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几何光学中,光的折射是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可以说年年都有.解这部分题时最主要的就是画好“三条”光线,即一般光线、边界光线、临界光线(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光线),然后再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条件、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函数知识等求出最后结果.下面举例分析光在常见的几种“玻璃体”中折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是选修3-4的一个考试热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是平时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下面笔者通过解答一些典型例题来认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一、折射定律及应用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的正弦跟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且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边作图边计算。有关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解题时先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光的折射,通过实验可得到以下结论:折射光线跟人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里时,折射角小于人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科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村角.如何理解该规律呢?首先要明确该规律描述的是“三线”、“两角”的关系.“三线”是指折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两角”是指人射角和折射角.三线的关系是“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即规律中的第一段话.三线中的法线是一条假想且很重要的几何线,它垂直于界面且直接决定人射角和折射角的一条辅助线…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阶段 ,由于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现象几乎没有感性认识 ,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 ,常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配合教学 .通过演示实验 ,使学生对这些光学现象有所了解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若是没有适当的演示实验相配合 ,很难让学生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物理意义及这些现象的本质 .一、问题的提出在现行教材中 ,关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方面的演示实验 ,大都是用玻璃砖来完成的 .这样的实验有一个最大的缺憾 ,就是在实验中只能让学生看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所形成的像 ,而不能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光路 .如高中《物理…  相似文献   

5.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都不同的又一种传播方式.是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学习光的折射重点是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两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问:在全反射的临界状态时折射光沿液面掠射,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沿液面平行射出的光线,为什么不能折射入光密媒质中? (湖北省黄岗师专化学8201 王仕杰) 答:首先,在全反射的临界状态,折射光的折射角是90°,实际上这时折射光线的线度与光波的波长是差不多的,而且它的能量很快衰减到0,也就是说不存在沿界面“掠射”的折射光线了,入射光线的能量已开始全部反射回光密媒质。其次,若紧贴着光密媒质的界  相似文献   

7.
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利用三棱镜理解或考查几何光学的知识,是常见考点之一.下面结合例子进行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光学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光学元件之间不匹配、光路调节不方便、光线不清晰等因素而影响实验效果。为了提高光学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使光学实验系列化,笔者设计自制了一套以“激光教鞭”(1aser point,以激光二极管为主要部件)作为光源的光学系列实验演示装置,用以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系列演示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光线清晰,实验效果显著,可连续重复实验。把装置放在“实物展台”上进行实物投影,光路可以清晰放大地投射到银幕上。  相似文献   

9.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现象是新目标物理教科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批阅学生作业中发现:多数学生忽视对光的折射物质的考虑,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笼统,模糊不清,不能正确把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全反射现象科学本质,从而产生错误的理解认识,现简单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1/4圆形面对光的折射及全反射 例1 图1中4DB是1/4圆柱玻璃砖截面图,“玻璃的折射率为n=√2.今有一束平行光束以45&;#176;入射角射入玻璃砖的OA面,如图1所示,并假设凡折射到OB面的光线全面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作用.试求圆柱面AB上能射出光线的面积占这块玻璃砖AB表面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1.
1.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内容很多,死记硬背是无法运用的.其实它可简单归纳为:“共面、异侧;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夹角大(除直射外).”运用光的折射规律主要在作图、识图和现象解释类习题中.一般都作斜射时的光路,作图时,先找出入射点,画出法线,同时抓住:光线从空气到水或玻璃中则靠近法线,反之光从水或玻璃到空气中便远离法线.从几何上讲: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比光线在其它物质中与法线夹角大,简记为“空气中的‘角’大”.  相似文献   

12.
一.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内容很多,死记硬背是无法运用的.其实它可简单归纳为:“共面、异侧;(除直射外)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夹角大.”运用光的折射规律主要在作图、识图和现象解释类习题中.一般都作斜射时的光路,作图时,先找出入射点,画出法线,同时抓住:光线从空气射到水或玻璃中则靠近法线,反之光从水或玻璃射到空气中便远离法线.从几何上讲: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比光线在其他物质中与法线夹角大.简记为:空气中的“角”大.另外要注意“异侧”即折射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高考中对光的折射内容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①考查重点为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光速、频率间的关系.②考题通常通过作光路图,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来考查考生对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③题目类型一般为选择题,题目的物理情景往往是生活或自然现象.④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常见的一些光现象,了解光导纤维的应用等.⑤考查学生对各种常用光学器件,如两面平行玻璃砖、三棱镜、玻璃圆柱体等对光线的作用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杨福 《中学物理》2012,(6):58-60
光在圆中的折射问题在几何光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问题总是以透明实心介质球或空心介质球或圆柱体等介质形体为光学器材背景.当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到达这种介质表面,经第一次折射进入介质球后,往往要发生一系列的折射与反射(有时是全反射),最后射出介质.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涉及几何光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傅强强 《物理教师》2009,30(8):56-56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初、高中教材中都是从实验现象人手,我们的第一感知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诸如插在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象弯折了一样,有水的池子比无水时看起来要浅些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当然实验现象是第一感性认识,它能够很形象地说明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当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这一现象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偏折呢?这里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中是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当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逐渐增大入射角,会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亮度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在入射角增大的过程中,“刚刚能够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叫做全反射的临界角”,这时的折射角等于90°。笔者认为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欠妥,而应当参照《光学》(姜建武、王耀堂、闫自治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全反射现象一节的内容来定义,并且应明确指…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实验3”———光的折射实验时 ,是这样进行教学的。a .自备材料 ,适当改进。课前 ,我让学生参照课本自备实验材料。其中将“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改为“在涂黑部分上部戳一个米粒大的小孔”。理由是光的折射角度和方向与射入光线的角度和方向有关。不同的学生 ,实验的情况不同 ,有的光线是在左右方向偏折 ,有的光线在上下方向偏折 ,有的光线偏折角度大 ,有的光线偏折角度小。如果光线偏折角度小 ,学生则不易发现偏折现象。而将直缝改为小孔 ,便于学生发现 ,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阳光下进行实验 ,学…  相似文献   

18.
光的折射是几何光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解决这部分试题主要是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尤其是边界光线和临界光线,找出人射角和折射角,找准几何图形,然后应用公式及数学知识来求解.显然作好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第三册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研究.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下一节“棱镜”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海江 《物理教师》2008,29(10):61-62
第1题是《选修(3—4)》中“光”一章“光的折射”课后练习第6题,原题如下: 关于图13.1—3(图1所示)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证明图中的入射光线与射出玻璃砖的光线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