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束其龙 《学子》2013,(12):44-44
束其龙在学生充分预习和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一般来说,教案是教师预设的书面表达,教学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预设的实现过程,即教案理想化实现的过程,体现出教师对预设生成的期待。但同时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人的活动,所以往往在预设之外还有其他的生成,笔者把这称为意料之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周蕾 《考试周刊》2014,(81):42-42
<正>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总是以教师的教学预设为主,按照教学常规完成课堂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内容有时候会与学生的现场研究成果有所偏差。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如果还是按照预设的内容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就会忽略学生在探讨文本过程中的一些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具有现行的思维意义。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细小的思想火花,并能够给予适当引导,往往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趋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也在变得越来越常态。而在这些互动的过程之中,很多情节是顺着教师的预设发展,新的知识得以流畅地生成,但其中一些课堂中的意外会突然间打乱原有的教学节奏,这时教师若能正确地引导,精彩就会不期而至,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5.
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上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要特征。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盘活这些课堂资源,那么“意外”就能演绎成“精彩”。  相似文献   

6.
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上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要特征.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盘活这些课堂资源,那么“意外”就能演绎成“精彩”.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背景描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由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无论我们对教学过程做多么精心的"预设",依然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即"非预设生成"。  相似文献   

9.
徐丽艳 《辽宁教育》2009,(11):34-36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仅按照预设完成教学任务.无视学生存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需要信息: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了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但是往往在操作过程中仍然还只是突出了预设;还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为生成作了时空预留,但往往在实际处理时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潘丽 《考试周刊》2013,(11):74-75
<正>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出舞台剧的话,那么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剧本,演员难以演得精彩。教学过程就好比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课堂上的生成就像导演和演员的灵感,灵感来了就得好好地抓住,否则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调整预设好的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使预设得到升华,使课堂更加精彩。预设和生成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怎样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顺平 《考试周刊》2011,(66):70-7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仪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3.
陈艳萍 《湖南教育》2005,(23):35-35
理想中的教学设计总是根据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都会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前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惊喜”。那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惊喜”呢?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技巧了。如果教师能随机应变,顺势而行,课堂也就一帆风顺,精彩纷呈;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课堂便会呆板僵化,了无趣味。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数学老师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颇生感慨。应该说这位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合理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规定教师分三个…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1.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原来预设和现有生成不断磨合,驱动学生思维不断前行的过程。学生生成与教师预设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偏离,这些“意外”之处,就需要教师利用敏锐的感受力去发掘学生隐藏其中的思维宝藏。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我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对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起到指导作用。由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处于动态的思考过程,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设计的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较高的专业素质在面对教学设计之外的情况。教学的预设即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这个设计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己在教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过程,由预设开始,达到生成新知,提高能力的目的。在预设中不仅要预设问题,更要预设错误,即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错题收集。错题收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并将这些错题按照出错的原因进行分类,形成错题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重点指导,改进教学。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发动机,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只要教师把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出来了,并加以分析、利用、解决,教学水平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对错题的收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追求按照课前预设好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不希望教学中有任何预设之外的事。但不可避免的,课堂中的意外偶尔也会发生的。在部分教师眼里,可能会认为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状与问题:教师忽略课堂教学中动态的"水到渠成"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设计问题的内容总是过于细致,细致到教学流程的亦步亦趋,细致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句句斟酌。课堂中,教学行进的过程都被教师一一规划。当学生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回答有所出入时,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思绪"拉"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留有空白的预设有可能营造生成的生态环境。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精心预设,追求有效教学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需要教师对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周密的课前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优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