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译文学"学科建构的基石是若干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需要从自古及今、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与翻译思想史中加以发掘、整合与提炼,还需要将外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加以参照。为此,在"译文学本体论"层面上,提出并界定了"译/翻"、"可翻不可翻/可译不可译"、"迻译/释译/创译"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生成的概念;又提出并界定了"归化/洋化/融化"、"正译/误译/缺陷翻译"、"创造性叛逆/破坏性叛逆"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这两组概念又都涉及"翻译度"这个概念。通过论证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译文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与译介学、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从而确立了"译文学"的学科定位,论述了其独特的学术功能。今后,还需进一步强化"译文学"的理论自觉,使其在翻译文学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译界颇为流行的受解构主义影响的多元化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其对文本外因素的过分强调又使译学研究面临翻译范畴泛化、翻译本体阙失的危险。面对这一危险,国内不少学者呼吁回归翻译本体的研究,但对翻译本体缺乏充分的说明。而从认知的角度将翻译本体具体化为翻译原型能促进我们对翻译的全面认识,并为构筑多枝共干的译学框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术语使用的混乱是当前翻译研究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对译学这一学科领域里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学术界的交流,都会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四个概念术语,是翻译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翻译本体研究的研究对象。界定各术语的概念范畴,厘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不仅能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促进翻译理论研究中术语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翻译机构研究应归于应用翻译研究范畴,其旨在指导翻译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并保持其与外部联系的和谐性,进而有效发挥翻译机构的作用,推动译学发展.本文在综述我国译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论述了翻译机构研究的内容及其在译学研究体系中的定位,并分析了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借翻译机构的研究来丰富译学理论并推动译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大亮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对传统译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境界论”为核心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这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学院派的翻译理论研究专家,他一直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通过梳理中国译论核心概念的演变,找出其发展脉络,努力建构中国译论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他以翻译境界三部曲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中的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可谓恰逢其时。在书面访谈中,陈教授表达了为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权贡献全部力量的决心和信心。他还希望有志于翻译事业的年轻人重视学术之道与研究方法,学与术并进,知与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什么和翻译什么是翻译理论面临的两个问题,前者是翻译本体论问题,后者则涉及到翻译的客体问题。以前的翻译本体和客体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本体和客体奠定了基础,但只是抓住了翻译本体或客体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与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化境思想探寻翻译的本体;从翻译的认知取向探讨翻译的客体。  相似文献   

7.
谭莉 《文教资料》2010,(7):35-37
2007年上半年,国务院学位办通过了关于设置翻译硕士(MTI)的决议,并于2007年10月在全国15所院校首次招生。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内分工更加细致、更加成熟。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译学界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外译论中术语的译介、如何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等。此外,作者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因为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势必阻碍译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系。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 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季.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译界对“翻译”的指称争议较大,究其根源在于该词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本文反思了翻译界对翻译一词的使用,从语义、翻译本体、翻译研究本体、翻译学科和翻译研究走向五个层面澄清了翻译领域对于翻译范畴的模糊认识,对争议较大的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给出了重新的界定,对翻译学科的已有定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剖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二十年中,语料库方法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巨大影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翻译研究中范式的转变,从应用翻译研究、描写翻译研究以及理论翻译研究三方面,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现状加以探讨,以期为翻译教学与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以医药产业领域的某战略联盟合同为研究个案,结合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分析了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要求,探讨了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指出目的原则是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指导准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有利于实现合同译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译文检验是翻译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概念而言,翻译标准的内涵包含并大于译文检验,并为译文检验提供依据.翻译检验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发展趋势: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跨学科研究相结合,有时不仅跨一个学科,甚至要跨多个学科;不同文体检验标准区别对待.在制定具体微观标准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要以检验任务的目标为导向;对不同文体的检验“方面”要有差异;各个“方面”所占权重也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对译者、读者进行细分最终来完成一份译文检验标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文化派翻译理论在当今的翻译研究领域里占据着主导和中心的位置,使得翻译研究偏离了其本体,误导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赵彦春教授的《翻译学归结论》正是为了突破目前国内译界的困境而作出的努力。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于《翻译学归结论》的思考:一、归结论是否过于概括或简单;二、归结论对文化派的批评是否客观;三、归结论是否是传统翻译理论的简单回归。  相似文献   

16.
传统翻译研究囿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总是围绕翻译四元素即作者、译者、原本、译本打转,鲜有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解构主义的兴起使翻译研究突破二元对立的潘篱,翻译研究步入当代发展阶段,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各派新兴理论迭出,创新性成果日益增多,丰富和完善了译学的学科体系。纵观译论发展史,可知译学研究要发展,译学学科要建立和完善,必然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媛媛 《海外英语》2012,(5):180-181
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和功能,这就导致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既要考虑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到文化,社会等其他因素,以便实现广告的最终的商业目的。该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心理语境、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顺应等角度加以分析,指出广告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对影响广告翻译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文本除了语言信息内容之外包含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其翻译也不应再局限于语言学研究领域,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作者以洛阳市各大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相关调查为基础,探索多种翻译方法在博物馆文本英译中的灵活运用,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以期为新闻标题翻译研究做些补充,对今后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以及理论框架等要件,与研究质量息息相关。自2004年以来,翻译类学位文章激增,但质量问题仍存。通过对2007-2009年3年间国内翻译类博硕士论文的研究设计部分进行抽样调查并分析,可管窥论文研究质量,并为翻译学发展提供参照。时贤虽不乏重视方法论意识者,但对方法论在研究中的落实即研究设计进行专门调查则属首次。抽样结果表明,此类研究设计存在较多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