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不良镜头语言,电视新闻中有哪些常见的不良镜头语言?笔认为,不良镜头语言应该包括画面偏色、曝光不适的镜头;背离新闻主题或与主题脱节、与新闻内容不贴切、缺乏立体感和感染力的万用镜头;缺乏审美、拍摄平淡,不能准确表达和有效深化新闻主题,甚至会损害新闻画面美感和主题表达的镜头;违反有关规定要求,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镜头及一切质量不高的镜头。笔认为目前市县台电视新闻中存在的这些不良镜头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就其常见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清除对策作浅陋分析与广大电视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黄健 《贵州档案》2001,(1):35-36
磁带档案是随 着电子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形成的一种 新型档案,其中的 录像磁带档案是由 摄像机拍摄并记录 在录像磁带上而形 成的。为了得到高 质量的录像磁带档 案,就必须对摄像 机进行适当的保养 和维护。 一、镜头的 清洁与保养 摄像机的镜头 始终暴露在机身外 面,极容易被灰尘、 雨水等弄脏。镜头 不干净对摄取的图 像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每个摄像师 在平时的拍摄中一 定要注意保持镜头 的清洁,切不可触摸摄像镜头,对镜头需要经常进行擦洗。 当镜头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其表面会吸附上灰尘,这时可以使用吹风器吹去灰尘或用干净柔软…  相似文献   

3.
照相机除了必备的摄影镜头外,为了提高拍摄质量,扩大照相机的用途,还需备用一系列附件。摄影光学附件是照相机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光学附件安装在摄影前端或后端,与摄影镜头共同成像的光学元件,它的种类很多,可将其划分为:附属镜、滤色镜、效果镜等。附属镜包括倍率镜和近摄镜。倍率镜:倍率镜又称增焦距镜,倍率镜不能独立对景物成实像,它不能单独使用。倍率镜与原摄影镜头重新组成一个摄影光学系统,此组合光学系统的焦距,将比原摄影镜头的焦距成倍地增大。例如,50毫米的摄影镜头叠加了2倍率镜后,焦距变为100毫米;叠加了3倍率镜后,焦距变为150毫米。应用倍率镜可以扩大原摄影镜头的使用范围,从而拍摄出不同视角和不同影像放大率的拍摄画面。近摄镜:近摄镜又称半身镜,摄影镜头附加上近摄镜以后,该摄影镜头就与近摄镜重新组合成一摄影光学系统,组合后的光学系统的焦距比原摄影镜头的焦距短。能够拍摄更近物距下的景物,且影像的放大率也随之增大。滤色镜:它可分为黑白胶片摄影用、彩色摄影用和黑白彩色通用型三种滤色镜。黑白胶片摄影用滤色镜有黄、橙、红、黄、绿等滤色镜,黄色滤色镜可调整天空色调,将天空适当压暗,突出蓝天白云,达到调节影调的效果,适于风景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80-80
三星Nx11除了内置闪光灯及内置电子VGA(640×480)取景器以外,还配备了3英寸的AMOLED液晶显示屏。设计了i-Function镜头功能,提供简单的操控模式,所有的拍摄通过摄影者指尖即可成就完美影像。在使用传统相机时,用户会用手握住镜头以此来稳定相机,i-Function镜头可以让用户很自然的通过左手操控i-Function按钮,实现不脱离目标拍摄物的同时转换参数。由于采用了直观的i—Function镜头设计,用户只需要用左手轻松调节,  相似文献   

5.
大的图片可直接用相机翻拍。如果要翻拍1:1以下的小图片,没有翻拍机颇不方便。笔者曾用过近摄、反接镜头、微距镜头翻拍,最后还是选用放大机翻拍。几年来利用放大机(LP7452)翻拍过千余张小图片,效果不亚于专业翻拍机,而且可将营业剩余的零碎胶片充分利用,节省了不少资金。  相似文献   

6.
苏俊 《声屏世界》2014,(6):21-22
“我的镜头会说话”。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头语言,也是每一个摄像师所追求的意境。人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出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从其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专业角度看.镜头语言大致可以从景别、角度、运动方式、长度等方面区分和归类,不同形式的镜头会有不同的语言定义。在实际操作中,新闻摄像可以用理论去尝试解释每一个镜头背后的含义。可往往很难用这套分类去拍摄每一个镜头,因为过于的依葫芦画瓢、简单的照搬,镜头都会呈现一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语言,使得镜头缺乏生命力,缺少色彩。  相似文献   

7.
古人作诗、读诗或评诗,都很看重“诗眼”。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后人认为它用得生动、鲜活、传神,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称之为“诗眼”。一则电视新闻中也应当有一个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镜头,如同一首诗军的“待服”。1981年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突然遭到枪击,美国广播公司所属电视台播放的新闻里有“中弹”这一现场的关键镜头,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1995年间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条新闻时没有“遇刺”的镜头,也没有“刺”后的镜头,而是用“刺”前的镜头来代替…  相似文献   

8.
你问我答     
问: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如何控制曝光量?;问:光学镜头和数码镜头有什么不同?;问:什么时候使用闪光灯比较好?;问:我不小心误删了数码相机的照片,是否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王如意 《东南传播》2012,(7):179-180
电视新闻是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手法来报道新闻事实。相对于平面媒体来说,它更注重用镜头说话。鲜活的电视新闻,一定是画面和语言的完美结合体,"文字+镜头"如能相得益彰,就能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必定能给受众"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感官体验。本文从镜头与语言相互协调、新闻亮点、镜头的民生化以及采访团队的优势互补方面,探索文字与镜头的完美组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镜头的语言     
王璟 《新闻实践》2014,(4):111-111
摄像机通过对人、事、物的记录,用镜头诠释着自己的感受,形成镜头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杨俊 《新闻采编》2002,(3):28-29
“平视”、“仰视”、“俯视”本指摄像机镜头相对于被摄体的高度所呈现出的视角。 用平角拍摄,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其视觉效果接近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情况。这时,镜头犹如处于与对象平等的地位,态度上是不偏、不倚、平等、公正、冷静客观的。相比之下,用俯角拍摄,镜头就凸现了创作者  相似文献   

12.
用镜头说话     
徐寒 《记者摇篮》2010,(3):74-75
用镜头说话,是我们电视人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新闻报道,电视与平面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同样的事件,电视可以通过记者的镜头把观众直接带入现场,而平面媒体需要通过文字叙述。换句话说,电视用的是镜头语言,报纸靠的是文字语言。  相似文献   

13.
卢广斌 《新闻传播》2010,(6):133-133
电视的本体语言是镜头语言。镜头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部纪录片的成败。学会用镜头语言遣词造句,也是每个纪录片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反常规镜头就是有悖于常规影视表现手段的镜头。具体来说.在镜头运动、构图以及布光用色等方面打破传统,达到某种特殊效果,从而表现出强烈情感或特定含义的镜头。反常规镜头按其产生途径可粗略地分为四大类:镜头本身运动产生的、构图形式构成的、光色变异得到的和声画错位造成的。本文将结合影视作品对这四类镜头及其审美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让电视记者从摄像中解脱出来,从镜头后走到‘镜头前,是电视新闻的一种进步和必然。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能在镜头前采访自如、施展风采的电视记者并不多。我们荧屏上的绝大部分电视新闻,依旧是画面加解说的模式,很少看到记者在镜头前活跃的身影,也听不到记者生动的采访声音。有的新闻固然有采访镜头,由于记者提不出精彩的问题,被采访者便无视他们的存在,兀自对着镜头说话。所谓的电视记者,  相似文献   

16.
王冰 《记者摇篮》2009,(3):62-62
在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摇臂摄像技术在综艺、体育、谈话类等节目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大大丰富了电视节目的镜头语言,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给镜头画面增添了磅礴的气势和纵深空间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由于摇臂摄像机的特有长臂优势,经常能拍到其他摄像机不能捕捉到的镜头。  相似文献   

17.
罗秋实 《记者摇篮》2001,(10):47-47
电视新闻是可视的,这就决定了“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视新闻可以暂时没有解说词和音响,但绝对不能没有“画面”。电视画面通常也叫做“镜头”。镜头可以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长度在4秒钟以内,即为“短镜头”,超过4秒钟即为“长镜头”。在电视摄像技巧中,推、拉、摇、移镜头大部分都是长镜头。电视新闻有时问较长、传达信息较多的通讯和评论.也有追求短、平、快的消息新闻。本文所论述的长镜头的运用只限于消息新闻。  相似文献   

18.
刘毅 《新闻窗》2009,(1):73-74
电视节目是由一系列的画面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镜头是构成电视画面的最基本元素。镜头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电视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只有按照规律来组接镜头,画面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集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整个片子中最精彩,最引人注意的镜头,应该说这几组镜头是片子的灵魂.最富有表现力,它直接揭示主题,表现冲突,提升兴奋点,调节片子节奏、组织片子结构。像画龙点睛一样,“集锦镜头”的妙用让整个片子更精彩、更好看。更能“提味”、“提神”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我发现有一小部分镜头的作用十分神奇,“神通广大”,不像其它大部分镜头那样,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这类镜头就像广谱性的消炎药一样,在什么新闻中好像都能编用。所以,我暂且把这类镜头称作“广谱”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