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卢梭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具有自我完善这种能力,人类正是通过这种能力的不断发展,而使人类逐渐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因此,卢梭认为人们应当从这种能力去寻找人类的一切苦难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3.
刘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3,(1):82-97,199
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设定了一个自然状态。原本相互隔绝的自然人因为外界环境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不得不互相合作。然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最终进入了社会状态。在整个人类自身条件的转变中,平等和不平等得以逐步显现。然而,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并没有因此结束。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重点论述了“公共”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才得以完整阐述。首先,卢梭从来就没有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是小心区分了生理不平等和协议不平等。其次,卢梭自然状态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铺垫,他据此可以评价社会状态下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最后,卢梭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这个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平等和不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人性道德思想对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道德是善良而幸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的道德却在普遍的堕落、沦丧而走入道德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卢梭认为人类就要实行社会改革,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自然宗教等方式使道德的回归,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6.
卢梭异化理论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状态",这个"自然状态"是人原初而又本真的生存状态。可是进入社会生活当中,人的本真生存状态就异化了,而异化的根源是人"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而且异化的具体历程经历了私有制、国家和专制制度三个阶段,这也是人类不平等的演进过程。那么不平等根源的消灭就是对人类的异化生存的扬弃,是向本真的"自然状态"的回归。但卢梭的回归不是复古,而是一种以超验的维度对现实的解构与建构,同时他也找到了超验维度与经验维度相结合的现实通道,那就是"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除揭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奠定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基础外,还探究了人类的自然性问题,阐发了卢梭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很新颖,有许多独到之处。提出了最初原始人是散居于动物之中,独来独往,并非群居;人的思考状态是反自然状态;人以自由施动者身份参与自己活动;人类的进步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渐趋衰落;人性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发展而变恶;关于“人”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等重要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及研究很有特色。其一,研究的目的性强。其二,提出人类社会的堕落是由人性所肈事的思想。其三,人类的进步与退化是同时消长相伴相成。其四,社会性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其五,人类自私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拦路虎。卢梭的人学研究启迪了人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他的人学理论不仅蕴含深刻内涵,并有实践意义。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发掘,为人学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公意难以理解,但依据卢梭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公意看做主权者之意志,其目的在于反对不平等,避免人对人的依附。但这并不是公意的全部。因为人类政治社会之所以存在人对人的依附,关键在于人本身具有把“我”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因此,公意的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人如何发挥这种转移能力,与他人一道形成一个平等的主权者共同体,使其真正成为每一个人依赖的中心,把人与人的相互依附转变为每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卢梭著作的阐释者总是从"矛盾性"或"统一性"的视角展开对卢梭思想的整体研究。强调卢梭思想"矛盾性"的学者,认为卢梭思想的"矛盾"体现在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突变"、"对立"和"渐进发展"等三种形态中;而强调卢梭思想"统一性"的学者则在"人的自然善"、"理性的自然(即良心)"和卢梭自己内心的"真实存在"中找到这种"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自然状态理论是古典自然法学者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卢梭的自然状态说不仅是其论述人类不平等的前提,也是其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础。但是他的自然状态的性质是历史事实抑或是理论假设却引起了后来学者们的争论。一部分学者如斯特劳斯与其追随者通过比较同时代作家的文本和发掘作者的写作技艺,说明卢梭想描述的自然状态是历史事实,之所以表现曲假设的某些迹象只是迫于时代不得不采用的写作方法。但是另一些学者却通过分析卢梭的作品认为他所说的自然状态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  相似文献   

11.
卢梭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状态"的比照,为人类设想了一条通过重新契约,由"公意"保证的救赎之路。这成为卢梭通过教育改造人性的政治理论前提。卢梭的教育理念是试图通过教育改造人的精神,从而培养具有共同美德的新公民,进而实现他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归结为对人类异化和德性失落的批判性思考,认为人的异化和德性回归是拯救文明社会时期人类德性失落的必然路径。基于国家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道德教育、人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启迪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理想主义色彩过浓、部分观点过于偏激、未认识异化与文明进步的辩证性。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之精华,对于我国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早在欧洲古代文学中已出现,但作为文学思潮则形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回顾欧洲文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国家的伟大的文艺运动,受到卢梭的影响有多么大,说来是惊人的”。(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本文主要在返回自然、描写自然以及崇尚感情、强调自我两方面探讨卢梭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一、返回自然是浪漫派的口号。但它却是卢梭最早提出的。卢梭主张从丑恶现实回到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中。他在小说《爱弥儿》中,写道:“在自然的状态下,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他认为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能够更新人类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乡村。作者用贵族子弟  相似文献   

14.
魏衍科 《江苏教育》2012,(Z1):48-49
作品简介:《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我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  相似文献   

15.
卢梭在其政治哲学的写作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局外人”叙事模式。在《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的视角是外在于真实时间和历史之外的“局外人”;在《社会契约论》中,视角转换为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局外人”;从《爱弥儿》到《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卢梭的叙事逐渐远离人类现实生活,成为纯粹理想建构。“局外人”视角并非卢梭有意为之,而是受其身处时代和共同体的影响,遵循了从最初的自然人走向最后的自然人,从不自觉的孤独自由走向自觉的孤独和自由的内在逻辑。这种视角澄清了卢梭在实质上是启蒙时代的引领者而非反对者,重新揭示了启蒙的意义在于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内涵,还原了一个融贯一致的真实的卢梭形象,也启示了现时代的知识人。  相似文献   

16.
让·雅克·卢梭是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齐名的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把自由分为三种:自然的、契约的和道德的自由.这三种自由涉及到人类的两种状态,即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自然自由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当自然状态不复存在时,自然自由也随之消失.契约自由和道德自由则属于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18.
让·雅克·卢梭瑞士日内瓦出生,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主要著述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和《爱弥儿》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无论从教育思想史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影响来看,不仅仅给予他同时代的人们,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后代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后果,但正如卢梭的《爱弥儿》早已被研究者公认为教育史上的少数几本名著一样,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世界,占据有显著的历史地位。就此而论,卢梭的价值是不朽的。为着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卢梭的教育思想,本文试图从逻辑的结构上,在三个方面,展开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和背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卢梭的现代民族国家教育思想———兼论卢梭的双重教育目的论朱旭东一、引言从卢梭全部著作的整体观上来看,《爱弥儿》是一部研究人的著作。人的研究本来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在认识论中,在文化哲学中都把人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卢梭带给人类的独特魅力就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