够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弗雷泽掌控着澳大利亚队这艘昔日男子网坛的"泰坦尼克",耗费半生的才华与智慧,帮助戴维斯杯赛开创了"大航海时代",而他自己则始终留在家乡墨尔本的宁静港湾,是一颗不折不扣的"团队之星"。  相似文献   

12.
名人汇     
在今年的全明星周末,活跃着一大批场边名人:斯派克·李、凯文·哈特、李·韦恩、"Pitbull"克里斯·布朗、Drake、崔维·麦考伊。其中,尤以好莱坞演员、著名黑人影星凯文·哈特风头出尽,他以矫捷的身手赢得了名人赛MVP。通常来说,这些名人球迷都有自己固定喜爱的明星。在纽约,斯派克·李最喜欢菲尔兹。当然,现在他最钟情的是林书豪;迪卡普里奥最中意的则是"魔术师"约翰逊。那么在巨星云集的全明星周末,他们也自然成为了一景。  相似文献   

13.
陈谷 《集邮博览》2010,(8):12-12
最近,国内一些有影响的报刊或网站经常披露一些抄袭文章的事件。其中当事者不乏"名人",一时间,沸沸扬扬,好不热闹。看看周围,集邮圈里也有一些善抄  相似文献   

14.
大写的人     
我不羞于承认,看完了来稿"点燃门球生命的火把",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时我微闭着双眼,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任思绪潮水般起落,很久没有出声。这个震撼着我的人名叫李永华,是原河南省新安县老年体协、门协主席,再往前追溯,他曾是新安县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个老百姓的"父母官"。其实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个老百姓的"公仆",不但卸任以前是,退休之后依然是,他拼尽全力于自己的使命,直至春蚕到死,蜡烛成灰。  相似文献   

15.
大话     
《网球》2008,(6):16-16
罗杰·费德勒:"请继续下一个问题。"——罗马公开赛失利之后,面对记者对自己未来的质疑,瑞士球王极有个性的拒绝回答,他是不想说呢,还是不知如何作答呢?维纳斯·威廉姆斯:"我对做名人没兴趣。  相似文献   

16.
NBA教头瞧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篮球》1998,(11)
唐·尼尔森在NBA可说是顶顶有名。NBA五十周年大庆办得红火之极,不仅推出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球星、10支最伟大的球队,还评出了10位最杰出的教练,而尼尔森虽然是10大教练中唯-一位未取得过NBA总冠军的教练,却是NBA历史上仅有的两个3次获年度最佳教练的人。1994年,他挂帅"梦之二队",在世锦赛上抢尽了风头。"虎父无犬子",丹尼·尼尔森是唐·尼尔森唯一的儿子,与他丰富的经历比起来,34岁的年龄实在可以说是很年轻。他曾先后在**A金州勇士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任助理教练;1992-1994年,他率领立陶宛国家男篮出战奥运会和…  相似文献   

17.
金安 《武当》2013,(8):36-36
为"展示中华武术技击水平,促进海峡两岸四地武术交流,弘扬大中华传统文化",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福晟杯2013两岸四地"土楼论拳"武术搏击争霸赛,于6月6日在福建漳州市隆重举行。参赛代表队分别有大陆队、香港队、澳门队和台北队。受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由武当山清风道长任  相似文献   

18.
卡卡 《网球天地》2008,(7):134-135
自从到西安挂职任副局长以后,孙东奎回济南家中的机会就屈指可数了。老伴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今年‘五一’假期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政治任务,孙东奎欣然接受,他早早地买好了回家的机票。然而,一个电话勾走了他的魂。这一天,孙东奎正在办公室里处理过节前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9.
扶风 《当代体育》2013,(18):110-111
卡德维尔毕业于亚利桑那州大学,和所有优秀的球员一样"他在大学时期间就表现出优秀的篮球天赋",在大学篮球生涯中他共砍下1515分,排在队史第七位。凭借出色的弹跳力卡德维尔赢得了"弹簧乔"的外号,而且除了得分外,他还是学校篮球历史上最优秀的摇摆人之一,929个篮板球的记录至今仍然名列前茅。在他带领亚利桑那州大校队参加NACC比赛的三个赛季中,共取得了65胜18负的战绩。1975年,他入选了亚利桑那州大的名人纪念馆,这在他的大学生涯中无疑是一种特殊的荣耀。卡德维尔将这些荣耀记录在自己的《自豪书》中,我们也应该记住他对篮球所作出的贡献。1964年,"弹簧乔"随美国男篮出征奥运会,他们9战全胜。卡德维尔场均得到14分,并在最后关头与队友齐心合力,73比59击败苏联队赢  相似文献   

20.
若水 《收藏》2012,(7):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